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行业需要 LED照明寻求发展新模式

来源:能源世界
2014/6/13 11:54:531979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随着禁白令的颁布,LED照明在今年的爆发增长是行业预料之中的结果。但是,市场鱼龙混杂,而且未来几年在快速替代完传统照明之后,中国庞大的LED产业将往何处去,这是困扰业界的两大命题。LED人带领企业,高瞻远瞩,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推出“”制度,希望可以带动行业整体长期发展。
  
  6月10日下午,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CSA)宣布,中国LED照明行业正式启动“”制度,以规范市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今年10月将公布首批名单。与此同时,还发起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希望通过跨界创新,为LED拓展应用空间。
  
  出口增幅近50%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表示,她刚从美国拉斯维加斯照明展回来,看到95%~98%的照明产品都是LED。半导体照明经过约十年努力,“今天看到天亮了”。
  
  事实上,今年不只中国市场,海外LED照明市场也很火暴。
  
  据高工LED研究所的数据,2013年中国LED照明出口规模超过54亿美元。2014年一季度,中国LED照明出口达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63.7%。2014年4月中国LED照明出口达8.6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014年中国LED照明出口将超过80亿美元,同比增长48%。”高工LED研究所总裁张小飞预计,2014年LED照明光源和灯具出口将达18.5亿只,增长71.3%,市场规模增长48%,这意味着“价格还在继续下滑”。
  
  面对爆发的LED照明市场,如何建设一个健康的LED产业生态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据高工LED统计,在海外市场,中国LED照明产品召回涉及品牌超过70个,其中未知品牌达44个,大部分的原因与电磁兼容有关。张小飞呼吁,中国LED照明行业要自律,避免损害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影响海外LED照明的订单。
  
  制度规范市场
  
  “今天推出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事。”吴玲说。
  
  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阮军表示,日本已有实施能效制度的成功经验。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提出要建立半导体照明的“”制度;2013年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规划》,更进一步予以明确。
  
  阮军告诉,“”制度分为生产端和产品端,通过分别对LED产业链各生产环节(芯片、封装、应用)及终端产品的耗能水平进行周期性评定,将拥有高能效生产水平的企业和高能效的产品定位为,并周期性做动态调整。
  
  “计划在今年10月,发布批名单。”阮军向本报记者透露,入围的,是否将获得政府补贴,现在还不明确。关键是通过发布能效名单,推广节能LED产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并培育出品牌企业,引导这个新兴行业健康发展。
  
  刚看完“2014广州照明展”的广州鸿利光电董事长李国平感叹说:“一些企业年收入3000万~5000万元,却花300万元搞一个展位。LED照明行业起来了,但产品有点乱。一个江西企业的9瓦球泡灯,只卖5元,这对LED期望高的消费者会受伤,因为有的LED灯根本不节能,所以,行业确实需要标准。现在协会推动制度,可以帮助消费者优中选优。”
  
  三星LED中国区总经理唐国庆认为,虽然现在对是否有补贴还不明确,但是一旦入围,对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无疑增加了中选的依据。他建议,制度半年或一年公布一次入围名单,不宜过于频繁;同时,希望评判过程要公平、公开、公正。
  
  跨界创新
  

  另一个困扰LED照明行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是,LED照明的寿命是七八年,远长于节能灯的两三年。目前LED照明普及这么快,那么再过几年,替代完传统照明后,照明行业的更新周期拉长,中国上万家LED企业未来成长空间在哪儿?
  
  张小飞说,LED通用照明市场2013年增长速度很高,但增长速度下滑很快。2013年1360亿元,同比增长78.9%;预计2014年2110亿元,同比增长56.1%;2015年3200亿元,同比增长51.7%。到2020年预计收入8170亿元,同比增长11.8%。
  
  中国照明学会秘书长窦林平直言:“未来三至五年,如果替换结束,产业会很恐怖,这么多企业如何应对未来市场?灯具如果从一年换三只变为五年换一只,行业周转变慢,行业将进入淘汰期,终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品牌、在上站得住脚的企业。”
  
  为了开拓新的空间,昨天由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联合多家文化企业和照明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希望能为LED开拓新的应用空间。
  
  吴玲认为,LED替代传统照明完成后,未来十年,它的应用、技术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将向智能化、个性化、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三大格局清晰 视频监控是电力行业重要部分

下一篇:大数据技术受瞩目 为智能交通发展排忧解难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