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漏洞层出不穷 律师教你如何做好事前防范
- 来源:搜狐
- 2016/3/11 14:30:0427694
公士公益团队高度聚焦并积极协助网购受骗消费者维权。半年来,通过采用一系列维权方式方法,依法协助数百名被骗消费者集体维权,捍卫他们的合法权益,目前已成功为部分受害者挽回损失!我想,这不仅是为了公益援助被骗消费者,也是为了更大的诉求:多方参与,共同推动和促进包括网购在内的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良性发展,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环境!
一:网购诈骗如何事前防范?
网购诈骗的事前防范,可以从五个层面予以审视:
1、从消费者的层面而言,不仅网购的全过程需要谨慎,甚至网购的事前事后都要尽可能地警惕。比如,注册密码要尽可能地复杂一些,可以交差使用数字、字母、字符,防止被不法分子或非法软件很轻易地就能破解;登录购物网站时要核实链接的真伪,以防钓鱼网址;不同的网站使用不同的密码,这样即便自己有一个网站的密码被泄露,也不至于危及其他网站的账户安全,从而防止“撞库”;更关键的是,网购订单完成后,消费者如果接到类似“因订单异常、订单无效、系统升级、供货商断货、物流问题等原因,需要进一步处理或重新下单”的电话,切记不予理会,或直接联系电商进行核实,绝不能登录对方提供的网址进一步输入相关信息,更不能以任何形式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提供给对方。
须知,除了推销广告或物流人员的送货电话,电商是几乎不可能在您下完订单后以上述理由给您打电话的,更不可能瓜田李下,进一步向您索取信息。就好像银行一样,如果他们动辄以其内部出现的某种故障的原因给客户打电话并索取信息,本身就容易引起用户的高度质疑,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至少会带有两个严重后果:其一,人们会觉得银行不靠谱了,经济往来不太安全,必将影响其商誉,甚至不再敢把钱存放在银行里;其二,客户在接到诈骗分子冒充是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诈骗电话时,更有理由相信真的是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的,并配合其完成相关“操作”,从而给诈骗分子更多的可乘之机。其实,即使电商的网络系统真的出现故障,也不一定是能通过给用户打电话索取信息的方式所能解决的,他们一般也会回避给客户打电话,而是在不惊动客户的情况下,通过事前适时的数据备份和过程还原以及技术纠错手段等内部解决,这也是网络服务和网络技术产品的特点。
但目前来看,一旦消费者的身份信息及消费信息被非法盗窃或泄露,网购诈骗手段的迷惑性就很大,极易引发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比如您刚在某些平时乃以信赖的电商平台上完成了一个订单,很快就接到了一个能准确说出您的身份信息和订单详情、自称是客服人员的电话,加上其精心设计的诈骗话术,消费者在一种急迫的心理状态下是很容易放松警惕的。现在被骗的网购消费者涵盖各种人群,我们团队所接触到的,不仅有高校学生、家庭主妇,职场白领,甚至还有记者、律师、法官、警察,涉案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事实表明,网络诈骗有时候确实难以识别和防范。
2、从电商平台的层面而言,首先应完善网站系统,从技术层面上保障信息数据安全,防止因为系统原因而引发的消费者信息泄露;其次,要从企业管理的视角确保信息安全,加大员工*及法律意识培训的力度,防止其在暴利引诱之下铤而走险,非法泄露消费者信息;同时,电商应当注重其安全提示义务,采用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的更加醒目的警示方式,避免消费者陷入诈骗陷阱。
3、从行政体制的层面而言,现有网络管理制度存在明显弊端,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政府需进一步采取举措,完善制度。眼下,为确保互联网交易及用户信息的安全,有效遏制因用户信息泄露而滋生的其他下游*问题,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电商的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是否完善,涉密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制是否健全,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是否存在隐患;要畅通受理网络诈骗案件的途径与渠道;要严惩非法行为,对涉案电商或其内部人员违法违规的,严予处罚,构成*的,移送司法机关;要特别加大对网购消费者直接实施诈骗的*分子的侦办和打击力度;要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媒体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一方面引导电商从业者树立守法意识,另一方面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信息防范意识;要建立长效机制,网购交易涉及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即时通信、网站、寄递等多个方面,各部门应加强协作,注重配合,充分发挥合力作用,可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4、从司法的层面而言,高人民法院可以公布一些关于网络消费的针对性强的指导案例,通过界定具体个案中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类似消费纠纷的解决提供指导性审理和裁判依据,也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借鉴;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涉案单位发送司法建议和检察建议。
5、从法律规范的层面而言,鉴于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走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立法的节奏需要跟得上。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若干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可以考虑将包含电商交易在内的、面向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网络安全问题单独立法,从而打造更为立体、全面,且针对性更强的网络安全问题“法治解决方案”!
二:网购被骗消费者如何事后维权?
网购的过程涉及包括消费者、电商平台、支付平台、商家、快递公司等在内的多方参与主体及多重民事法律关系,其中核心的是消费者与电商平台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如果消费者被骗,便又多了一个主体:*分子,同时涉及到刑事法律关系;如果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不作为,又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
在“消费者—电商—*分子”这个关系链中,电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合同关系,如果是因为电商没有尽到基本的信息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消费者被骗,电商应承担违约责任;如果是电商出了内鬼,使得信息泄露导致消费者被骗,则又构成了侵权责任。电商向消费者承担责任后终有权向内鬼追偿;如果是与电商授权合作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泄露信息导致消费者被骗,电商应与其一起承担连带责任,而后,电商可以按照与支付平台的内部责任划分约定,向其追偿;如果实施诈骗的*分子落网,消费者可以向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主张赔偿。
网络诈骗分子的手段虽然高明,但方式相当单一,涉案电商如果没能积极应对,其安全技术防范措施没有相应的提升,不能足以保障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显然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而对于网购被骗消费者而言,重要的,或者说利益大化的维权途径便是向电商主张权利,并经由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借助其行政和司法手段向电商施压!基于此:
1、从民事维权的角度来看,主要手段有:与电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的双方和解,在第三方参与下的调解(特别是行政调处),提请仲裁或诉讼。
2、从行政法的角度来看,工商行政机关负有监督管理各类市场交易行为,以及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法定职责;工信部及各地通信管理局等电信管理机构对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应当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情况实施执法检查;新成立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具有保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的职能。
消费者可以向上述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反应情况,并申请行政调查;如果有关部门疏于监管,疏于查处,可以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或向监察部门举报,追究其行政不作为、失职、甚至*的责任;
3、从刑法的角度,网购消费者被骗后要及时报警,如果达到刑事*标准,公安机关除了应该对直接实施诈骗活动的*分子展开侦查,也应当对电商及其内部相关人员展开全面的侦查,因为在真相未明之前,可以合理怀疑电商平台在非法泄露消费者信息或者其内部存在内鬼。
4、其他手段:借助自媒体和传统新闻媒体的揭露,专业律师的介入,消费者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行业协会或司法援助中心的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定纷止争不一定通过诉讼。诉讼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后一道防线。鉴于诉讼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难以适合普通消费者维权需求。故被骗消费者可以先与对方交涉,并采取组合维权方式,不断给对方施压,为谈判增加筹码,争取达成双方的和解,而提起集体诉讼程序只是后手段。
三:是否存在电商出现内鬼泄露消费者信息的可能?如果证实是电商泄露了消费者信息导致消费者被骗,内鬼和电商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泄露主要有几种可能:系统漏洞、黑客撞库、出现内鬼等。基于近一段时期以来,发生在众多网购消费者身上的快速且、并呈大规模集中爆发态势的网络诈骗,案件未破获之前,不排除电商出了内鬼。故此,涉案电商应自查、工商部门、电信管理部门等应开展行政调查、公安机关应刑事*侦查。如果确系电商内鬼所为,则涉案员工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而对网购消费者的民事赔偿上,则由电商承担单位赔偿责任。
四:对涉案电商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此次应对广大消费者网购被骗事件的评价
以京东为例。随着各大媒体的持续跟进,为数众多的网购消费者受骗事件持续升温,广受关注。京东看得到、听得见,也在有所行动:一方面,消费者注意到,近网购付款成功后,京东不仅会在"付款成功"的页面,有时还会以短信的方式,双重提醒消费者警惕类似"订单无效、订单异常、系统升级"为由的诈骗。但此前京东并没有这样做,其疏于安全告知,没有尽到足够的安全警示义务是不争的事实,好比人们去酒店消费时,因地面湿滑而摔伤,如果酒店在醒目的地点放置"注意防滑"的警示牌,才可能部分免责;另一方面,京东也在陆陆续续地以“垫付”的名义弥补消费者的损失,值得肯定。但京东至今拿不出一套整体的方案或可供适用的普遍性的垫付或赔偿标准,其客服人员甚至对部分受骗人出尔反尔、掩耳盗铃,比如有的受骗人按要求履行了其发来的垫付协议,但事后客服人员予以否认,不予垫付;有的受害者已经收到了垫付款,但京东却对其他受害者否认了“垫付”行为的存在。这显然没有体现出一个上市企业应有的化解危机的态度,可见,京东在法务、公关、纠错、企业社会责任等诸方面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同时,鉴于被骗消费者人数众多,已然形成了社会公共事件,在消费者依法追究相关方的民事责任的同时,相关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作为,工商、电信管理等部门应对电商开展调查,公安部门应对电商及电商内部是否出现内鬼,以及对直接对消费者实施网络诈骗活动的*分子展开侦查。
五:如何看待电商行业?电商行业是否普遍存在着类似的安全风险?
这些年电商平台和网购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为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的实惠和便利,但与此同时,假冒伪劣产品,消费欺诈,消费者个人身份信息和消费信息被非法盗取或泄露、特别是近一年频频出现的网络诈骗等问题愈演愈烈!但整体而言,电商行业并不普遍存在类似的安全风险。我认为,包含电商行业在内的互联网行业,今后必将更加深入千家万户,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民生。
作者:张新年北京律师、公士公益团队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