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菏泽:加快推进全域视联感知网建设应用 探索社会“治理”转向数字“智理”新模式

来源:菏泽市大数据局
2024/1/18 9:55:2640749
  【智慧城市网 城市在线】菏泽市立足“集约高效、共建共享”,加快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数字化新模式,创新利用视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资源,全面构建全域视联感知网,以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推动社会“治理”转向数字“智理”,“智慧菏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规划引领
 
  探索数字化治理新路径
 
  高位推动,强化保障
 
  加强统筹谋划,建立市级领导领衔推进机制,将“支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纳入新一轮“突破菏泽 鲁西崛起”三年行动计划,将“加快推进全域视联感知网建设”写入《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责任目标分工方案》,全面探索打造全区域、超视域、全天候、实时感知监测体系。
 
  广泛调研,寻找堵点痛点
 
  组织多支力量深入部门、乡村和社区一线,广泛摸排基层社会治理的人手少、手段缺、预警无、证据弱、执行迟等问题,问需于干部群众,问计于专家学者。
 
  系统涉及,规划引领
 
  立足市域实际,充分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全面提升全域视联感知网建设规划水平。与山东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制定“四步走”发展战略规划。按照“一机多用、资源共享、节约投资”原则,建立感知、分析、预警、指挥、监督“五位一体”联动推进机制,夯实数字城市建设基础底座。
 
  集约高效
 
  搭建全域感知四梁八柱
 
  借“塔”立柱,赋能有限资源
 
  利用铁塔“点多面广、站高望远、配套齐全、24小时供电”的优势特色,菏泽通过“铁塔+摄像机+5G+AI”运行模式,将遍布全市8000余座“通信塔”变成“数字塔”,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数字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架“高”成梁,满足多样需求
 
  积极推动搭建高点视频感知网基础架构,在全市建设高点监控673处,其中高清激光球机404处,服务各县区国土违建执法监管;热成像摄像机164处,服务各县区秸秆禁烧监管;105处全景摄像机服务城市管理、铁路护路,基本实现了覆盖全域的“可感知、可防控、可研判”的智能视频感知功能。
 
  高低联动,构建综合防控
 
  积极构建视频资源高低共享联动、音频和气体气象监测叠加、指挥处置闭环管理体系,改善监控体验、提升指挥效率,实现了前端采集设备、后端存储智判、人力资源高效作为三个集约复用。
 
  全面拓展
 
  开挖应用多元智能场景
 
  利用科技防控
 
  构筑智慧基础框架
 
  通过“挂载各类高空视频摄像机+人工智能算法+闭环派单执法流程+整合各类中低点视频资源”方式,采取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采集人、地、车、事、物、组织等信息,着力打造“多角度、分层次、全方位、全天候”立体有机监控视频感知网络,形成总揽全局和掌控细节的综合监控系统。单县利用秸秆焚烧视频智能应用场景,今年夏收期共发现7处疑似火点,及时调度执法人员现场核查处置,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
 
  突出应用导向
 
  打造闭环全流程执法
 
  全面实施全域视联感知网联动推进机制,助推监管执法部门实现“预警—研判—处置—反馈”的闭环管控,由被动处置转向主动发现,改变了“以人盯人、以人盯地、车辆巡逻”的传统监管方式,真正做到了打早、打小、打了。郓城县利用全程可视化闭环管理场景,结合月度卫星动态监测,辖区违法占用土地比例从早期的31.84%降为2023年0.22%,彻底形成了从查处到预防、从治标到治本、从管眼前到管长远的转变。
 
  打破部门壁垒
 
  实现多行业共享复用
 
  统一管理、共享各部门和铁塔公司26万路视频等资源,聚合75类算法,增加算力资源,挖掘、适配国土违建、秸秆禁烧、防洪防汛、森林防火、防溺水、农作物长势、应急管理、交通监管等各类场景应用,全力支撑国土、生态环境、水务、应急、农业、交通等多部门监管工作,大力推进业务高效运行和精细化治理。

上一篇:典型案例 | 创新固危废处置技术,助力海安“无废城市”建设

下一篇:长沙市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指南印发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