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五位专家对2021年智慧高速发展的思考

来源:中国交通信息化网站
2022/2/14 9:35:3540919
  【智慧城市网 视点跟踪】在新基建政策的催化下,2021年智慧高速试点建设如火如荼,但也有业内人士呼吁理性看待智慧高速。对此,《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记者视频采访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笑京,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春雷,董雷宏研究员,华为政企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长鲁玉春,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解决方案总经理聂育仁等多位业内专家,一起看看他们的观点。
 
  王笑京(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我认为理性看待智慧高速是正确的。任何一项投资一定要讲究效益,在具体领域能够投什么,投资多大规模,实际上不仅仅靠技术,更重要的是要靠应用。任何一个新技术在起步阶段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此外,在技术试验阶段,无法完全明确新技术究竟能带来什么服务,所以需要认真关注新技术对未来真正的实际应用。任何一项投资,如果没有应用作为支撑,那么此项投资是没有任何收益的,且无法带来真正的服务。这是一个重要方向。
 
  再有一点,新技术投入以后,技术装备实际上除了应用以外,还会遇到资产积累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桥梁、铁路等)的资产是积累的,是增值的。但是电子装备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现代新技术发展迅速,它的折旧非常快,且在很多领域要加速折旧;新技术装备不大可能在长时间内通过维修或维护来提升性能或保持原有性能,因为其性能可能很快无法满足要求,这与土木工程的基础设施有很大不同。因此,大家对智慧公路的建设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是正常的。
 
  孟春雷(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于新技术与新应用,应本着积极参与、积极推进、积极试验的态度,但同时也要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客观理性的判断,客观理性地考虑效果,二者并不矛盾。
 
  在智慧高速建设初期,探索性会多一些,会存在一些适当超前、适当激进的情况,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智慧高速积极发展的过程中,要更多考虑信息化与数字化、自动驾驶车路协同、5G等在高速公路建设运营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结合,真正发挥实效。
 
  另一方面,2021年这一年来,经过了充分的验证,大家实际上自己都有一本账,究竟是试对还是试错?无论在领导决策层面、从业研究层面、建设管理层面,还是具体技术或产品的提供者、项目层面的运营管理者,亦或作为普通出行者,都将有自己的判断:终究哪些系统更有效?哪些系统给用户带来的粘性与触达性更高?对于智慧公路和智慧交通,我认为我们应该本着经济理性与客观的态度进行参与,需要以事实结果进行验证。
 
  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角度回顾一下,我聊以慰藉的是三五年前我们提的一些思路与想法,目前得到基本验证。比如,对于智慧交通的方向,尤其对于智慧公路与智慧高速的方向,初步判断总体是准确的。在2017年、2018年,较早原创性提出的一些场景功能或技术架构,被广泛采纳到多省的智慧公路建设标准规范中。比如伴随式服务、广义车路协同、基于弱信号感知的公路风险研判以及应急处置等等。
 
  实际上,所谓的“智慧公路”或“智能交通”的初心和使命是“交通”,而非“智慧”或“智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智慧高速建设,我认为应该在积极推进的情况下保持理性。值得强调的是,研究一个行业或一个系统,尤其是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化,需要有容错能力与包容心态,同时研究之后还要有对结果的客观认识。在当前阶段,若验证成功了,就大胆复制,进入标准规范;若验证不可行,要有勇气停止;若技术理论可行,但实际现有条件仍无法推广复制,则需要有一个等待时期。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董雷宏(研究员)
 
  总体来说有三个特点:一是概念尚未独立,二是行标尚未出台,三是迭代没有说清。
 
  第一,所谓概念不一,就是到现在为止,智慧公路并没有清晰统一的概念。
 
  第二,在行标方面,2021年“智慧公路”或“智慧高速”一词本来有机会出现在行标术语中,但最终没有出现。虽然有地标,但如果行标没有明确,仍感觉有些遗憾。
 
  第三,迭代没有说清楚,即高速公路传统机电系统与智慧公路的关系一直没有清晰化,甚至在招标设计中,出现了机电标、智慧公路标、智慧高速标,这几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晰,这一点值得关注。
 
  鲁玉春(华为政企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长)
 
  华为服务于整个高速公路领域已经有20多年,经历了从积淀到信息化到数字化和智慧高速的建设历程。过去几年高速公路的建设是比较超前,这两年逐渐趋于理性,当前在整个智慧高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去解决业务问题已成为共识。对于高速公路来讲,安全是底线,效率、服务体验是追求目标。在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和服务全业务流程中,需要明确哪些业务流程存在问题,哪些业务流程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智慧化手段去解决。
 
  为此,近期我们走访调研了很多省份。以安全为例,我国隧道数量非常多,隧道的安全运营是比较头疼的问题,隧道里面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如果无法有效识别检测且及时有效管控,可能会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有效探索。第一,针对隧道安全事件的识别与发现,通过引入雷达视频技术,有效快速发现隧道里面的火灾、异常停车、异常行人等关键事件,然后通过告警系统与情报板系统进行联动,从而实现安全问题的有效管控。第二,隧道的运营过程离不开机电系统的支撑,隧道机电系统数量与种类繁多,消防、照明、通风等系统之间通过PLC进行控制,因此系统之间的互通性与互操作性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实现机电设施设备的智能化,从而打通系统,为未来的安全运营提供协作基础。
 
  总体而言,未来从整个实用性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我们会沿着整个全生命周期、全业务流程,从安全效率和体验的提升维度去寻找更多的问题,真正让智慧化数字化的手段与智慧高速业务融合在一起,产生业务价值。
 
  聂育仁(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解决方案总经理)
 
  这个问题的前提条件取决于如何定义智慧高速,如何理解智慧高速。整个行业内对整个智慧高速的建设与理念还缺乏顶层的规划和设计,社会各界与行业各界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尽相同。
 
  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智慧高速如果一味求新,通过一堆新技术的堆砌,通过大量的投资,只是实现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短期内无法创造价值,这是需要予以纠正的。但是同时,对于智慧高速技术,如果着眼于利用现有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将其细分到每一个垂直细分行业,例如收费稽核方面、车路协同方面、伴随式出行服务方面等,如果将现有新技术与行业应用需求和场景相结合,就能够解决用户真正的问题,我想这是当下智慧高速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安谋科技:软件定义摄像机的三大关键支撑

下一篇:王泰明:智慧停车需要政策融合和数字化创新并重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