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视监控遇困扰 红外市场上升促激光夜视得发展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4/3/17 9:45:413944
夜视监控遇图像噪点与红外过曝的困扰
都说夜视监控是个棘手的问题,您知道为什么吗?首先,夜视监控成像不像白天监控一样呈现彩色图像,为了追求更高的分辨率,黑白成像是它的一贯作风。其次,即便是在清晰的夜视成像效果,多少也会出现噪点问题,针对红外灯监控的摄像机,还特别容易出现过曝现象。
由彩色变黑白
关于夜视成像为何启动黑白模式,简单地来说就是为了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其实,白天采用彩色成像可以更地扑捉目标,白天光线较为充足,彩色成像更能够突出主体物。当然,夜视监控成像也不全是黑白,对于车牌识别等特殊应用,还需要进行补光处理。
夜视监控遇困扰:图像噪点与红外过曝
就以大部分的夜视监控来说,黑白不仅满足夜视监控距离,也减少了相应的硬件投入。如果非要给夜视加上色彩,多增加一些光源就可以,不但光源成本增加,彩色图像更占存储空间。
彩色图像比黑白图像噪点多且清晰效果也不好
如果说纯理论不足以说服您选择黑白模式,那么通过实际图像对比或许更能体会到黑白成像到底是不是真的清楚。很多监控摄像机都支持自动日夜转换功能,如果将该功能手动关闭,生成图像效果就如下图所示
取自同样的场景,彩色图像给人一种"麻麻扎扎"的感觉,那是噪点问题。
红外夜视监控过曝问题
除了夜视监控图像噪点问题外,另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就是图像过曝了,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家庭监控摄像机中,一个小镜头周边围绕着10多颗LED红外灯,尽管有些厂家能够通过图像处理技术避免掉,但仍有些厂家无法解决这个难题。
通过下图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两款基于不同处理技术的夜视图像,在终成像上出现了很大的区别。左图过曝现象很严重,几乎整个人脸都处于大曝光之下,而右图则更为合理,有明暗之分,脸部特征与背景能够很好地区别开。
红外监控市场占有上升激光夜视成发展趋势
红外摄像机市场占有上升
红外摄像机厂家是顺应了我国特殊的市场需求。据了解,国外市场基本上不生产红外摄像机。其原因,一个是红外摄像机本身是一个高温产品,在大多数监控环境下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如煤矿监控、工业监控等等。第二是红外摄像机的低价竞争严重影响了产品寿命,据调查,普通的红外摄像机使用寿命一般不到一年。产品使用寿命短对于红外摄像机厂家来说也许是更多的利润空间,然而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却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红外摄像机市场势不可挡,因此各红外摄像机厂家也在不断开发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国外摄像机品牌如三星、索尼为适应中国本土化也推出了红外摄像机,但为了解决红外摄像机弊病,国外研发出了超低照度摄像机。我国也可以研发出更具优势的红外摄像机产品,弥补其本身的功能缺陷,还可以解决安全隐患。
目前红外摄像机市场占有率高的还是LED红外摄像机,但绝大多数产品照射范围只能达到100米以内。在应用方面,红外摄像机主要还是应用于民用领域。红外摄像机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市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近期摄像机市场上又出现了能在夜间不用可见光也能像白天一样从监视器上直接观察人和物的激光夜视摄像机。
激光夜视摄像机技术不同于热红外成像技术和微光夜视技术,热红外成像技术只能看到人和物体的热轮廓,看不清物体的真实面目。微光夜视技术需要一定的月光、星光和环境光才能看到物体,如果没有光就什么也看不到。利用红外灯辅助照明虽然也能看到目标,但都不能克服红外光暴,不能隐蔽观察,容易自我暴露目标,图像受光波干扰,达不到像黑光夜视摄像仪一样的可视效果和清晰度。
红外摄像机厂家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过程,红外摄像机在某些功能上有它的优势,但是红外摄像机厂家不能以牺牲产品寿命为代价,怎样解决红外摄像机寿命短、散热差等问题也是红外摄像机厂家在红外摄像机未来发展中要解决的命题。希望我国的安防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为用户带来更实用的功能。
激光夜视成红外摄像机发展趋势
*,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而数码摄像机用CCD感应所有光线这就造成所拍摄影像和我们肉眼只看到可见光所产生的影像很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码摄像机在镜头和CCD之间加装了一个红外滤光镜,其作用就是让一定波段内的红外光通过,吸收或反射可见光和紫外线。目前大多数的红外摄像机采用LED红外发光二级管作为红外摄像机的主要材料。
红外摄像机监控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
1、视频监控向室外发展,室外监控向夜视发展,夜视的发展方向基于红外,这个趋势已成为摄像机行业的发展趋势。
2、随着光电、微电子、微计算机及数字视频技术的发展,安防产业已由传统的简单模拟式走向高度集成的小型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3、激光夜视技术是实现远距离的夜视监控的途径之一,因为激光具有亮度高、相干性好、单色性好、方向性好、寿命长和CCD对其波长的感应程度大于LED的特性决定了激光可以照射更远的距离,而且光强度也比常规光源要强的多。
延伸阅读
夜视技术的起源
主动红外夜视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29年L.R.Koller发明了对近红外——光灵敏的Ag-O-Cs光电阴极;30年代中期,荷兰、德国、美国各自独立研制成红外变像管。
夜视技术早使用于军队,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开始研制主动红外夜视仪。1944年研制成功后,立即装备了装甲部队。采用这一技术的“豹”式坦克立即在夜战中占据了上风。然而此时的德国已是风雨飘摇,二战结束时,前苏联缴获了大批红外夜视仪,而美军则捞到了大部分研究资料。50年代末至60年代,主动红外夜视仪在北约部队中形成了系列装备。前苏军也在50年代末研制成功主动红外机枪瞄准具和夜间观察仪、车辆驾驶仪等,并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