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已超4000亿元,北斗在IoT时代有什么样的新机会
- 来源:物联传媒
- 2022/4/14 8:41:3037911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同志就推动“十四五”北斗产业发展,推广北斗规模化应用,以及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四五”时期,要紧紧抓住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和开通服务的重大机遇,以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目标,提高北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完善产业生态,推动北斗应用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可见在市场化、产业化、国家化目标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市场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从“北斗七星”到“北斗卫星”
古时,人们在夜晚多利用北斗七星来判定方向,简单的星象蕴含的地理知识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而现在,我们依然需要“北斗”来进行定位,不过这次不再仅限于七星,而是卫星组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自1994年中国的卫星导航工程获批立项,便开始了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即“北斗一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 建设,到2020年第55颗北斗卫星顺利入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系统得到全面建成和开通,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了继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我国也实现了卫星导航系统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其中,空间段由各类轨道卫星等组成,地面段由若干地面站以及星间链路运行管理设施等组成。用户段包括北斗兼容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芯片、模块、天线等基础产品,以及终端产品、应用系统与应用服务等。
凭借短报文通信、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度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市场化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处不在
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的每月调用次数超过1000亿次,其中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请求超过600亿次,实时厘米级和实时亚米级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请求超过480亿次,累计服务全球超过11亿人,总服务次数超过2万亿次,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加持之下,千行百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在军用领域,随着智能化、无人化的军事发展趋势,北斗导航系统凭借可精确到0.1米的高精度时空数据提供,让军事领域的精确打击、人机交互、船舶导航、弹药制导等功能得以实现,加载北斗系统的军用弹载、车载、舰载、机载导航产品也逐渐得到推广。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唯一可以同时提供全球短报文通讯和定位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导航和通信进行融合,在军事救援时可提供定位以及通讯求助功能。
除了军用领域,得到市场化的北斗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中,凭借北斗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发出的测报信息可得到实时传输,提高灾情预报准确性;抗震救灾凭借北斗系统,可做到高精度定位以及短报文通信,大大提高了紧急救援的精确度和效率。同时,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电力、金融、通信、大众消费等领域也有所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交通运输为例,作为北斗系统最大的民用领域之一,我国于2005年成立了“交通运输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印发首个民用领域的北斗系统应用专项规划,为交通强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也使得北斗系统在水、陆、空交通领域得到应用。
“北斗+5G”的创新应用有助于在车联网应用场景下,凭借5G的高清视频信息传输功能,以及北斗系统提供的高精度定位基础,可满足车辆0.1米级的连续高精度定位需求,让无人驾驶、智能导航、道路监控等功能得以实现。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已有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近8000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10万台/套。
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化下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卫星导航及服务的用户段产业链共分为三大部分:上游基础软件、产品、数据的产销研服务;中游各类终端产品的产销研服务;下游为基于技术和产品的应用以及服务。
据《2021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4033 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 11%;由卫星导航应用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约 19.9%。
随着卫星导航逐渐市场化,各行各业在北斗卫星的加持下,产业链上的企业服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融合车联网,赋予产品新功能
在智能交通领域,以基础产品、汽车智能网联与工程服务、信息装备、基于位置的行业应用与运营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北斗星通公司,作为我国卫星导航产业领军企业,主要在卫星导航,5G陶瓷元器件和汽车智能网联三个行业领域进行重点布局,其中基础产品和智能网联构成了公司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
基础产品主要包括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测量测绘、精准农业等领域的导航定位芯片、模块、板卡系列产品;导航定位天线及通讯产品;辅助导航定位服务;主要应用于通讯基站、物联网、WiFi等智能终端的微波陶瓷元器件及组件产品等。
而智能网联则实行“一体两翼”规划布局,“一体”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和仪表等主要产品;“两翼”包括以高精度定位相关产品、5G+V2X、视觉感知等产品和高精度位置服务为主的“左翼”,以及以车载电子软件,客户定位各大主机厂OEM及其软件子公司、座舱电子Tier1、车载功能方案商为主的“右翼”。随着车联网的发展,可见卫星定位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把握政策机遇,助力云平台搭建
在智慧航天领域,作为国内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领域龙头,航天宏图在卫星遥感上发力。受益于国家对遥感和北斗事业的政策支持,公司抓住政策机遇,主要在遥感卫星系统建设和行业应用领域,通过承包遥感卫星地面系统设计,可以获取北斗导航技术以及数据应用,再通过自研软件平台PIE,提供软件云服务。
依托北斗系统,PIE云平台设立 PIE-Map 模块,补充导航卫星信息源,可实现空间位置快速接入、导航功能快速集成。在应急测绘、生态保护区红外线监管和农业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平台等领域得以应用。
从产品到云端,北斗加持下的导航定位应用也变得更加多元。
“北斗+”模式助力物联网市场发展
北斗导航系统在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之后,逐渐得以普及。如今,北斗技术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汽车导航、共享单车定位、智能手机定位、可穿戴终端定位等等,都离不开北斗技术。而在技术应用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北斗芯片,以智能手机导航为例,其所使用的多为混合定位,但只有搭载了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才具有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能力,随着市面上大多数的手机开始启用北斗芯片,北斗芯片市场在手机终端的应用也更广泛。
根据《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预期将直接形成5-10亿/年的芯片及终端市场规模,总体产值预计达到8000-10000亿元规模。到2035年,预期总体产值规模将超过30000亿元左右。
在定位技术领域,“室内用UWB,室外用北斗“成为应用范式,而现在,室内北斗定位技术也开始有所发展。
在年初举办的冬奥会上,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小型化、低成本室内高精度定位基站北斗微基站首次将北斗导航信号引入室内,填补了我国室内外高精度导航空白,为冬奥场馆工作人员和移动车辆提供了室内外无缝连续的亚米级高精度实时定位和位置服务。
不久前,我国首个地铁北斗定位系统在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开工,这也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室内空间导航系统。通过在室外使用北斗卫星导航,在室内使用北斗+5G 融合的定位技术,来实现室内定位信号的播发。
可见,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北斗+”的应用模式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融合下,将更加深入在多领域的应用,也将持续带动产业链上各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