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网试用15

收藏

灵长动物研究的圣地

时间:2016-12-13      阅读:196

    非人灵长动物在生物学、遗传学和行为学上与人类非常相似,是研究人类疾病和开发治疗策略的重要模型。许多候选药物在进入临床之前都需要经过灵长动物(特别是猴)测试,但灵长动物研究在西方世界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逐步成为了非人类灵长动物研究的国家。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非人类灵长动物研究举步维艰,研究者们受到法规、经费和伦理上的重重阻碍。在2008年到2011年之间,欧洲用于科研的猴数量减少了28%,一些研究者已经放弃在西方世界进行这类工作。不少研究者展开了与中国团队的合作,甚至直接在中国建立实验室。中国研究机构也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灵长动物研究的枢纽。据称,在中国即将公布的大脑计划中,用猴研究疾病将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丰富的动物资源和宽松的研究环境,使中国研究者在许多关键领域拥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及时把握住新兴技术(比如CRISPR/Cas9),将这些优势转化成了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CRISPR-Cas9原本是细菌在漫长的进化史中演化出的重要防御机制。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与内切酶Cas9的组合,可以在引导RNA的指引下,靶标并切割入侵者的遗传物质。 2012年研究者们利用这一特点,将CRISPR系统发展成了强大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2014年,研究团队成功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对孪生的食蟹猴进行了的基因修饰。他们由此获得了*批携带定向突变的基因工程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为构建更好的人类疾病模型奠定了基础。

打造灵长动物王国

    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动物重点实验室培育着大约一千五百只用于科学研究的猴。该实验室在2011年成立之后,很快成为了灵长动物前沿研究的圣地。实验室研究人员建立了宝贵的灵长动物疾病模型,发表了许多创新研究成果,这一切让季维智教授成为了很受欢迎的合作者。现在,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动物重点实验室拥有一系列基因编辑猴,作为杜氏肌营养不良、自闭症和帕金森症的灵长动物模型。

上一篇: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 下一篇:驳斥再生教条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