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打造智能交通全国* 广州让创新成为发展动力

来源:赛文交通网 作者:张孜
2017/9/29 13:28:1236443
  【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大批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巨大技术变革正在孕育。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道路智能交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深度应用,将驱动道路交通运输实现管理和信息服务,北斗定位导航、移动互联网,高精度地理信息等系统,将成为推动建设新一代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交通运输行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将不断涌现。
 
  9月20日,由广东省智能交通协会和赛文交通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2017)华南智能交通论坛在广州召开。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科技处处长张孜现场发表了《面向“十三五”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实践》主题演讲。
 
  张孜处长主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技术发展条件,提出面向“十三·五”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研究成果,并基于这个体系框架和在场嘉宾交流了广州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体系框架及具体实践,并提出展望。以下为张孜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未经本人核实):我今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面向“十三·五“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研究
 
  部分主要介绍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背景与需求,并提出面向十三五、适用于大中城市的智能交通体系框架。
 
  国家从顶层设计角度,系统规划了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并持续优化完善,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2001年,依托“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 形成中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发展框架,
  2012年,在《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进行了延伸和扩展。
  2016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的方案中明确了国家新一代ITS的发展框架、服务内容和产业重点。
 
  交通部提出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有机体系“四个交通”,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平安交通是基础。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促进综合交通一体化协同与服务,是我国未来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坚持的重要方向。
 
  新一代技术驱动智能交通系统在感知、存储、共享、分析以及综合服务等方面升级创新,新技术及其理念和模式,正在颠覆或再造智能交通系统,其体系和内容也在发生重大变革。
 
  因此,需要立足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完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已进入新的时代,我们称之为2.0。而城市智能交通体系2.0应满足三个方面发展要求:
 
  其一,从城市交通层面,强化数据驱动,支撑交通决策管理创新、交通信息服务创新,引导交通行业体制创新。
  其二,从城市整体层面,发挥智能交通的支撑作用,推动交通领域与城市其它领域数据共享融合、业务协同联动。
  其三,从产业体系层面,推动智能交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城市智能交通产业生态体系。
  为满足交通、城市、产业三个不同层面发展要求,构建(如上图所示)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分四个层次和四项保障。
 
  ,感知层,感知交通系统,向分析层输送数据资源。
  第二,分析层,形成智能交通治理引擎,向应用层输送数据能力。
  第三,应用层,面向政府部门和企业,支撑业务协同、辅助管理决策。
  第四,服务层,面向社会公众,创新实时互联交通服务模式和新兴业态。
 
  四项保障分别是:
 
  ,技术标准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互通的基础;
  第二,安全保障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
  第三,信息共享开放是城市智能交通行业智慧化的活力;
  第四,创新应用是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
 
  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以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为核心,通过感知平台、通信网络、共享交换子平台,全面采集、有机整合交通数据。以应用为导向,通过挖掘子平台加以分析,支撑应用平台、服务平台的融合创新,配套城市智能交通技术标准与安全保障体系、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共享开放与创新应用机制,支撑交通运输行业长效发展。
 
  根据以上研究提出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结合实际情况, 广州系统规划了面向十三五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重点并从数据驱动、技术、机制保障三个层面与大家交流广州目前的一些创新实践。
 
  二、广州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实践
 
  “十二五”期间,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广州市围绕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安全等重大任务,紧扣“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要求,开展了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基本形成数据采集多模式、行业监管全覆盖、信息服务的局面,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列。
 
  广州从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应用平台和监管分析平台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的分析和发展。
 
  ,打造市民受惠多、具有全国水平的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了涉及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客服服务、停车诱导、电子客票、公交电子站牌等系统平台。
 
  第二,打造应用覆盖广、具有海量用户的企业应用平台。建设了公交、BRT、水巴、出租车、物流等行业应用系统平台。
 
  第三,打造集约效能高、具有广州特色的监管决策平台。监管系统覆盖了公交、出租车、客货运、停车场、维修、驾培、路政,应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开展城市道路运行分析系统、公路客运旅客运输分析系统的应用。
 
  广州十余年的信息化建设为十三五智能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广州市交委按照“夯实基础、创新发展、强化应用、健全保障”的思路,编制了广州交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搭建了“一个中心、三大平台”的广州市城市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其中,一个中心是交通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分别是智能感知平台、综合业务平台以及创新服务平台。
 
  智能感知平台依托各类监测、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交通要素的全面感知。
 
  交通大数据中心包含交通骨干光纤通信网络、大交通数据共享与交换子平台、交通云计算子平台三个部分,形成 “感知--融合--分析”三位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治理总引擎。
 
  综合业务平台主要基于行业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驱动,支撑行业监管决策与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服务平台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公众”的目标,打造个性化智慧出行服务环境。
 
  在这个体系框架下,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用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广州市交委在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建、升级、扩建96个系统平台,加大力度开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创新实践,推动城市交通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有关这个具体项目的实践:
 
  部分是《数据驱动》篇。
 
  数据应用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部分,实现数据驱动和深化应用。
 
  为改变以前系统、数据分散的情况,建设广州市交通行业数据共享和分析平台,整合各类数据基础,跨部门开展数据共享交换,形成规范的数据体系和结构,满足广州交通大数据存储、统一管理、整合共享的需求。
 
  其中,数据资源管理方面,构建广州市交通行业数据标准规范、数据资源目录、数据资源共享和基础应用服务等核心体系,统筹管理全市交通行业数据资源。
 
  实现与公安局、气象局、环保局、机场、地铁等跨部门数据共享,推进15大行业业务、三十多个系统共356类数据的共建共享,统筹协调交通业务相关100多项数据共享,日均处理数据交换约8.7亿条(GPS占约7亿条),日均交换量140G,综合运用分布式计算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等技术,按照统一规范标准实施数据交换、预处理,为数据共享分析提供支撑。
 
  夯实数据传输、处理分析等基础能力,扩展建设以“两个中心、一个节点”为三个核心点成环、辐射广州各区的交通信息骨干网络,并搭建交通数据分析挖掘平台,打造大数据应用的“神经系统”和“超强大脑”。例如,通过整合客流与运力等数据资源,应用交通仿真、智能调度等先进的分析模型,研判客流分布、动向,支撑运力匹配。
 
  将广州交通的主要业务数据融合、管理分析,实现信息监测指标管理,多维专题分析(包括综合交通、公共交通、道路运输、城市交通治理等多个业务)监测预警管理,集中指挥调度等功能,通过交通信息指挥大厅大屏幕进行管理和交互,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目的。
 
  还有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决策分析系统。广州火车站、广州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是历年春运的主战场,春运等节假日客流激增使疏运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建设综合客运枢纽疏运组织决策分析系统,综合运用移动通信大数据、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监测等多种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公交、出租车、客运、地铁、铁路、卡口等各类交通运输数据,并综合利用手机网络信令采集和海量数据分析技术等研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综合客运枢纽的人群聚集、人群疏散以及人群逗留特征,预测枢纽人群的变化情况,并给出措施建议,协调多种交通方式进行人群疏运,并评估各种疏运组织措施的预计效果保障综合客运枢纽疏运工作安全有序,有效提升枢纽运输服务质效。
 
  在2017年春运期间应用,支撑2900万人次旅客平安疏运,实现大面积聚集0发生、春运旅客0滞留,得到交通部、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关于网约车行业监管系统及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建成网约车行业监管系统,与多部门对接与数据共享,实现并联审核、电子监察。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客流起讫、网约车与巡游车竞补关系等,为行业管理提供分析。
 
  第二部分是《技术》篇。
 
  结合城市智能交通体系规划,发挥技术创新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的作用,推进新兴技术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应用,驱动公交、出租、水巴、停车、货运、营运车辆、路桥、信息服务、执法、政务、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的业务提升和流程再造,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一个是建设BRT全线客流采集系统。在BRT40个主要站台上安装客流检测设备以及拥挤度检测装置,动态采集全线客流,根据站台客流饱和程度,辅助车辆调度和站台运营秩序保障。
 
  二是建设CAN总线综合管理分析系统,接入车辆设备状态数据、驾驶行为数据、车辆故障报警等车辆CAN数据。
 
  三是公交调度系统优化升级。利用新型公交智能终端的蓝牙传输、惯性导航、定位等功能,实时收集客流、车流、路况数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实现公交优化调度。广州189公交线路调度优化为例,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期间,该线路车次合计实现同比上升4.14%,载客里程实现同比上升8.11%,应收综合收入合计550.81万元,同比上升9.89%。
 
  四是建设公交交互平台与导盲服务系统,运用蓝牙技术实现信息交互应用。
 
  五是推出珠江新城新型旅游公交服务。串联起以花城广场为核心的各个旅游观光景点,围绕旅游出行需求,通过试点一键叫车、人脸识别、分级指挥与实时通话、公交车厢客流检测、乘客信息交互服务等新技术应用,构建新型旅游公交信息化体系,体现旅游公交线路特色,打造新型智慧公交窗口。
 
  另外,为深化出租车行业的改革,通过卡口视频车牌识别、人脸识别、车辆无线身份识别、车载GPS、车载智能顶灯等信息手段,进一步提高出租车行业管理和执法水平。
 
  比如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监测司机上班打卡,有效监管人车对应,避免非编司机上班情况出现;通过座位传感器采集客流,识别乘坐状态,对照出租车计价器信息,实现对出租车司机不打表运营行为的监管,对违章营运异常情况进行告警;卡口视频识别出租车车辆特征及车牌,并与后台车辆GPS相结合,通过后台分析识别车辆是否非法营运车辆;手持稽查仪与新型智能顶灯相结合,有效查处克隆车。
 
  还有出租车新型智能终端。采用新一代嵌入式终端,部署出租车新型智能终端。支持互联网电召,具备多种支付方式、人脸识别签到、防伪稽查、违规运营监控等多种功能,已升级12000台。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出租车调度能力和指挥效率,建立出租车直接通话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快速查询和定位车辆位置,通过语音呼叫和信息发送实现与出租车辆快速联系、指挥。
 
  为拓宽出租车服务投诉受理渠道,建立微信的士服务评价系统,乘客通过扫一扫出租车所贴二维码,即可便捷投诉评价,为市民提供“乘车费用预估”、“便捷投诉”、“评价”及“车辆及驾驶员信息查询”等多种便民服务,后续将增加投诉退费功能。
 
  水巴是广州的第四套公交体系,日均承担客流5万。通过建立电子海图,实时获取珠江所有船舶所在位置、航标位置、水深等动态数据,实现船舶避让,防撞预警。通过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采集部分发动机、发电柴油机、舵系统、艉轴等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并深化分析应用,实现一键紧急报警、偏航提示、超速预警等功能。
 
  还有货运站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在货运站场配置高灵敏度的爆炸物探测仪,基于拉曼光谱原理实现微量痕迹检测。联网监控。采用前端监测、后台联网、三级联动,对进入货运站场的危化品进行全流程闭环动态管理。一个月试用期内共查处烟花爆竹等违禁运输物品10余件,推广场站30多个。
 
  营运车辆安全驾驶监管分析系统。主要包括车辆防碰撞系统(监测车辆速度、距离、车道偏离、行人监测等车辆行驶外界环境)、驾驶员分析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监测驾驶员目光状态、手离方向盘、猛踩油门等异常驾驶行为),在客运车辆联网联控的基础上,向车载主机和驾驶员发出异常行为告警信息,为降低安全风险、规范驾驶行为及事故追查管理提供依据。目前已推广130多辆。
 
  道路设施机械臂清洗技术应用。综合采用现代化清洗技术、智能化机械臂技术。其中,现代化清洗技术采用高温高压工业处理方式,而智能化机械臂是采用工业机器人技术。集成设备实现了机械臂+旋转喷洗清洗、特殊部位钩洗、收臂节水、传感识别、智能障碍和复位等技术环节,实现对高速公路护栏内外面自动化清洗,有效提高清洗洁净度和清洗的精度。
 
  路桥隧传感器应用。在已建的公路养护系统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传感器对公路滑坡,桥梁应力、应变、承载等指标进行检测等。建立桥梁监控检测系统,部署自动化感知设备,监测全市桥梁、公路的基础信息。已在广州洛溪大桥应用,并将在广州市交委管辖的18座桥梁应用。
 
  创新升级国内*一站式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应用“行讯通“,用户量达680万,在公交、地铁、航空等20项综合交通信息基础上,接入气象、环保、旅游等信息,并新增步行导航、到站时间预测等功能。
 
  应用互联网+重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推出一系列交通定制服务,构建“如约”服务体系,塑造广州交通服务品牌,满足市民多层次、差异化服务需求。截至2017年9月,“如约”系列用户总数逾60万。
 
  组建交通系统无人机机长、驾驶员队伍,开展航道执法、路政开挖检查的高空巡查拍摄、数据分析,提升执法检查能力。在2017年春运中,利用无人机对南站周边路况进行高空监控及航拍,为交通疏导措施提供了直接依据。
 
  建成了覆盖全市主要干道、公交专用道、重点桥梁、客运站场、治超站、内环路的交通视频监控体系;应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开展电子执法、交通监测、设施巡查、重大节假日活动保障等监管及决策应用。
 
  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开展电子执法:一是以点带面,拓宽监控覆盖范围;二是试点跨职能部门联动执法。2016年,天河客运站周边投诉率环比下降52%,白云机场地区同比降低45%,电子执法成效显著。
 
  作为ITS的基础支撑系统, 实现对各类信息设施设备及应用系统故障告警信息的掌控分析,对所有网络服务器的运维监控、流程处理。目前,主机系统接入732套,网络设备接入691台。
 
  第三部分是《机制保障》篇。
 
  为支撑广州城市智能交通体系2.0发展,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已经形成了“四位一体”的发展机制和保障体系。
 
  ,技术标准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互通的基础;
  第二,安全保障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
  第三,信息共享开放是城市智能交通行业智慧化的活力;
  第四,创新应用是城市智能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
 
  以上是我们近几年正式申报并获批准的十多项标准,同时还依托国家物联网示范工程,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标准化,形成了19项标准送审稿,其中2项标准完成国家标准报批稿,其它标准已上报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
 
  建设了广州交通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通过部署入侵检测防御设备、人脸识别、漏洞扫描系统、安全配置核查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IPS入侵防御等安全系统,从网络安全、物理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等方面不断完善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交通信息化系统及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信息共享开放是城市智能交通行业智慧化的活力。为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开放数据,提升数据活力,带动行业发展。对内数据资源整合与利用。平台汇集交通行业的结构化基础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建立广州市交通行业数据共享和分析服务平台,并制定数据标准规范。对外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对数据共享的权限、内容、范围进行分类、分级、分层,在促进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壁垒的同时,保护数据的隐私安全。
 
  广州市大力推进交通行业的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发挥创新的引擎作用,推动新兴技术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智能交通发展的新格局。
 
  三、广州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展望
 
  加强前瞻研究,深化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应用。同时我们将坚持广州十三五交通信息化规划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方向,在轨道交通管理、互联网单车管理、停车智能化、区块链技术应用、客流集疏管控、信用评价管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大研究、技术创新,驱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深化建设应用。
 
  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将更加关注智能效率、主动安全、生态环保、交互体验等多目标的协同。我们将以广州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支撑,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作用,推进广州“十三五”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社会各界共同构建城市智能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
 
  原标题 张孜:面向“十三·五”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研究与创新实践

上一篇:渤海大队 进一步规范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

下一篇:江西省智能交通:向数据转型 让智慧应用落地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