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忠院士: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不是诸多工程系统集合
- 来源:智慧城市决策参考
- 2018/11/26 8:44:0641412
【中国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认识智慧城市要从两个角度来看,,城市化。人类从定居以来,实际上就已经进入城市化阶段,人类定居是从农业革命开始的,距今已经有1万年左右了,因此,城市化的历史也有1万年左右了。到2009年,世界人口有超过一半居住在城市,世界城市化率超过了50%。到2015年,根据联合国世界城市报告,世界城市化率达到54%,根据联合国估计,到2050年,世界城市化率将达到6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2016年提出一个观点:21世纪人类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管理好城市。这是上的认识。
21世纪有两件大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大规模的城市化,到2017年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到58.5%,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0%,意味着今后2-3年至少有两千万人口进入城市,如果一个城市500万人口,我们至少要建4个大城市。通过对中国的城市化整个人口分布和经济分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城市化密度比较大的区域占国家土地的11%,承担着59%的人口,承载着75%的GDP。这说明城市化非常地利用相关的空间资源,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际上世界上也是这样的发展趋势。
第二,信息化。2002年的时候,世界数字化的信息超过了模拟信息,过去我们要找资料就找书,书是印在纸上的,我们叫模拟信息,现在找资料用百度、Google,都是网上信息。过去的信息大多数是模拟的,现在的信息是数字化的,它的转化发生在2002年,2002年人类真正进入数字化时代。现在人类有两个空间,过去我们一直生存在地理空间,现在网络创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空间——网络空间。
正是有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才提出智慧城市的必然性,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为它能够提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够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这是人类的共同趋势。但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它带来了很多严峻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问题,严峻到什么程度呢?有专家做了测算,我们国家大城市的交通拥堵成本已经达到一年生产总值的7%左右,这个成本非常昂贵。还有交通成本带来的环境成本,即宜居问题,还有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城市化不可避免,城市化的问题也不可避免,怎么办?的路径就是既走城市化道路,又要设法解决城市的问题。传统的办法没有办法,现在有了新的办法,信息通讯技术ICT提供了我们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第二空间即网络空间,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如何更有效?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能在网络空间做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在地理空间做,为什么?在网络空间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智慧城市是我们利用网络空间、利用新的ICT技术来解决城市问题的选择,这是必然的选择,它是目前佳的选择。
智慧城市本质的是“优化城市管理和治理”,通过优化城市的管理和治理自然会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所以说它的手段是促进发展,目标是改善民生,但是它的出发点应该是优化管理。
到去年4月份,我们国家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都提出智慧城市,87%的地级市提出智慧城市,还有一些县级市,全国加起来大概有500多个城市,有些没有提出来,但是也有这个想法。总的来讲,大规模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兴起。与此同时,相关的标准规范也在制定,比如近国家标准委刚刚发布的《智慧城市 顶层设计指南》,这是特殊的现象,就是当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已经开始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的标准和规范还没有,或者至少还不完整。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典型特点是边建设、边探索、边规范化和标准化,是同步的过程。很多企业都能推出自己不同的解决方案,各显神通,规范化标准化以后,大家要遵循同一个规范标准来做,相对简单一点。现在我有一个观点,智慧城市还是创新工程,不是简单的建设工程。
对智慧城市有很多理解,百度上有一个图片,关于智慧城市的画像,画像里面讲了智慧城市的三个要点:政务、民生、产业。跟这相关的有很多,比如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应急指挥、电子政务等,我们看了以后对智慧城市的初步愿景有一个理解。但是这个画像也有问题,它可能会产生一个导向,可能智慧城市就是由若干个工程构成的,比如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应急工程、智慧安全工程、智慧养老工程等,我们可以列出无数个智慧工程。而无限的智慧工程使我们联想到过去30年,因为城市搞这种信息系统、信息化不是今天才有的。深圳市经信委主任讲,智慧城市要做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要做统一的数据框架和平台,但是深圳市经信委内部就有30多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所以说信息化过去存在的大问题就是部门割据、信息孤岛,信息不能互联互通,按照前面的画像有可能导致我们会建很多智慧工程,智慧的工程我很担心,会不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产生新的智慧化孤岛。
这个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很多城市都发布了智慧城市规划、智慧城市行动计划、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前面讲得很好,建设原则讲得非常高大上,后都有一个行动计划,基本上都一样。比如要做哪些重点工程,比如电子政务是谁做、公共安全谁做、水务谁做、市场监管谁做,有很多的智慧工程。这样的智慧工程是十分先进的建设理念,又是十分传统的工作模式。智慧城市不能这个部门负责这个系统,那个部门负责那个系统,这样做下来不是将来想要的东西。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但绝不是若干系统的信息系统的集合,而是若干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体系化的信息生态系统,也就是说它们相互之间是有关系的。智慧城市涉及哪些研究领域?我们初步通过网上科学论文的研究搜索,将世界范围内的科学论文研究关键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智慧城市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分为五大领域,包括城市的泛在感知,泛在感知里面有信息传输等,还有数据融合和分析技术、城市建模技术等。智慧城市不管是干什么,大概不超过这五个范围、五个领域。
如果把五个领域倒过来讲,智慧城市就是三点,统一的城市感知体系,感知以后有数据就要有数据融合的平台,然后有数据融合优化分析的领域。从这个角度讲,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三部曲,首先要建集成化的泛在感知网络,首先要想办法把城市的脉动情况搞清楚,采集大量数据后就必须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再然后应该建设多元化的领域。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很简单,城市的泛在感知网络不能分到各个部门自己做,要有统一的技术规划,像道路、桥梁一样要统一做,城市的大数据平台也应该统一做。前面两个做好以后才能进入第三个具体的应用,包括智慧安防、智慧医疗、智慧规划、智慧旅游等,这是后一个环节,它应该是这样的三个阶段和三个层次。智慧城市如果要分工,应该在后一个层次做分工,中间的层次是统一,层次是多头参与,但是应该有非常详细的顶层设计才能多头参与,要有很多措施和政策保障。
现在很多专家说数据共享,为什么数据不共享?因为法律支撑不够,比如地理空间有物权法,网络空间还没有对应的数权法,比如我的数据能不能给你?在地理空间一个商场卖菜刀给用户,他拿菜刀回去做菜没有问题,如果拿菜刀砍人,我们追究的是拿刀砍人的责任,而不追究卖菜刀人的责任。网络空间智慧城市里面,如果把数据分享出去,拿数据的人做了坏事,我们往往追究提供数据的人。所以网络空间的数据资源责任体系、法律体系还不够,影响了智慧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