智慧城市网

登录

2017年两会 PPP到底有多受关注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2017/3/29 16:13:2645818
  PPP相关提案
 
  ◆政协提案
 
  1、九三学社:《关于完善PPP法律制度的提案》
 
  九三学社在提案中表示,目前PPP政策主要以部门规章及国务院、部委规范性文件为主,效力层次低,推进过程中内容滞后及法律冲突问题显现,影响了社会资本介入PPP项目的积极性。
 
  其中包括,PPP与特许经营权的关系并未理清、争议解决机制与行政诉讼法存在冲突以及PPP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经常遇到PPP项目用地与现行土地政策相冲突的问题;现行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仍未将大部分类型的PPP项目收益权列入登记范围,导致收益权未能办理质押登记而存在质押无效的风险;PPP项目回收周期长,短期内没有销项发票用于抵扣,将产生大量进项无法按规定及时抵扣,在营改增背景下PPP项目公司的税收的认定与处理等问题,均亟待有关部门通过完善PPP法律政策予以解决。
 
  对于PPP立法,九三学社在提案中建议,要明确法律制定的主导部门,从较高层次立法层面上,以法律或行政法规形式,明确推行PPP的主导部门,由该主导部门制定统一的PPP操作指导性文件,避免政出多门、相互打架。同时,完善PPP法律内容,修订《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将政府采购服务、股权合作、服务外包类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各种合作模式纳入调整的范围。
 
  另外,明确PPP纠纷的争议解决机制,投资人可以选择以民事诉讼或约定仲裁作为争议解决方式。对PPP项目土地使用及综合开发予以松绑,尽快修订《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增加PPP项目收益权质押登记方式等。(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志勇)
 
  2、农工党中央:创新环境PPP模式 推动环保产业转型的发展
 
  “十三五”规划专章部署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提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但是环保产业发展现实市场空间有限、准入门槛低,环保企业技术与模式创新动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民间资本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环保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为此,农工党中央在十二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向大会提交了创新环境PPP模式,助推环保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环境PPP项目机制,释放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环境PPP项目公益性较强,大多数领域均以政府付费为主。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投资需求巨大,但有限的政府支付能力决定了当前现实环保市场的局限性,创新环境PPP项目机制,减轻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将有效的推进环保产业现实市场的扩容。将环境治理作为释放环境资源价值的渠道,积极推进资源组合开发模式,将环境治理与周边土地开发、供水、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等收益创造能力较强的资源开发项目组合,如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与全域旅游开发相结合,土壤修复与土地开发、耕地占补平衡等相结合,实现环保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在垃圾处置、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治理以及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污水处理回用等领域大力推行资源化处理技术,形成新的渠道,降低政府财政支付规模,释放由于政府支付能力不足造成的潜在市场空间。
 
  二、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环保企业创新动力。PPP模式中的定价与调价机制应充分考虑社会资本由于环境治理模式与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下降问题,将由此形成的盈利让利于社会资本。鼓励企业积极推进环境治理模式创新,在农村垃圾处理中推行就地资源化模式,降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转运成本。推行“互联网+”模式,对污水、垃圾处理等收运与运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降低运营投入,提高管理效率。以整市或整县为单元推行PPP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收运处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按行业进行打包,选择专业的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及运营,强化规模效应,降低社会资本运营单个项目的风险。
 
  三、强化环境PPP项目依效付费机制,倒逼环保产业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推行依效付费机制符合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要求,同时倒逼环保产业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提升环保企业技术研发与创新动力。在环境PPP项目实施方案与物有所值评估审查等环节,环保部门要对环境PPP项目的环境效果与依效付费机制进行重点审核,对于尚未考虑绩效考核或依效付费机制不合理的环境PPP项目,不予纳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PPP项目库。在社会资本采购评审环节,加大对环境PPP项目技术方案与环境效果的评价分值,在确保环境效果的同时,提高社会资本专业技术门槛,提高环保企业技术研发动力。
 
  四、推进环境PPP项目金融创新,激发市场活力。在国家和地方层面研究设立金融机构投入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保护基金,采用债权为主的使用方式,政府以无息投入让利于社会资本方,重点支持采用PPP模式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项目,降低环境PPP项目社会资本融资成本。鼓励环境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开展排污权、收费权、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及特许权协议项下收益质押担保融资,探索开展污水垃圾处理服务项目预期收益质押融资,缓解社会资本项目融资难。
 
  五、建立环境PPP项目公司税费优惠政策,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研究出台支持环境PPP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在PPP项目公司成立阶段和执行到期阶段资产交易转让两个环节适度给予PPP项目税收优惠,加大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契税等主体税种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以降低PPP项目公司经营成本和投资风险,保障投资者合理回报,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环境PPP项目的积极性。环境PPP项目公司以其税后利润直接投资于本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作为资本股权投资其他PPP项目,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可按不少于40%的比例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六、开展环境PPP模式与政策创新试点,打造创新经济集聚发展新格局。组织开展环境PPP模式与政策创新试点,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部分积极性高、创新能力强、环境治理需求大、环保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作为试点,支持开展环境PPP项目机制、环境治理模式、依效付费机制、绿色金融服务等创新改革,在环保不同领域、不同模式方面树立*,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将试点地区打造为环保产业集聚发展的试验田与策源地。(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姜青辰 姜志雄)
 
  3、民建中央:《关于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提案》
 
  近日从民建中央网站获悉,民建中央在向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提案》中建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
 
  中央的大力引导掀起了全国建设特色小镇的浪潮。对此,《提案》指出,由于特色小镇建设刚起步,所以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譬如“对特色小镇内涵认识不深,定位不明晰”、“产业定位同质化,特色不鲜明”、“市场动员困难,政策扶持不到位”等。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建议,首先要加强政府引导,做好建设规划;其次要挖掘自身特点,找准产业特色定位;再者完善推进机制,激发市场活力等。
 
  《提案》称,建设特色小镇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服务、市场运作”的原则,关键是“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并建议“把握小镇创建节奏,分梯度逐步推进,避免平均主义和摊大饼式推进”。
 
  此外,民建党中央还在《提案》中指出,建设特色小镇要注意“因地制宜,加强要素配套”,并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在建设过程中应立足产业基础,盘活土地存量,及围绕小镇需求,制定特色人才政策等。
 
  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特色小镇正成为社会资本的投资热点。对此,《提案》建议要创新融资方式,落地做实PPP融资模式、PPP合作模式等,研究设立特色小镇发展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导向和杠杆放大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来源: 澎湃新闻网 作者:韩雨亭)
 
  4、全国工商联:《关于推进环保领域PPP项目实施的提案》
 
  《关于推进环保领域PPP项目实施的提案》作为今年全国工商联团体提案之一,主要在完善资源环境类PPP项目招投标、定调价、合同履约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促进项目落地实施方面提出建议。提案分析,环保PPP项目取决于企业对技术、资金、管理及资源整合能力,现有PPP项目库发布的多个环保项目,终都归属于具有较强整合资源能力、能够获取与项目周期匹配的长期资本,并具有技术实力、工程能力或运营能力的企业。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PPP项目库适合介入的环保项目较少、招标程序及文件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待加强、项目建设重建轻运、项目边界划分不科学、地方政府融资及偿债能力差异大、地方政府的信誉和契约精神不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案建议:一是要完善环境服务价格调整机制。建立动态或静态的价格调整机制,定期开展项目价费政策的督查评估。对于存量项目,按照协议达到价格调整的启动条件后,双方应开展价格调整谈判或及时召开听证会调价。加强地方财政承受能力评价,对社会资本的权益保障作出制度设计。督促地方政府进行项目预算滚动管理,确保PPP项目支出列入年度预算。发挥价格杠杆的激励作用,对于不达标排放的环保项目,实施环境服务费用扣减,以遏制环保行业恶性竞争,对于采用新技术改造,使排放浓度低于原定标准的企业,给予适度经济奖励刺激,以鼓励环境技术研发和增质提效。
 
  二是推动建立环保PPP项目产业基金。环保领域PPP项目体量大、投资金额高,企业仅仅依靠传统自有资金加负债的方式难以保障持续投入。鼓励政策性资金组建专项产业基金,通过银行贷款、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资产证券化等多种金融渠道保障融资需求。
 
  三是完善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机制。规范项目招投标操作规程,规范各级机构项目库和专家库建设。实行失信企业监管制度,对于在招投标过程中出现违规违法行为的企业,根据具体情节,予以一定期限内取消投标资格,甚至给予退市的处罚。(来源:环保网)
 
  5、周秉建:《关于加快建立PPP统一、规范、透明大市场的建议》
 
  2014年以来,PPP已经成为国家政治与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话题。周秉建认为,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方式,PPP是一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政府需求拉动为辅的体制机制变革,旨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源杠杆撬动作用,激励多种市场主体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增加、优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与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多样化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目前,我国PPP改革已经成效初显,PPP项目投资数量多、规模大、落地率较高。”
 
  但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挑战也接踵而来。周秉建认为,我国公共服务领域存在“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的现象,导致市场主体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PPP法律体系“上位法缺失,下位法冲突”,增加了PPP实践的适用难度,明股实债、变相融资等伪PPP借机抬头。PPP操作流程中部分信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上地位悬殊导致“结构性”困境为部分官员寻租留空,民营企业望而却步,严重阻碍PPP改革推进。
 
  针对这些情况,周秉建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加快推进PPP立法进程。“目前,政府、市场以及公众三方对于PPP立法呼声高涨。2016年国务院第140次常务会议已明确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制定PPP条例。时隔半年,仍未动静。建议进一步加快PPP条例制定和出台进程,立法中要坚持统一规范、公开透明的PPP大市场。”二是由财政部牵头PPP改革工作。据了解,2014年以来,财政部按照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分工,着力推进PPP改革,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PPP制度体系和机构设置,全国大多省份也都是由财政牵头,由财政部建立的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上包含了项目管理、信息发布和交易对接功能,并且取得有效发挥。在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保证PPP改革的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等方面,财政部统筹推进的PPP改革三年成果超过预期。鉴于此,周秉建在提交的这份建议中强调,要在立法中明确由财政部牵头、各部门分工协调的职责,做到分工不分治,分工不分家,推动PPP改革行稳致远。(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作者:柳青)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上一篇:智能硬件发展势不可挡 但其未来趋势你都知道吗?

下一篇:5G是智能世界纽带 三个未来关键应用场景你知道吗?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