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缺水席卷全球,智能水表能否成为节水“神器”?
- 来源:仪表网
- 2022/9/7 8:57:5341122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水是全球最重要且被过度使用的自然资源。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上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大约17个国家面临着极高的水资源压力。而中国人均水资源仅22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一份来自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的最新研究显示,欧洲47%的地区处于干旱“警告”(warning)状态,17%的地区处于“警戒”(alert)状态。科学家表示,这是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
亚洲,仅哈萨克斯坦的水资源缺口就达23.2立方千米,这一数字相当于该国一年的总取水量。国内《中国新闻周刊》报道称长江全流域遭遇61年最严重干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战略准备。
节水已成为当今最迫切的需求之一,同时漏损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水管理手段落后也是水务部门公用事业面临的重要挑战。而智能水表有望通过尽可能防止水资源浪费来减轻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灾害的影响。
据近期报告,澳大利亚一项仅40家大型用水户智能水表合资计划,一年内已帮助节约了1.69亿升水,数十家大型用水户节省了高达50,000澳元(33,869美元)的水费。可以看到智能水表在节水方面的有效作用。在居民用户,澳大利亚也在积极推进户用超声水表的安装,2021年,澳大利亚东南水务公司为墨尔本东南部近30000户居民安装了物联网智能超声水表,帮助用户平均节省了150澳元非必要费用,并且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智能水表是指一种利用现代传感与信号处理技术、通讯技术、嵌入式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等对用水量进行计量并进行用水数据传递及结算交易的新型水表,具有实时通信、定时上报、远程调价、阶梯计价、远程抄表、远程阀控、报警器联动等功能。
传统的机械水表只具有基础的计量功能,需要定期进行人工上门抄表和费用计算。这种传统的靠人工上门抄表的方式存在入户难、抄表扰民、抄表效率低、成本高、异常无法及时发现等弊端,且人为因素容易造成漏抄、误抄、少抄、人情抄等问题。
另外,供水管网漏损一直是水务行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管网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而且影响供水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我国600多个主要城市公共供水管网的漏损水量为81.64亿立方米,平均漏损率为14.12%,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情况严重。
智能水表通过早期和准确的泄漏检测在节水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仪表配备了传感器,用于根据任何给定时间点的水流速进行泄漏检测。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当地公用事业公司跟踪每个用户的用水量,并检测消耗水平的损失或变化,并且检测水网内压力的意外下降,在计量点之前识别泄漏。
据TransformaInsights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底,智能水表连接总数将达到7亿个,高于2021年底的1.96亿个。在整个预测过程中,大中华区将成为设备数量最多的地区,到2030年将占连接设备总数的31%。到2030年,北美将占29%的份额,其次是欧洲,到2030年将占28%。
国内水表行业的整体转型升级正在加速,智能水表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近几年改造势头强劲:广州、深圳目前智能表渗透率也仅在20%-30%左右;上海、北京皆有计划几年内全部完成改造。预计我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后突破200亿元。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行业,智慧化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主要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水务行业相关的政策利好不断出台。2022年1月,发改委、水利部印发《“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强智慧水利建设,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供排水企业及工农业、企事业单位用水与节水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工作进程。这无疑都将为水表智能化发展和更新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未来随着智能水表的推广和普及,“头部”企业可凭技术与产品优势抢占更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