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凝心聚智 安防企业筑牢文物安全防护网

来源:中国安防协会
2021/11/10 10:24:0236053
  【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面对新时代下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实现文博单位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转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博单位保护的主要主体是文物,文物的重要特点就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其特殊性决定了文物本身的价值不可估量。所以一直以来,不仅政府单位等相关部门对博物馆格外重视,一些不法分子也对博物馆展品特别关注。1959年故宫博物院被盗一案震惊全国,也使得博物馆成为最早应用安防产品的场所之一。
 
  针对博物馆的安全防范建设,国家也出台了对应的国家标准《GB/T 16571-2012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从人防、物防、技防三个方面对文博场所的安全防范做了明确要求。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在文化专篇部分专门提到了文物保护与利用,并在其他篇章多次提到文物保护,要全面加快数字化发展,明确数字中国、文化强国建设目标。
 
  安防头部企业利用技术优势,纷纷推出文物安防相关解决方案,不仅全面提升了文物的安全防范能力,还加快推进了文物管理利用的数字化升级。
 
  海康威视:构筑文博新技防
 
  今年,海康威视全新发布智慧文博平台,平台利用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结合AI+大数据等新技术,助力文博场馆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安全智防体系和数字化体验。平台可广泛应用于各文博场馆、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等文化场馆。
 
  文博安全无小事,在安防系统、消防系统、防雷系统相对薄弱、独立及当今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下,海康威视秉承边缘感知、场景化应用、可调度AI、数据汇聚服务、统一资源管理、一体化运维、全方位开放7大核心能力,通过场景物联、设备物联,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相辅相成,结合AI、物联网的数字化应用,推动文博行业新技防向人工智能、多模物联、一体化发展。
 
  1、人工智能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部分场景应用已非常成熟,但文博行业传统技防手段更多以事后录像查阅追索为主,且查询效率低结,缺少事前预警智能布控等核心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应用,算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越发成熟,其在文博领域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
 
  (1)入侵报警应用场景。入侵报警传统技术只能采用红外、微波等探测技术,目前视频智能分析区域入侵报警的应用已十分常见。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及小孩进入文博场馆,在一些不能放置保护罩只能拉线防护的情况下,通过视频智能分析人员入侵报警,可有效降低展示文物因接触被破坏的几率。在博物馆及库房出入等关键卡口区域进行布防并及时预警。也可在通向不可移动文物的主干道布防监测特殊类型车辆如工程车、货车,时刻辅助监督违建工程建设。海康威视警戒摄像机还可匹配语音包自动语音提醒入侵者。
 
  (2)热成像应用场景。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需要科学有效的智能防疫技术手段,热成像多目标无接触测温可助力博物馆开馆运营,应用场景也已非常成熟,相比传统手持测温枪方式更高效。高点重载热成像技术能对防盗、防火感知监测,进行全天候24小时双光谱智能巡视,检测重要目标可达1900米,车5700米,火点11400米,烟20000米(需白天),田野文物“天眼”守护,能大大提升文物保护能力。
 
  (3)客流相机应用场。客流相机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实时统计观众在馆内各个场所的流量,当流量达到预设保有量时可提前预警,让安保人员提前疏导人群,特别在长节假日期间应用效果明显。当小孩或老人走丢时,传统查录像找人的方式效率低下又很难精确定位,需要保安人员眼查死盯,但通过智能分析可快速找到走丢人员,大大缩小查询时间。
 
  (4)智慧安检应用场景。智慧安检通过视频结构化算法分析智能识别刀、枪、瓶装液体、压力容器等9大类物品,智能框选可疑物品且受检信息可查、人包合一、智能物联,优化传统安检效率,提升安检准确率,并将安检事件电子化记录和音视频留档,改变原有“台账”模式。
 
  还有如视频周界防范、在离岗监测、跌倒监测、消防通道占用等诸多应用场景,通过场景智能共同提升技防水平。
 
  2、多模物联
 
  多模物联是一种多态感元融合感知物联技术,通过物联多维信息综合汇聚不同类型的事件,在物联基础上增加多模运算规则和标准,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处理海量离散数据,简化行业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已有初步应用,但要满足文物保护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多维度、多方面、多场景应用多模物联感知技术。三防工程系统的智慧化建设离不开多模物联,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防雷只有通过多模物联方能融合贯通。
 
  海康威视文博行业智慧安防系统建设采用多维报警探测、激光雷达、红外等物联技术,以入侵报警智能监察为核心,以音视频复核、高清视频可视化、视频智能分析、可视通讯等系统为补充,形成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智能防护系统,实现智能周界、实名出入、智慧安检、人车布控、禁区智守、客流管控等应用,达到过程可见、远程可控、全景可视、全面联动、高效响应的综合监管及多维调度管理价值,用数字科技赋能纵深防护体系智能化,为安全管理提质增效。
 
  在传统消防系统中,多模物联技术能有效打通消防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业务联动,比如新增消防安全传感器,及时知晓消防栓水压情况、消防水箱液位情况、楼栋/楼层/房间配电电力情况、温度情况、火点情况、室外消火栓水压情况、可燃气体浓度等;新增信息主机或通讯模块,实现与防排烟系统、防火门监测系统、消防电源监测系统等丰富的消防多模物联感知手段,实现数据互联,多维度评估消防安全的状况,对超过阈值的范围进行实时预警、报警,提升消防火灾防控能力。
 
  传统文物防雷系统普遍存在建设完后无法得知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的情况发生,归根主因还是缺少多模物联技术的融合应用,利用智能多模物联技术可对雷暴进行预警、记录并定位可能被雷击的区域,地网监测接地状态等,可实时掌握雷电预警信息并智能分析,可提前进行预判,整套防雷设施还可全面运维,无需每年一次监测。
 
  3、一体化
 
  一体化的定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不相同、互不协调的事项,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或措施,将其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协同效力,相辅相成。这里的一体化是将文物三防技防系统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一体化需要成熟的AICLOUD体系,云边融合、物信融合,通过构建多维感知网,实现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防雷文保三防一体化,构筑风险等级防控及隐患整治排查双重预防体系,从单点孤立到融合智能联动,全面管控文物安全状态。
 
  一体化首先要从系统架构、框架设计考虑文博行业场景特殊性,从边缘感知到文博单位再到局端督察,层层关联、上下互通、协同相通;其次,需要一套多层次、多维度、立体化的智慧文博一体化管理平台来监管文物安全,实行统一指挥。平台可汇聚三防数据、统计分析,并创建文博行业安全预警数据模型,智能预警研判,快速高效开展报警处理、隐患排查整治闭环,实现资源可视、全景展示、智慧决策等深度应用,助力文博单位安全智守实战管控、局端监管督察督导决策,在人防、物防有限资源下最大化提升文物安全守护能力,最终实现文物保护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
 
  大华股份:AIoT在“智慧文博”中的深度应用
 
  在整个社会数智化转型的浪潮中,文博单位也需要结合新技术、新应用来实现安全管理的全新智能化升级。对此,大华股份从智慧安防、物联网消防和智慧办公三个方面来解决和完善“智慧文博”的深度应用。
 
  1、智慧安防应用
 
  博物馆早期监控多为同轴或普通标清监控,只能做到“能看”,并无智能化分析,单纯依赖人工判断的工作模式效率低下。现阶段,视频AI分析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在博物馆场景下实现更加深度的应用。
 
  博物馆安全防护主要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周界区,主要为博物馆外围围墙区域;视频采集区,主要为建筑物与围墙、建筑物之间草坪、道路区域、游客及员工进出口、楼层、走廊及公共活动区域;防护区,主要为各个展厅展馆和行政办公区,防护区的各个展厅展馆白天为防护区,晚上为禁区;禁区,主要为监控中心、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等。
 
  在视频AI技术的各项应用功能中,以下功能可支持在博物馆中进行深度应用:周界防范系统,实现侵入自动报警,并联动语音进行驱逐;出入口管控系统,可实现管控区域空间分离,对进出人员实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智能安检系统,支持智能识别14类违禁物品,提高安检准确率及通行效率;客流统计系统,可对进出馆人数进行自动统计,阈值预警,强化客流管理;智能分析系统,对游客徘徊、物品放置、敲打展柜、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报警,进一步保护文物安全;结构化分析系统,不仅可以预防黑名单人员,还能实现游客走失快速寻找,降低安全风险;全景监控系统,整个馆区全景和细节一目了然,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电子巡更系统,在线监管、智能排班、事件上报、过程记录尽在掌握;离岗检测系统,离岗超时自动报警,降低因人员疏忽造成的安全事件;紧急报警系统,紧急情况一键报警,提高紧急事件处理效率;库房门禁系统,进出库房自动留证,防止因卡丢失造成的文物安全,出现情况可以事后调阅查证。
 
  通过AI技术的赋能加载,对视频画面进行实时分析研判,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多维数据支撑,全面提升博物馆安全管理效率。
 
  2、物联网消防
 
  针对消防管理中常见的痛点问题,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解决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实现报警、巡查等消防管理工作智能化、可视化、可追溯。
 
  物联网消防系统的价值在古建筑的保护中尤为突出。古建筑大多为木质结构,对项目实施的要求极为严苛,无法像普通场馆一样施工布线。物联网消防系统采用无线传感设备,如智能烟感、温感、可燃气体检测设备等,无需布线,安装简单且不破坏建筑主体,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提供全方位的消防防护。
 
  电路起火是博物馆发生火灾的最大诱因。物联网消防系统在硬件层加入智慧空开设备,无需破坏原有电路结构,实时监测用电安全,智能分析电路隐患,一但出现过载、漏电、高温等情况,系统可自动断电,避免火灾发生,防患于未“燃”。
 
  3、智慧办公
 
  AIoT在为安全、消防保驾护航的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的有效手段。
 
  应急指挥:当发生安全事件或火灾时,系统自动报警,指挥中心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全面发挥AIoT感知能力,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和专用通讯系统,快速协调各种应急作战资源,上传现场信息及画面直播,决策者可根据有效的资源信息高效协同,指令上传下达,实现远程决策与指挥,大大提升作战效率。
 
  智慧用电:能耗管理是博物馆日常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博物馆中,除正常办公用电外,文物展馆属于用电大户,照明、空调等用电损耗看似不多,实则浪费严重。通过AIoT设备的加载,充分发挥物联感知能力,通过感知展馆游客分布自动控制照明和空调等设备的开关状态,做到“人来灯开,人走灯灭”,减少人工操作,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还能对博物馆用电量分时统计,对能耗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报警数据统计,时间环比、场景环比等多维度分析评判,输出风险评估报告,为节能提供数据策略。
 
  4、一体化平台管理
 
  平台是物联网感知数据的集中呈现载体,也是AI智能分析核心支撑,是AIoT技术在智慧文博中应用的直接体现。大华以自身在物联网智能化应用的专业经验,通过总结实际项目中安防、消防和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形成文博综合管理平台,为博物馆提供全方位安消保障和高效管理手段。平台集安防、消防、管理业务子系统于一身,提供标准化接口,可将防雷、文物环境监测等其他业务数据统一汇总管理,提供集成、开放、高效、灵活、可扩展的平台应用,形成面向文博行业的综合智慧解决方案。
 
  宇视科技:良渚千年古城解决方案
 
  宇视科技通过优化升级视频监控系统,给良渚遗址保护装上敏锐“天眼”,用科技手段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使良渚遗址公园可视化智能管理走向现实。
 
  1、前端系统高空瞭望
 
  为最大程度降低对遗址本体和环境风貌的影响,宇视前端设备安装时充分利用遗址区域内已建成的通信铁塔。整个良渚遗址公园选用宇视明星产品44倍高空球机建设高密度高空瞭望系统,园区周界监控全部采用宇视电动变倍筒机,园区内也适量部署宇视超星光球机和超星光筒机,实现园区视频全覆盖。
 
  2、平台系统开放融合
 
  全新部署的宇视IMOS综合视频管理平台不仅实现视频监控设备管理,还与门禁/一卡通、报警、周界、消防、车辆、人员、巡更、广播等无缝对接,另部署运维系统、离线地图、智能分析系统和移动警务系统,实现园区全局性动态管理。配备移动警务系统的监测员,可及时拍摄点位对比照片,发现异常现象立即上报监控中心。
 
  基于IMOS7.0开放系统架构,宇视平台无缝对接园区智慧旅游大数据预警系统、遗址监测预警系统,支持监测遗址本体的裂缝、风化、土体剥落等病害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温湿度、水质、水位等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实时上传,为大遗址综合保护提供基础视频数据资源。
 
  3、存储系统高可靠
 
  为确保全部视频存储安全可靠,园区采用宇视视图云存储,数据可靠性达到5个9级别,同时具备高读写性、高稳定性、易扩展性以及数据的高安全性等特征,为实时预警和长期的信息管理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安全保障。
 
  4、大屏显示系统联结平台
 
  园区新建宇视大屏显示系统——洞庭系列LED小间距和LCD液晶拼接屏,同时部署视频综合平台。一旦发现遗址本体产生病害等异常问题,或监测要素的数值超过专家前期设定的预警值,系统会立即预警并发送通知到监测员的专用手机上,形成信息及时传送。
 
  在意蕴悠长的文物保护之旅中,宇视不仅坚守在良渚遗址,还服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明十三陵、上海世博园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地伟业:AI助力博物馆安防全面升级
 
  天地伟业助力徽州博物馆的安防升级建设,基于馆区内不同的应用场景,在重要出入口、主要干道、周界、公共广场,文物展示厅等重要场景及重点区域部署AI警戒、人脸识别、多目全景等400余路智能前端设备,实现博物馆24小时全彩画面监控,无死角文物看护、非法入侵驱离、人员进出管控、全景全局联动登记等功能,保障馆区内多维立体防控。
 
  1、周界防范,事前预警
 
  为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在馆区周界布设天地伟业AI警戒摄像机,可智能识别人与其他物体,发现越界行为前端发出声光报警,并联动后台弹窗提示。做到事前预警,事中干预,事后快速查证,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2、人员管控,无所遁形
 
  博物馆人流量较大,在出入口布设人脸抓拍机,单画面可同时检测32张人脸,满足密集人群抓拍需求。后端设置黑白名单库,检测到不法分子,平台即时报警,确保馆区安全。同时搭配天地伟业超星光TVP技术,夜视能力已超人眼识别范围,让“黑名单”无所遁形。
 
  3、全局管控,高低联动
 
  在高点布置全景球机,利用全景拼接技术,可总览馆区整体情况,立体地图,全景指挥。设备支持全景、特写双通道,全景画面上触发报警后,可联动特写镜头放大画面,确保不漏过任何一次风险。
 
  4、循环存储,纠删冗余
 
  系统配置2台48盘位集中存储服务器,满足馆区30天循环存储需求。设备支持多种RAID功能,在硬盘组发生故障时保证数据不丢失,并且支持安装双系统,主系统出现故障时,备用系统可继续工作。
 
  5、可视化管理,高效管控
 
  管理中心部署Easy7盘古平台、流媒体服务器、集中存储服务器、拼接管理单元,实现400余路视频的接入、存储、解码及统一管理,支持视频预览回放、人员管理、报警联动等多种业务应用。工作人员在管理中心即可全局掌握馆区情况,发生紧急事件时,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实现对博物馆全域空间的可视化管控。
 
  天地伟业多年来潜心致力于视频监控领域,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优质化的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特别是超星光摄像机、警戒系列、人脸识别布控系统在西南联大博物馆、贵州省鞭陀博物馆、厦门市博物馆、兰州市古浪县博物馆、南宁市融水博物馆等多个样板工程中备受好评。
 
  文博行业是文化强国建设的底座,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工作的生命线,关系着国家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技防手段的不断发展,文物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既要先进的科技手段,又要符合实际原则和标准,标准要统一,前期设计要加强顶层统筹,多维度思考,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文物三防工程技防手段,数字化技术也广泛应用在如云展览、文物考古、藏馆文物修复、彩绘壁画保护、预防性保护、3D扫描数字化保护等领域,共同推进文博行业数字化升级。

上一篇:信通院首批可信人脸识别评估结果正式公布

下一篇:在安全领域 对人工智能存在哪些误解?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