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 仪器仪表来助力

来源:仪表网
2022/2/8 9:21:3534216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到2025年,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仪器仪表来助力。
 
  据了解,我国供水管网的实际漏水情况十分严重,漏损率的增加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可能带来水质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加剧了城市的缺水问题,其影响几乎涉及到供水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淡水之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势极其严峻,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对于水的浪费可不少。
 
  因此,在推进全民节约用水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好输水漏损问题。
 
  1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
 
  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励机制和建设改造、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确定的一级评定标准的地区,进一步降低漏损率;未达到一级评定标准的地区,控制到一级评定标准以内;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
 
  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仪器仪表来助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依靠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搜索的漏损检测硬件技术不断更新的同时,涌现出了一类依靠计算机仿真软件、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模型和算法等软件工具来完成管网漏损点检测或漏损区域识别的新型漏损检测软件技术。
 
  传统声学检测:包括听音法、相关分析法、噪声法等在内的传统声学检测方法是目前在供水企业中普及率高、应用成熟的一类基于管段漏水声音探测的漏损检测硬件技术。
 
  听音法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非常广泛的人工主动检漏方法。在进行听音检漏时,巡检人员手持听音杆、电子听漏仪等音听设备,直接在管道及管道附属设施( 如阀门) 处进行听测,以排查异常管道;或顺着供水管道走向在地面上逐点听测漏水声,以查找漏水管道、精准定位漏点。
 
  相关分析法利用布设在同一漏水管道两端管壁或阀门、消火栓等附属设备的传感器接收漏水噪声信号,根据该信号传到两端探测器的时间差,结合输入的管道长度、材质等信息,可以依靠相关仪器计算出漏水点相对探测器的位置。
 
  噪声法通过在供水管道、阀门、消火栓等位置长期或移动设置若干噪音记录仪,分别实现管网漏损情况监测和漏水管段检测。
 
  此外,探地雷达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利用电磁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绘制出反映地下管线情况的雷达图像,由于漏损的水会产生改变管道周围介质的电学性质等影响,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可以探查管段的漏水情况,精准确定漏点位置。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集传感与传输功能于一体,顺着管道布置单根传感光纤,可以沿光纤传输路径获取数万点温度或应变传感信息。管道漏损的发生会引起漏点附近局部区域温度的异常变化或引发管壁振动而对光纤施加应力,而后基于光时域反射技术对光纤受到扰动而产生的光学效应进行检测和分析,最终得 到漏损点的准确位置。
 
  最后,对于有效地做好漏损节水改造,重点完善供水管网的检漏制度,排查修复漏损管网,加强供水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更好地控制降低漏损。

上一篇:2022年人工智能的七大趋势

下一篇:2022,生产型企业如何借势智能制造破局新生?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