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的“蛋糕” 安防圈内企业怎么分?
- 来源:CPS中安网
- 2022/10/21 9:02:5538119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前些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建筑及居住区 第2部分:智慧社区评价(征求意见稿)》。
其中值得关注的点是,该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智慧社区评价和认定,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2年11月10日。
当然了,该文件也出现了对智慧社区的定义规定:
文件表述,社区安防设施由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电子巡查系统、入侵报警系统、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紧急求助、楼宇对讲系统等组成。评价总分值为50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01、出入口控制系统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封闭式小区出入口设置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装置、非机动车和人员出入口控制装置,实现对出入小区车辆和人员的管理。得5分
2) 重要设备间(包括水、电、气、热、通信等设备间)安装入侵报警装置和出入口控制装置、通往楼顶的出入口安装出入口控制装置;地下车库安装停车管理系统,得3分
3) 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能接收消防联动控制信号,并应具有解除门禁控制的功能。控制管理主机发生故障、检修或通信线路故障时,各出入口控制器应能脱机正常工作,得5分
4) 出入口控制系统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180d,得2分
02、视频监控系统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社区出入口、主干道、消防通道、电梯间、重要设备间、避难层等需要重点监视的区域设置视频监控装置,得5分
2) 采集图像像素不低于1280×720,应能清晰显示人员的体貌特征、衣着特征、活动情况,回放视频应保证人员、车辆、物体等清晰可辨,存储时间不少于30d,得3分
3) 在社区出入口、内部重点场所设人脸识别设备,并能够进行人流量统计分析、人员身份识别等功能,得2分
03、停车库(场)管理系统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入口处设置车辆统计与车位显示、 出口处收费显示,得2分
2) 车牌视频识别免取卡出入管理,实现出入口电动栏杆机(道闸)自动控制,得3分
3) 停车库(场)内所设置的视频监控或入侵报警系统,除在收费管理室控制外,还应在安防监控中心进行集中管理、联网监控,得2分
04、电子巡查系统
1) 电子巡查系统能够依据小区特点设置巡查点和巡查路线,得3分
2) 巡查系统具备巡查时间、地点、人员、路线等信息的记录、查询等功能,得2分
05、入侵报警系统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入侵报警系统应与周界的形状和出入口设置相协调,不留盲区,应能通过电子地图等方式显示报警区域,得3分
2) 能够记录、查询和统计报警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其信息存储时间不应小于30d,得2分
06、紧急报警求助装置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社区人员密集及事故多发区域设置报警求助装置,得2分
2) 报警求助装置与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或110对接,得1分
07、楼宇对讲系统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住宅小区和单元式公寓设置楼宇(可视)对讲系统,得3分
2) 楼宇对讲系统具有与安防监控中心联网的接口,用户接收机报警求助信号应能直接传至管理机,报警求助信号宜同时传至安防监控中心,得2分
正在布局智慧社区或者想要布局的安防企业注意啦~瞄准评分的这几个板块推新品或解决方案准没错!另外,文件规定,智慧社区评价应满足工程已竣工验收,且至少具有3个月运行数据。
看到这里,想要文件的可以去后台私信“智慧社区”领取哦。
智慧社区“这块蛋糕”也是香,此前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共有16.44万个社区,超8亿城镇人口,2019年我国智慧社区行业市规模为4200亿元,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破5000亿元,预计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超6000亿元。
近几年,确实很多企业纷纷布局智慧社区业务。
就拿安防领域来说,不少此前深耕人车通道、视频监控、楼宇对讲、智能家居等板块的企业也从产品供应商的身份升级成智慧社区方案解决商。
1、智慧社区究竟智慧在哪?
要说智慧社区究竟智慧在哪,首先得来看看主要的应用板块有哪些,单从应用层面看,主要分为家庭物联、社区物联、设备控制、物业服务以及社区服务等,再从品类概念上分,主要为基础设施、数据及平台应用等。
智能基础设施:
智慧社区中的基础设施主要是指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智能硬件、通信基础设施以及计算存储设施等,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视觉技术、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少社区的硬件设备已经开始进行改造升级。
例如,各类智能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和车辆道闸、对讲机以及各种智能家具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
自动化采集数据:
智慧社区的基础数据资源主要包括社区基础信息数据、社区动态感知数据、其它业务数据等,数据采集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方面是社区视频监控、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等智能传感设备,二是公安、政法、城管等上级部门的采集平台,三是物业公司、电信运营商等企业自建的采集系统。
而智慧社区的数据采集主要是以自动化采集为主。
平台应用:
智慧社区的平台应用主要由社区数字支撑平台和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组成,为各类应用场景提供软件支撑井与智慧城市的相关平台互联互通。
例如平台应用面向居民,可开通网上服务窗口,为居民各类事项的办理提供便利;面向社区政务管理部门、业主委员会、物业等用户,可提供社区基础信息管理、人车物管理、社区设施管理、物业服务绩效考评等管理功能。
平台应用还可根据不同社区的特性需求,提供定制化和特色化的服务和功能。
2、市场竞争情况
由于智慧社区业务范围多而广的特性,国内不少企业都瞄准了其中的商机,我们不难发现,如今开始涉足智慧社区的企业类别有各大型房产商、物业服务公司、家电和安防厂商、网络设备提供商、以及新兴互联网运营公司。
从相关机构调研报告来看,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相关企业注册数量为3947家。此外更有一些大型的房产商进行内卷,提出自身服务的“数字底座”概念,从智能硬件、基础设施到数据中台最后到服务中台,大部分都贴上自己品牌的标签,把别人的路子也走了。
单单以安防圈内的企业来说,目前布局智慧社区的企业也不少,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是数不胜数。小编在这里浅浅拎出几家主流企业,仅供大家参考,以下排序不代表企业排名。
海康威视
发布社区云边一体化解决方案
2022年3月1日,海康威视发布了社区云边一体化解决方案,具备低成本、易交付、云应用、有弹性的特点,快速提升中小地产及物业服务企业的交付和运营能力。
海康威视联网平台一体机是针对以上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推出的一体化集成产品,其高度融合CVR、CIOT平台,实现镇街/社区/小区场景下数据采集、物联感知设备的接入和管理,实现社区数据汇聚和分发,提供数据联网服务、小区综合安防管理服务、社区数据综合查询服务、社区事件预警和处置服务,打破传统社区管理困难、数据孤岛、治安防控效率低等困局。
大华股份:
SMB轻量云安消一体解决方案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大华股份亦有发布专门的解决方案:SMB轻量云安消一体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大华视频物联的核心技术,从视频监控、可视对讲、人脸门禁、停车场道闸、高空抛物、消防安全、周界报警等方面,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
宇视科技:
老旧小区改造的“5+X”建设理念
宇视科技提出的“5+X”建设理念赋能老旧小区改造,即新建智能人员管理、智能车辆管理、智能视频管理、智能门禁、智慧社区管理平台 5 大核心系统,合入消防、防疫、物业等各类 X 项应用,实现小区“人、房、车、网”等立体化管理,构建安全、舒适、便利的社区生活环境。
熵基科技:
云物联网平台 + 智能安防综合管理平台
熵基科技具备混合生物识别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物联感知技术和连接能力,主要聚焦智慧身份核验、智慧出入口、智慧办公三大业务领域。熵基科技通过强化软件和平台的布局,持续提升行业和场景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2021年度,其推出熵基云物联网平台、智能安防综合管理平台V6600两大核心应用能力平台,面向不同行业、场景的具体应用提供底层支撑。
苏州科达: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科达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基于一标三实标准,通过实有人口 / 房屋信息采集、统计分析、监控预警等功能,建立人、房、车的档案,形成一人一档关系图谱,摸清各类人口底数、重点人员关系情况。
云天励飞:
“打·防·管·控·服”的一体化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云天励飞的智慧社区产品“深迹”,在规划初期就明确了智慧社区的实战属性,抓住人、车、物、组织等智安管理要素,开发了数字孪生社区、感知信息、档案管理、智能研判、智能布控、智能预警、社区服务和信息联动等8大功能模块,形成了“打·防·管·控·服”的一体化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旷视科技:
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旷视科技推出的智能社区解决方案,针对传统社区的园区安全性低、住户数据管理难、门禁信息滞后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基于核心深度学习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社区升级解决方案与硬件产品。
除了以上企业外,还有力维智联提出了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解决方案;捷顺科技推出依托智能硬件+管理平台+前端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达实智能可提供前期的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包括需求意见及建议,以及提供后期的施工、图纸变更和售后等服务;安居宝ANJUBAO以社区安防研发为核心,开发出智慧社区相配套的系列产品;狄耐克基于IoT平台及安卓系统,推出可视对讲、智能家居、人脸识别、智慧通行、电梯物联网、一键报警等技术解決方案;云从科技的智慧治理与智慧城市产品方案涵盖“智感·智算·智联·智萃·智防·智惠”全线产品,全面助力智慧治理;立林科技以门禁系统改造为核心,可扩展云停车、视频监控、呼梯、安防报警物业等社区服务。
当然啦,企业卷来卷去,最后收益的都会是消费者用户,各大企业也在努力从激烈的竞争中挖掘自身企业的“护城河”,有句话说的好,“让智慧多跑路,让群众少走路”,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我想,目前留给安防企业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