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探索“无废杭州”新模式
- 来源:杭州生态环境
- 2023/6/7 11:05:1033415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今年3月,根据全国“无废城市”试点要求,杭州市编制印发了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实施方案,明确60项建设指标、44项责任清单、32项任务清单和52个建设项目,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蓝图。
自2020年浙江省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以来,杭州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全域推进,探索构建“多元共治、绿色循环、智慧监管、创新示范”的“无废杭州”新模式,2022年“无废指数”位列全省第一,首批通过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并被评为四星级、全省仅3家。
拉高标杆、强化责任,打造协同共治示范地
强化谋篇布局。瞄定“全域无废”目标,在全面完成2020年8月制定的第一轮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以及“四张清单”任务基础上,今年3月,根据全国“无废城市”试点要求,编制印发了新一轮“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实施方案,明确60项建设指标、44项责任清单、32项任务清单和52个建设项目,规划“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蓝图。
强化统筹推进。成立市领导挂帅、29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专班,建立落实督查通报、定期例会、帮扶指导、专题答辩、成效评估、宣传引导等6项推进机制,清单管理、记账销号。将“无废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纳入市综合考评、美丽杭州和平安创建、“七张问题清单”等多项考核,推动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强化支撑保障。累计修订出台50余项规范、制度。6项技术荣获生态环境部“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4项技术获评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数量全省领先。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2022年即征即退4.3亿元。
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打造绿色循环先锋地
源头减量精细化。累计完成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8个,建成市级以上“绿色低碳园区”6个、“绿色低碳工厂”179家、“无废工厂”132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949个,典型经济作物肥水一体化示范基地60个,省级绿色防控(农药定额)示范区19个。2022年,生活垃圾清运12735吨/日、同比下降1.97%,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37.8%,工业固废、生活垃圾等实现源头减量。
回收利用网格化。创新形成资源回收利用虎哥、牛能等模式,培育27家骨干龙头企业,建成50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2791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5个一般工业固废二次分拣中心、11个危废小微收集点、8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邮政快递网点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全覆盖。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5.98%,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为11.96%,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提高至39.39%。
能力提升项目化。建成全省最大的临江环境、第三固废等60余个利用处置项目,工业固废处置能力达500万吨/年,生活垃圾设计处置能力达61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450万吨/年,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和焚烧处理能力全覆盖,固废处置能力居全省前列。
创新引领、典型示范,打造无废样本策源地
率先出台服务小微企业“十条举措”。针对产废量20吨以下的小微产废企业危废出路难的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服务小微企业“十条举措”,指导各地建成危废小微收集点11个,实现覆盖率、签约率和收集率“3个100%”,目前已覆盖全市5600余家小微企业,处置费用平均下降约10%。
率先探索形成涉疫垃圾收运处置“杭州模式”。做好全市涉疫垃圾收运处置工作,及时组建应急队伍、提升应急收运和处置能力,总结形成“四个最严”杭州标准,率先制定5项工作规范、机制并全省推广。2020年以来,累计安全、规范、高效处置涉疫医疗废物和垃圾2.7余万吨。
典型案例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提炼形成60余个经验做法典型案例,累计被省无废城市建设巡礼录用发布29篇。萧山区生活垃圾智慧化治理获得了时任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肯定,富阳区渣土治理模式获得时任省长郑栅洁批示肯定,虎哥、富伦、盛唐等10余个模式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并全省推广。
数字赋能、联动监管,打造闭环管理新高地
率先构建“1+3+4”智慧监管网络。“1”即“无废城市”应用场景“一眼清”。集成生态环境、公安、城管、卫健委、农业等部门3980余万组数据,建成“无废城市”应用场景,实现一张屏动态掌握相关固废产运处情况和“无废细胞”等重点工作完成情况。“3”即3个应用模块“解难题”。首创智能预警报警系统和企业综合评价体系,上线危废“智”治模块,破解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问题;上线危废交易服务中心,破解危废交易信息壁垒问题;上线固废处置能力协调平台,破解企业危废处置问题。3个应用场景均通过省厅试点验收。“4”即4个监管系统“保安全”。建成工业固废、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4类固废监管系统,基本实现固废“线上+线下”全覆盖监管。此外,今年围绕亚运环境保障,开发上线“无废亚运”应用场景,将集成场馆、亚运村等相关固废数据和重点危废企业视频监控、GPS等,实现一屏总览。
借势借力、辐射引领,打造无废亚运首创地
突出顶层设计,加强“无废亚运”整体谋划。“无废亚运”被列为绿色亚运两大标志性成果之一,由市政府分管领导领衔挂帅,局主要领导牵头负责,高起点谋划推进各项工作。率先起草“无废亚运”行动方案和“无废赛事”实施指南,精细谋划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指标体系和工作体系,明确了“无废亚运”的实践路径。首创“无废亚运”指数,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动态量化反映“无废亚运”建设情况,确保建有方向、评有标准。上线“无废亚运”大场景,推动涉亚运固废数据全量覆盖、动态更新并及时预警处置。开发公众参与模块,开展光盘行动、每日一袋等活动,引领“无废亚运”新风尚。
突出典型引领,打造“无废亚运”示范标杆。聚焦亚运场馆、接待饭店、赞助厂商等基本单元,印发“无废亚运细胞”建设指南,推动“无废亚运”走深走实。目前,全市建成“无废亚运场馆”10个,亚运村成为我省首个获评国家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项目,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建成“无废亚运饭店”15家,其中萧山宝盛宾馆试点以来餐厨垃圾减少50%以上;建成“无废亚运工厂”3家,其中吉利汽车通过改进工艺可减少20~25%的废弃物;娃哈哈通过优化产品内外包装可减少各类固废90吨/年。
突出公众参与,推动“无废亚运”共建共享。举办全省“无废亚运”推进活动,发布“无废亚运”公众十条举措,创新打造“无废亚运”动漫形象“绿芽儿”,推出“无废学校”“无废乡村”系列动漫片,“线上+线下”创新推进“无废亚运”宣传,扩大覆盖面、知晓率和影响力,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打造无废风尚引领地
构建立体宣传网络。构建“市、区、街、社”立体式宣传矩阵,打造“台、报、网、端、微、屏”多维宣传体系。在杭州日报和杭州电视台开设“无废”专栏,累计开展市级以上媒体宣传950余次,在公交、地铁、商超等大屏海报、视频宣传2万余次,短信宣传200余万条。
加大特色宣传力度。先后组织开展媒体采风、新闻发布会、成果展示会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发布报道近30篇,阅读量超100万人次。开展“一区一品”品牌打造,滨江区全域“无废学校”、淳安全域“无废酒店”得到上级高度肯定。杭州市春晖小学发布首套“无废课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形成多元共建氛围。市无废办、分类办等加强联动,倡导推行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光瓶行动等。在原省定7大类“无废细胞”建设基础上,创新开展无废亚运场馆、无废驿站、无废酒店等“无废细胞”创建,累计建成32类1460余个、约占全省1/3,并为全省“无废细胞”系列指南编制提供杭州经验。串珠成链形成多条精品路线,结合公众开放日活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等进行参观体验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