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施工安全亟待提高 智慧工地系统科学管理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6/1/19 9:59:5573876
  【中国安防展览网 焦点新闻】据住建部相关资料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12起、死亡397人。建筑行业是一个传统的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易发行业。尤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采用了现代化的信息和控制管理技术,将大大助力各相关主管部门对大型工地现场的有效监管,和对有用信息资料的收集。智慧工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干系人与工程施工现场的整合。


施工安全亟待提高 智慧工地系统科学管理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监理亟待提高
  
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恶性事故屡有发生,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影响着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此,作为工程监理企业,要以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高度,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依法行使工程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义务,积极主动地在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求实,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监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安全生产管理中的监督协调作用,实现安全监理目标。

一项工程的实施,从工程招标开始到交付使用,是建设资金投入大的阶段。施工企业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经济风险,既有工程本身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带来的经济风险,又有工程以外的人为的和自然的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往往很难得到补偿。施工企业要有效预防和消除这些风险因素,就要改善劳动条件和环境条件,这样势必引起成本的增加。可是,一些地方采取低价中标来选择施工企业,加之各种工程担保和垫资,大大地制约了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转活力,使得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难以得到保证,也谈不上为安全生产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等一系列的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在此情况下,监理企业又如何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实施监控呢?所以说建设单位要根据国家招投标有关法律法规制定、调整相关管理办法,取消低价中标的错误做法,从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的实际出发,确定合理报价。要实行安全费用单列,施工单位建立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切实保证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工程的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更新,真正提高安全施工技术科技含量,使得安全施工措施真正得以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真正得以改善。

 大数据智慧工地平台来帮忙
  
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利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进行前端采集、分析、识别、提供有效数据到后端,云平台以云的方式对视频数据进行存储、二次深度分析、预测判断结果,从而为建筑行业视频监控提供了从前端、平台到后端的闭环应用。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对施工现场的智能分析的水平已经相当的高,已经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分离、对人脸的识别、对颜色文字数字的识别、对物体变化的分析甚至还有可疑行为的监测。

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前端视频监控点位全部采用200万高清网络摄像机,通过因地制宜的设备选型实现对工地全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的覆盖。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前景目标分离、进而探测、提取、跟踪在场景内出现的目标并进行行为识别,遇到可疑视像,会及时记录。实现“事前及时记录”、“事中即时报警”以及“事后快速取证”,使所有监控场景的监控简单而。监控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大为降低,而不需要每时每刻都关注所有场景的所有细节。后端则采用云存储系统,支持海量视频存储也能保障视频存储的安全性、稳定性。集中存储的管理方式也为后期监控设备的扩容提供了保障。

在对海量的高清视频图像进行智能分析时,对后端服务器的硬件配置、处理性能要求非常高,因此用户的使用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且长时间的分析查看,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一件耗时又耗精力的事情。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搭载的前端视频智能监控设备实现了后端智能分析部分功能前移至摄像机前端。对视频进行浓缩摘要、检索处理。原本5分钟的监控视频,通过智能提取,进行浓缩分析,可以实现视频缩短至20秒。既节约了存储空间,也让管理者有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

全国智慧工地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大数据技术和视频监控的结合,把孤立的视频内容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加工,形成可视化结果呈现,这种转变可为视频监控业务创造更加智能的使用方式,让用户从繁重的观看视频监控劳动中解脱出来,能轻松自如地通过视频监控进行准确的决策。

 “智慧工地”平台应用在全国展开
  
武汉:“一帽一码”扫一扫便知详情

11日,中铁大桥局蒙华铁路公安长江大桥工地,安全员在施工现场扫描安全帽上的二维码,抽查员工情况。大桥工地上,工人“一帽一码”,用手机扫扫帽上二维码,即可知道该员工的姓名、工种、工点、技术等级、安全培训等信息。

泰安:联通“智慧工地”促施工管理信息化

近日,山东泰安联通与肥城市住建局携手推出“智慧工地”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施工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弥补传统监督管理模式的不足。通过该平台,可实现肥城市住建局管辖的所有工地的联网和分级监管,各级监管单位、施工企业都能通过联通宽带和4G移动网络实现工地现场画面的远程查看,不仅增强了在建工地的安全防范能力,还提高了住建局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人力、物力不足导致的监管难题。同时,平台还针对肥城市住建局的需求开放了考勤、移动信息化办公等多项应用,有效扩大了平台的应用空间。

青岛:联网监控,智能管理

青岛市要求,建筑行业要加大施工现场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整合建设工地视频监控网络,打造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建设工地的、全时段实时动态监控管理;推行项目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积极推广微信管理平台、工程质量动漫技术交底、劳务用工“网络市场”、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等创新措施,提升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水平。为加快建设工程检测技术的信息化进程,有效打击虚假报告,今年青岛市还将继续在建设工程检测报告中增加二维码标识,通过科技的防伪方式提高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同时,加强纸质检测报告内容的密码校验,实现施工现场检测报告的在线、离线真伪查询,提升检测报告的防伪功能。

南宁:噪音污染,在线监督

南宁市2015年9月30日,参照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城市的经验,应发《南宁市市区建设工地扬尘和噪声污染在线监控管理工作方案》要求在市区现有11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半径2公里范围内的35个建筑工地,在2015年12月底前安装扬尘和噪声污染在线监测系统,通过连接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远程,在线监控。

杭州:智慧工地身份管理系统,实现对员工科学管理

日前从杭州建委获悉,全市正在重点打“智慧工地”,要求年底前,中心城区所有房建工程、市城建重点市政工程项目的工地,都要安装在线视频监控设备以及人员身份认证管理系统,明年实现全市所有房建工地和市城建重点市政工程全覆盖。智慧建筑人员身份认证管理系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现了人员智能化管理。不仅仅杜绝人员顶替或薪资纠纷问题,更多的还有定岗定位问题的解决。如在高危操作塔吊机,只有固定人员通过了身份识别才能开启,未通过识别的人员,后台将会提示预警,让管理人员能随时掌控所有信息。

“智慧工地”正是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在建筑工程领域提供有效全面的智能管理方案,为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行业新秀,备受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媒体的关注。

“智慧工地”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方针指导下,以先进的“互联网+”概念、强大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为基点,深耕建筑领域,以期为建筑全生命周期提供专业、智能的解决方案。相信通过各方的协力合作,“智慧工地”定当为促进城市的智慧建设,加强社会的文明和谐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篇:城市拥堵诟病倍受重视 智能交通产业舍我其谁

下一篇:昆明拟修订校园安全管理法 安防系统向智能化迈进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