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 来源:中国贵州
- 2015/12/3 9:45:1914182
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
黔府发〔2015〕34号
黔府发〔2015〕3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按照“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变革转型、跨越、安全有序”的原则,充分发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以“云上贵州”、数据中心为基础,加快推进“互联网+”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益民服务、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扶贫等专项行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强化基础支撑新突破,着力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着力培育信息消费新业态,着力打造公共服务新模式,着力加快生态文明新步伐。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我省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相互融合,互联网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业态、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公共服务中发挥明显作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互联网+”行动四年累计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建成一批标志性、性重大工程、示范项目,互联网服务年收入超过500亿元,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20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600亿元,培育200家以上“互联网+”示范企业。
到2025年,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应用、深度融合,成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质增效升级。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互联网+”创业创新专项行动计划
进一步整合大数据产业优势资源,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环境。2015-2018年实施4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5亿元。(牵头单位:省科技厅)
1.支持发展创业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开放计算、存储、数据资源、云应用服务,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创业者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到2018年,基本完成“科技创新云”建设,建成基于“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的科技数据交换平台、服务小微企业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和技术市场交易平台,年服务小微企业2200家次以上,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
2.积极发展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校、科研单位、创业投资机构等现有资源,构建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到2018年,累计培育众创空间35家,建立3个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新增600家以上大学生(创客)创业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
3.鼓励发展开放式创新。鼓励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相关骨干企业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积极推广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到2018年,支持40户以上企业围绕“互联网+”开展创新研发、成果转化。
(二)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专项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互联网与我省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医药等制造业的融合创新发展,实现贵州制造向“贵州智造”转变。2015-2018年实施40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
1.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探索智能生产新模式,推进生产装备、工艺流程智能化升级。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推动软件与服务、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与标准的开放共享。到2018年,建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工业云平台,打造2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实施30个以上智能工厂或车间、关键工序智能化、智能检测和全产业链追溯等示范项目,实现企业效率提升20%,成本下降20%。
2.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进研发、设计、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满足多品种、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需求。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细分市场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为制造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决策支撑。到2018年,支持15家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打造40条柔性化生产线。
3.加强制造业网络化协同。支持开展众包设计、全流程交互及服务型智能制造等模式创新,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务整合能力,实现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网络化。加快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制造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能力。到2018年,建立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形成10个网络协同制造示范行业。
4.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我省制造企业积极集成研发创新、协同营销、联合采购和维修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开展在线实时定位跟踪、健康监控、预测预警、预防性维护等在线增值服务,推动“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型。到2018年,建立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形成5家以上重点服务型制造企业。
(三)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专项行动计划
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具备便捷化、精细化、个性化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形成贵州现代山地农业互联网生态体系。2015-2018年实施25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农委)
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计划、产量信息等与销售环节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化、组织化和精细化水平,推进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方式变革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强化土地用途、经营状况等监管,提升土地流转透明化程度。到2018年,建成“农业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系统等,实现100%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信息管理系统服务接入。
2.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化。试点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环境实时感知、监测和控制,提升便捷化生产管理水平。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远程诊断的应用,实现化生产指导。到2018年,实现全省25%规模化标准园(场)开展物联网等智能化设施应用。
3.开展农业信息应用网络化服务。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打造信息进村入户五级联动体系,提供农业气象、减灾防灾、农业科技与市场信息等服务。构建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为农民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供在线教育培训、认定管理考核等综合服务。到2018年,建成基于“云上贵州”的农业云服务平台、农业科教体系信息调度平台、智慧农民培育综合业务平台、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业务平台。
4.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鼓励我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移动视频监控等技术由流通经营向生产加工环节推广,增强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发现、过程追溯、结果处置查询等能力。到2018年,建成基于“农业云”的农产品溯源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实现省级农业产业化质量安全追溯覆盖比例扩大到40%。
(四)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专项行动计划
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能源产业低碳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贵州能源产业节能减排和生产优化控制水平。2015-2018年实施8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亿元。(牵头单位:省能源局)
1.推进能源生产管理智能化。加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提升能源生产的可观性和可控性。到2018年,建成能源监测预警系统、煤矿矿井瓦斯等级信息管理系统、煤炭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新能源集控中心、智慧能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数字盘江工程和能源资源大数据工程等。
2.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打造以太阳能、风能等多能源协调互补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支持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分布式电源的及时有效接入,逐步形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到2018年,力争建成贵州省分布式智能微电网。
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实施能源资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工程,促进能源消费生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权交易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服务。到2018年,开展1个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完成贵州省电力交易技术支持信息系统建设。
4.拓展电网通信融合业务。鼓励电力、通讯、互联网企业合作,加快发电、用电和电网设施智能化应用和改造,实现同缆传输、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到2018年,启动贵州省能源光纤到户工程建设。
(五)实施“互联网+”普惠金融专项行动计划
深化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2015-2018年实施3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2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政府金融办)
1.加快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优势。依托贵阳、贵安新区开展互联网金融试点,积极发展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网络信贷、电商金融、融资、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门户在内的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到2018年,打造2个各具特色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注册150家互联网金融领域企业。
2.探索开展互联网金融云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探索构建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开展多样性、个性化、化的金融公共云服务。到2018年,基本完成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建成互联网金融云平台。
3.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拓展服务范围。支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展多元化合作,开展融资、储蓄、投资、保险、汇兑、支付和清算等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应用。推动金融IC卡在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社区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到2018年,支持26家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发行20万张移动金融IC卡。
4.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利用互联网开展面向企业和个人的征信服务。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和投资者保护。到2018年,基本建成基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建立多元化金融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体系。
5.优化互联网金融配套服务体系。支持设立发展提供数据存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安全维护等技术领域基础服务的机构。推动会计、审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服务。到2018年,设立1家金融大数据公司,成立全省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
(六)实施“互联网+”益民服务专项行动计划
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低成本优势,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等新兴服务,推动互联网向益民服务领域渗透。2015-2018年实施74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54亿元。(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1.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开放各类政府数据,加快推广移动办公应用,进一步丰富网上信访服务内容,发展方便、快捷、的基础征信服务,推动政府网络化管理与服务创新。到2018年,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实现公共服务数据资源目录100%开放。
2.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整合现有教育信息化资源和各类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鼓励教育机构加强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到2018年,进一步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资源班班通”完成率达100%,“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完成率达60%。
3.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监测、评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应用,开发和推广养老智能终端产品,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到2018年,进一步推广社会福利暨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应用,重点支持85个养老机构、社区开展“互联网+”健康养老服务。
4.推进社会保障创新发展。整合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基础信息,推进社会保障卡基于金融领域应用深化,构建养老、医疗跨省转移体系,拓展移动互联网在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应用。到2018年,基本建成“智慧人社云”,完善网上经办及跨省转移业务系统,实现各市(州)、贵安新区的社会保险网上业务经办,以及社保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
5.推动文化数字化发展。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各类文化资源,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构建集公平、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省内文创企业开展线上购物与线下体验,发展动漫网游、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等新业态。到2018年,基本建成省级公共文化云平台,完成3个数字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将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建成“互联网+”文创的孵化平台。
6.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推进线下医疗卫生服务与线上健康信息服务的融合,发展“健康通”等移动终端应用,探索建立“医院+网络平台+药店+家庭”服务模式。到2018年,建成基于“医疗健康云”的公众健康、医疗业务、卫生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在全省200家公立医院和1500家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居民健康卡“一卡通”应用,完成1560万张居民健康卡发行。
7.推动健康运动智慧化。开发“互联网+”健康运动应用,构建智慧型全民健身服务综合体,推进健康运动宣传与交流,提升健康运动网络服务水平,发展贵州特色体育产业。到2018年,基本建成“互联网+”健康运动在线服务平台,完成1个智慧型全民健身综合体建设。
8.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和布局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旅游新兴服务,建立互联网旅游信息发布、沟通、交易和支付体系,促进游客旅游消费模式转变,提升体验服务水平。到2018年,完成4个级景区、23个3A和4A级旅游景区的智慧管理应用平台、基础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9创新食品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对互联网食品销售平台、生产经营企业的食品安全智能监管,加快构建“互联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强化追溯体系建设,健全生产经营信用制度,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食品管理服务新模式。到2018年,“食品安全云”应用进一步深化,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化社会共治体系。
(七)实施“互联网+”物流专项行动计划
利用互联网实现物流信息和供需信息的互通共享,进一步提升仓储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解决物流配送“后一公里”问题。2015-2018年实施36个重大示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3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1.积极构建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整合仓储、运输线路和供需信息,实现交通货运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网上物流在线跟踪等信息互通共享。到2018年,初步建成以智慧物流为重点的信息化网络体系,建成省级物流综合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于“云上贵州”数据交换平台的物流信息交换开放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2.推广智能仓储系统建设。在贵州快递物流园、贵阳京东电商产业园等省内大型物流园区开展试点工作,支持建立智能化的物流和仓储服务平台,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等新技术应用。到2018年,支持20个大型物流园区建立智能化物流仓储服务平台、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
3.加快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建智能物流调配配送网络,实现人员、货源、车源的智能化调度。积极开展创新配送模式,推动物流下沉到社区、街道、乡村。到2018年,支持100个社区开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打造10个农村物流示范县,全省物流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55%以上,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率下降到19%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