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轨道交通时有事故 招标采购模块需新要求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4/4/14 9:39:207843
  【中国安防展览网 焦点新闻】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近年来,互通各省市的便是轨道交通,它让我们享受到了便捷,但时有发生的交通事故着实让人心有不安。轨道交通时有事故,招标采购模块需新要求。
  
  事件回顾:4月13日3时17分,一辆由黑河开往哈尔滨的K7034次旅客列车运行至绥北线215公里597米海伦至东边井区间发生脱线事故。所幸当时火车是进站状态,速度放慢,因此没有造成更严重事故。心有余悸的410名旅客质疑着轨道交通带来便捷时的安全性。



轨道交通时有事故 招标采购模块需新要求
  
  轨道交通需求大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纵观整个市场,在城市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公共政策措施的强力推动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将会成为未来投资热点并成为带动城市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增长点。
  
  可以预见,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将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会进入特大城市与大城市的行列,城市群(带)和城镇聚集区也会逐渐增多增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交通出行的质量(速度、灵活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将有更高的要求。
  
  在国家土地、环境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引导下,城市土地开发利用将朝高密度集约化的方向发展。许多城市也意识到,一个规划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成为集约化土地利用发展的中心纽带和引擎。因此,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城市群中,将会出现更多的适合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交通走廊。
  
  据相关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过去十年内已经全面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普及,不仅北上广深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了1500公里,所有的东部省会城市都已建成了地铁,更有几十个东部地级市和西部省会城市规划和在建城市轨道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新建成70余条轨道线路,届时全国的轨道交通总线路超过100条,运营里程超过10000公里。轨道交通近年来在我国大范围兴起,行业建设的同时也带动力智能安防设备的市场需求。
  
  事故当前  分析轨道交通安全监控模式

  
  从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统一建设,分级权限,公安和运营共享前端摄像机;另一种是分开建设,统一接入。根据运营业主和公安不同的需求,建设不同的监控点,运营点位需要接入到公安监控系统中,分开管理和维护。现阶段,第二种模式普遍存在。
  
  从效果来看,二者各有利弊,前者可以大程度节省系统的投入资金,运营业主能预览跟运营有关的监控点,点位少,方便快捷,保障各业务顺利进行。公安能预览所有监控点,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抓捕**,后期根据录像调查取证;后者由于运营的图像输出至公安部门,公安同时增设部分摄像机,运营不能观看,能保证公安使用图像的保密性。
  
  专有通信和警用通信这两套系统并存,从长远来看,会有一定的浪费情况,但系统监控有保障,两套系统互相不影响,安全性提高。随着系统设备价格的降低,系统集成度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后的趋势可能会是统一建设,分权限管理。
  
  面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情况,如何大程度发挥系统的作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全防范技术部何伟指出:“要明确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使用单位是哪个部门。运营部门关心的是列车运营和乘客的安全,关注侧重点是车站的站台和区间;而公安部门则关注的是公共区域的安全,主要是出入口、闸机、通道、站厅以及其他重要的公共部位,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公安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寻找破案线索。”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似乎公安部门关注的部位更多,应用也更广。建议在轨道交通建设时,应以公安部门使用为主,运营使用为辅,合理分配资源,避免重复投入,降低建设成本。
  
  改善轨道交通安全运行  安防设备仍需继续加力
  
  ⊙ 视频监控运用门槛要高
  
  轨道交通视频监控要求特殊、门槛高。需要采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基于铁路系统的IP网络,构建数字化、智能化、分布式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以满足公安、安监、客运、调度、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供电等业务部门及防灾监控、救援抢险和应急管理等多种需求,实现视频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高铁监控运用分为四个方面:
  
  综合视频监控: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作为通信系统内通信业务网的一个子系统。CCTV监控:CCTV监控系统作为信息系统内旅客服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实现车站内候车室、站台、进站大厅、站前广场、进站咽喉等处图像监视。机房监控:无人值守变电站和照明等重要配电设备集中监控,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防灾安全监控:防灾安全监控则对出现的紧急状况如暴风雪、泥石流、洪水、交通意外等可远程了解并及时做出反应;对突发紧急事件进行无线视频传输到控制中心,以便应急指挥调度。
  
  ⊙ 防盗电子围栏是重要防护设备
  
  目前,铁路运行线路的安全是国家关系大事。而高铁,是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纽带。维护高铁线路运行安全,已经被提到了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高铁线路上,一个很小的细节,一个动作,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重大的交通事故,所以,在低地基路段,矮桥墩位置,人口密集,来往的交通要道路口,设立脉冲电子围栏禁止翻越,为高铁运行增加屏障,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护措施。
  
  高铁线路安装电子围栏优势凸显。电子围栏具有威慑功能:高压电网和警示标志给入侵者以极大的心里威慑作用,阻止其实施*行为;电子围栏的主动防护性强:当不法分子入侵时,将受到有效的电子击打,停止其不法行为;电子围栏能防范严密无死角:前端围栏的安装不受周界长短、大小、地形的影响,轻松安装,没有死角。同时,也可以落地安装,全面防护,消除盲点;电子围栏的误报率低能全天候工作:智能的报警延迟功能可以大大的降低误报。电子围栏能与安防、IT系统联网。高铁安装电子围栏,可以有效地防止铁路线路路基的破坏。高铁安装电子围栏可以在发生隐患事故、有人闯入等,及时地现场警报阻止,且现场电子围栏主机可以马上发回报警信号搞总值班室,然后通知当地民警处理。
  
  ⊙ 门禁系统要发挥整体作用
  
  高铁门禁管理系统主要是进入车站的对过往乘客、车站设备管理区通道门、办公室和设备管理用房以及沿线通信机房设备间等进行统一监视和控制管理,并能在发生消防火灾时及时通过系统间联动功能实现区域开锁功能以方便疏散相关人员逃生,同时还可用于铁路工作人员的考勤自动化管理,提高运营单位的行政管理水平。入口安检设备;自动检票设备;高铁周边防护设备以及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消防锤、逃生梯等各种应急设备。所有这些安防系统都并非孤立运行,是集合在整个高铁运行平台中发挥整体作用。
  
  ⊙ 人脸识别要实现智能预警目的
  
  2012年4月20日开标的京沪高铁门禁应用中,人脸识别发放异彩。人脸识别系统将安置在三大高铁车站的安检区域,因为每名旅客都必须要经过安检才能进入火车站,基本保证不会出现漏网之鱼。利用这个系统,作案后的*分子,即使整容,也将能够被识别。专家介绍,在众多的视频监控技术当中,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技术,可以从监控视频图象中实时查找人脸,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完成快速的身份识别,实现智能预警的目的。
  
  维护手段要重视  检测设备要定时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虽在设计、建设模式上有所区别,但安防系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很大,为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安防系统的运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据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设备工程师魏绍明透露,目前轨道交通安防系统运维都是比较成熟的,基本是24小时开机,出现问题就维护。
  
  在轨道交通安防系统运维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检测安防设备的运行状态,防范系统故障的发生?在某企业领导看来:“要保证设备长时间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行,首先需要设备有优异的可靠性,其次,需要一套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以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掌控。”
  
  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他引入mtbf概念,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即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它是衡量一个产品(尤其是电器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单位为小时。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
  
  目前,已有安防厂商推出了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如halt(超加速寿命测试)来模仿日常环境加速对设备的老化,通过一系列稳定性测试,计算出设备的mtbf。如大华股份在轨道交通行业中使用的枪式摄像机的平均mtbf已达300,000小时。
  
  回归智能交通市场  招标采购模块有新要求
  
  行业人士透露,国内轨道交通在技防手段上并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甚至有潮流的趋势。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需求,其中,高清摄像机和智能分析备受瞩目。大目前新建的轨道交通项目中都已经开始全面实现高清化。虽然各个项目的实现方案稍有不同,但目前广泛的高清化方向还是通过IP技术来实现高清化。
  
  而回归智能高清市场,招标采购模块有新要求。和一般的采购项目不同,智能交通落地到政府采购市场,这对于投标人的系统集成能力、方案演示以及执行能力的要求更高。《政府采购信息报》从各地陆续开展的智能交通招标采购项目中发现,评标时的重要考量因素,除了价格外,投标人的系统方案、测试报告、功能演示、投标企业业绩、货物供应和售后服务等,都将成为指标。尤其是测试报告、功能演示这两个环节,它们的分值基本都在15分以上。
  
  与其他项目不同,大多数智能交通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是与监理项目同步实施的,包括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多数项目将智能交通核心部件中的交通信号控制器、综合视频检测设备和中心设备等硬件与系统软件集成等内容单独分包,并同步招标此类项目的监理工程。
  
  业内专家指出,因智能交通项目专业性强、影响力较大,不管是对于采购方还是中标单位来说,都是一个大工程,因此及时引进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性强的第三方,有利于整体项目的开展。
  
  另外,智能交通项目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既有施工分包,又属于系统集成;既是智能项目的总包商,也是公路交通大项目中的专项分包商,而且设备的采购在整体管理中所占的比重也很高。从近年来智能交通项目开展的整体思路来看,供应商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智能融合功能越来越被采购单位所重视。
  
  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传统的统一化智能交通监控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不同特点道路的工作需要,因此专业化和定制化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管理设备的发展方向。
  
  业内专家认为,今后智能交通对于设备功能的细化需求,将比以往更加细致、更加严格。比如,对于灵活可变的行驶方向,对于一些行驶规则在时间上的限制以及车辆状态的进一步识别等,都是交通行业对未来设备的新要求。

上一篇:传统生活期待变革 生物识别在智能化检索

下一篇:揭晓液晶屏接市场 谁将推动产业机制化?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