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打造平安城市 安防系统还缺什么?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2012/6/27 9:00:343806

  
  (三)安防系统客观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安防系统客观评价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安防系统的效能评估仍然以管理科学的定性与半定量模型为主。1973年,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提出了早的安防系统效能评估定性模型-敌手序列图模型,该模型是通过对假设的敌手为了达到目的所需要经过的各个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防范系统的不足;1984年,Doyon提出了综合路径分析模型,该模型能够对敌手攻击的多条路径进行分析和选择,同时开发了SAVI的评估软件,该软件是专门用来评价对于外部敌手实物保护系统有效性的软件。2006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建立了组合立体几何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强大的设施描述模型,通过一套专用软件的计算,可以对系统做细致的分析和评估。
  
  需要解决的五个重大技术问题分别为:1)系统架构耦合性高,缺乏灵活性;2)缺乏对一线民警业务的服务支撑技术和平台;3)无法突破音视频质量效率低下的瓶颈;4)安防数字资源管理面临三大鸿沟和一个技术瓶颈,即底层的认知鸿沟,即数据缺乏对其代表的客观对象的认知表达,表现为数据本体与对象描述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中层的数据鸿沟,即同一对象存在多种格式表达,不同数据中心非结构化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各类报表、文本、XML、HTML、图形图像和音视频信息等等)数据异构现象十分突出;高层的服务鸿沟,即行业业务模式和系统支撑模式的服务鸿沟,表现为用户多元化需求与简单服务模式间的巨大差距。一个技术瓶颈是海量数据分发的瓶颈;5)缺乏安防系统客观评价体系,使得效能无法科学、客观的度量。
  
  1.安防业务能适应新一代警务革命的需要
  
  为了能够使目前的安防业务能够适应新一代警务革命的需要,构建的城市安防业务体系需要响应如下的五大转变:从数据到情报的转变;从单点智能分析到城市级大尺度综合研判的转变;从向上汇聚管理到向下服务支撑的转变;从简单业务模式到柔性可从组业务模式支撑的转变;从事后的现场取证向事前的预测预警、事发的快速反应的转变;通过上述五大转变,全面支撑机动、协同、分析与预警、打击的新一代警务模式。
  
  2.安防核心技术瓶颈被突破和创新
  
  随着对安防核心技术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未来的安防视频监控系统需要能够适应网络条件的不同、器件档次的高低、环境的复杂多变、业务的灵活多样的需求,使整个安防系统的使用效果大大提升。
  
  3.构建城市安防数字资源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应用到城市安防领域在我国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未来,通过构建城市安防数字资源中心,将实现情报资源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大大改善办案人员的工作效率。
  
  4.发展安防效能客观评测技术
  
  通过发展安防效能客观评测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定性评估的模式,使得对安防系统的效能评估更加客观和科学,便于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实现资源的动态调度。
  
  三、城市安防业务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
  
  针对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城市安防业务和技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需要对城市安防业务的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迫切的需要对多媒体安防信息技术、安防数字内容管理技术、安防系统客观评测技术、警务革命新技术、进行研究。下面分别来阐述目前对上述技术研究的一些新成果。
  
  (一)城市安防业务的体系架构
  
  城市安防业务的体系是一个五层的开放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业务应用层,业务引擎层,技术支撑层,异构网络层,设备接入层。安防系统效能评估和安防设备监管两项业务贯穿整个体系架构之中。该体系架构能够很好的响应新一代警务革命的应用需求,解决了城市安防行业所面临的问题,体现了对安防业务和技术趋势的把握,终面向安防系统的特色业务与建设。
  
  (二)多媒体安防信息技术
  
  1.视频关注度分析
  
  视觉关注度模型是依据人类视觉系统理论模拟人眼观察图像的过程、得到图像中容易引起人们注意部分的方法。建立关注度模型可用于提取监控视频中的感兴趣区域以进行增强编码或者超分辨率处理,这对于重点目标、区域的增强、辨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关注度模型不能在任意运动速度下,准确的标识运动目标的问题,通过对视频帧的运动强度分析,提出了适应的运动关注度模型,在快速运动或慢速运动下均能准确标识运动物体,提升时域关注度的性。
  
  2.可伸缩视频编码
  
  可伸缩视频编码将码流分为核心层和多个增强层,核心层提供低重建质量,增强层则渐次改善重建质量,具有“编码一次,任意解码”的特点。这对于适应无线信道下带宽波动,有效保障移动紧急指挥通信的视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可伸缩编码中引入视频关注度模型,提出结合关注度和纹理掩蔽效应的感兴趣区域可伸缩编码算法,根据编码区域关注度的高低和纹理掩蔽效应的强弱采用不同的交织量化步长,实现视频内容差异化编码,保障移动通信指挥的视频质量。
  
  3.音频监测分析
  
  音频检测技术主要依赖于场景的特征,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对场景中显著的或突出的部分进行关注,如对高能量声音的关注,或者依赖于特定目标的方式切换场景中的感兴趣部分,如对枪声的关注,因此,能够在监控环境中侦测到具有较高关注度的音频信息以进行化地增强处理。根据双耳间声压差(ILD)可以表征音频对象空间方位的原理,提出基于空间线索的关注度模型,利用ILD的短时变化程度(均方差)来度量多个音频对象音源快速移动的程度。本技术可以在复杂多变的监控环境中更准确地得到方位快速变化的音频信号的关注度,从而更地侦测到急速行驶的车辆等方位变化快、关注度高的音频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特殊处理,这对于提高安防监控音频的化处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安防借鉴IT路 产业联盟注重文化兼容

下一篇:校园安全管理方案五大方面解析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