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商“看上了”智慧社区 新打法如何破局?
- 来源:CPS中安网
- 2020/6/4 8:43:4634241
【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对于人车房的智能化管控达到了新的高度。据了解,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达到近8亿,社区有16.44万个,尤其是在复工复产期间,要对巨大的流动性人口进行管控更不是一件易事。
在疫情期间,很多城市陆续大范围启用智慧社区的相关技术应用落地,疫情得到及时防控,凸显了智慧社区发展的重要性。
智慧社区利用如今的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将社区居民的“吃住行游购”等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自动感知识别、及时传输和分析,实现社区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城市海量数据的源泉,人员管控、社区安全、社区停车、物业管理等各类细分场景都蕴含巨大的需求,其背后就是巨大的市场。
按照国家相关部委严格要求,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智慧社区50%的覆盖。预计到2022年,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
不过,一些业内人士指出,智慧社区的发展进程受实际场景落地应用的限制很大,每个智慧社区其实都难以复制,每个场景应用就跟安防整个行业一样,都具有碎片化需求的特征,需要从更客观全面的角度去评价智慧社区的发展。
那么,目前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是如何的?地产商的陆续加入,是否能推动智慧社区的发展朝着积极良性的方向发展呢?智慧社区在落地应用时,又遇到哪些困难?有哪些企业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备受瞩目?
地产商纷纷布局智慧社区,意欲何为?
近,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互联网周刊》和 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发布的“2020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提供商TOP50”引起行业关注。
从表单来看,入榜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一类是涉及智慧社区业务的泛安防企业,比如大华、中控智慧、力维、多度、科达、狄耐克等;第二类是一些人工智能企业,如360、汉王、格灵深瞳、旷视、商汤、依图等;第三类则是互联网金融企业,如腾讯、平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跨界而来的企业,比如第四类的房地产公司旗下的从事地产科技研发的科技公司,如恒大智慧、碧桂园服务、万翼科技等,第五类的物业服务公司,如乐生活、远洋亿家、彩生活等;第六类的家电行业,如海尔·海纳云、小米科技、蓝联科技等。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智慧社区的未来发展中,软硬一体化,资金投入巨大,从这个层面来看,地产公司、物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家电行业的优势会比较明显,他们的投资建设模式未来或许会以覆盖性、广泛性的方式落地。
“地产公司旗下的科技公司,他们一方面是做研发,另一方面也是重要的,那就是集成各厂家的产品,做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放到物业规则里面。”360城市安全集团华南区(深圳)销售总经理纵振东对地产商入局智慧社区并不惊讶,并表示这反而会促进智慧社区更快地发展,普及率更高。
纵振东表示,如今除了安防厂商以外,地产商、物业服务公司、家电、网络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以及一些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涉足甚至布局智慧社区,说明智慧社区的体量和前景都非常大。
对于这些来势汹汹的新入局者,一些安防企业表示,这并非是一场厮杀,而是一次“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跨界合作共赢”的产业链生态的升级创新。
中控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智慧”)中国区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乐富贵表示,安防行业有个跟其它行业非常不同的特征,那就是需求碎片化,这就意味着市场在短期内都不可能达到饱和的状态。
另外,新入局者对于这个行业的市场了解相对有限,不管是从软件上,还是从硬件上,都不能跟已在行业深耕沉淀多年的安防企业相比。
他也同意纵振东的观点,新旧玩家各有所长,比如互联网企业、地产商的平台建设、生态建设是优势,安防企业则是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有技术优势,双方在发展中进行优势互补。
“因为需求的碎片化,现在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做到100%覆盖到社区的所有需求,所以新玩家的入局,会让整个生态链越来越丰富;另外,现在行业内部,技术的同质化,需要提升差异化的服务,这同样需要新的资源,所以我们跟阿里、腾讯等都有合作,用友好合作的方式去共建智慧社区,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场景,发挥我们的技术优势。”力维智联三营市场总监古超表示。
力维智联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总体架构图
智慧社区落地应用为何这么难?
CPS中安网了解到,智慧社区的概念由来已久,可回溯到20年前,1999年12月,为了规范住宅智能化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2005年,为了促进平安城市建设,公安部提出了3111工程(安防工程),3111工程的推进,对于小区安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也调整了社区管理的发展目标,2013年11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各地要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智慧社区”。由此开始,我国的住宅及住宅小区建设进入新时期。
另外,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让智慧社区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经济、政策等的支持。
但是,不少安防企业透露,智慧社区在实际的落地应用时,业内普遍觉得“风声大雨点小”,大家基本都是在一些简单的入口上做文章,比如门禁、道闸等等,还远远达不到“智慧”的程度。
千丁互联销售总监孙锐勇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来自几个方面:
• 现在“智慧”二字不值钱,随处可见,企业基本停留在“自嗨”、“自己享受”的阶段,科技有没有真正地为终端客户提供实用性的服务功能,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施工方对于企业的产品认知不够,了解不深,在施工时,无法完全打造企业设计的理想原样,有的施工没有做好后续的扩展,导致后续施工人员要把原来的系统*重来,造成极大的浪费;
• 客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往往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做不到完全“傻瓜式”的操作,因为集成的解决方案涉及的环节太多、技术种类也多,对使用者的技术能力有要求,但目前绝大部分的社区管理者、物业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导致前端和终端的服务连接不上,让智慧社区的相关产品成为摆设,难以发挥实际的作用;
• 实用性、便捷性不足,业主无法完全体验到智慧社区带来的便利,加上后续维护工作复杂,又涉及多个施工方,彼此推脱责任,导致维护成本加大。
当然,这也跟当时的信息技术条件、科技水平、用户的接受度也有关系,比如从2G到4G的时代演变中,社会的整个信息化产业网络发展,跟智慧社区的发展速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如今进入5G时代,AI、边缘计算、定位等基础技术成熟,新基建的建设契机必将给智慧社区的发展插上一对翅膀,有腾飞的机会。
力维智联三营市场总监古超认为,智慧社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制约智慧社区发展的一个大因素是,顶层设计缺少对管理的深刻理解,无法从管理上去驱动技术的整合。
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数据壁垒问题,各个地区、各个系统都比较闭塞,各自形成了信息孤岛,在互联互通方面信息做不到共享,从而阻碍了发展。
CPS中安网了解到,力维智联将AIoT技术全面应用到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创新推出“城市精细化管理系统”,提升了社区智能化治理和服务水平。
该系统在上海“浦东城市大脑”及浦东新区36个街镇得到了全面落地应用,凭借泛在数据接入与汇聚技术,全面接入视频与物联感知数据,通过视频智能分析、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手段,结合资源整合、管理事项整合、督查提效,极大地提升了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力维智联三营市场总监古超介绍,该项目之所以能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政府各部门的思想一致、互助协同,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力维充分发挥泛在数据接入与汇聚和数据融合的核心技术、以及在城市精细化管理领域的经验积累,建设市、区、街镇三级管理体系,形成“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系统。
打造智慧社区生态是趋势,唯有合作共赢才有出路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节点,通过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城市的智慧化。未来的发展,主要以G端和B端为主:
G端是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比如说城市规划、交通、教育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应急、公共安全等;
B端则是企业的发展思路,比如说恒大、万科、碧桂园、腾讯、阿里巴巴、平安和一些中小企业等,他们主要是瞄准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比如智慧社区、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
中控智慧中国区系统集成事业部总经理乐富贵认为,智慧社区若要长足发展,归根结底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通”。无论是G端、B端,还是C端,都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企业是突破诸多“点”,而政府是统筹“面”,用户则是使用者和检验者。
中控智慧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系统总体架构
因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缩影,它的入口特别多,有公安的、有物业的、有街道的、还有交通的等等,每一个入口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连接成本”,以致于能体现出较为清晰的智慧功能的,大多在一些高档小区。
在老旧小区的改造过程中,政府引进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经常因为想要得太多,但又对“智慧”成本的付出没有足够的承担能力,于是,后所谓的“智慧社区”也就变成了简单的门禁、可视对讲、入口道闸等的基础应用。
但是,这个领域很奇怪,100 个人心中可能有 101 个智慧社区,因此,智慧社区无法做到傻瓜式的简单复制,需要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定制。
“智慧城市应该是由政府引导,进行顶层设计规划,打破行业壁垒,自上而下地实现互联互通,数据融合;同时,从下往上,各个企业突破技术点,创造互惠互利的生态圈。”乐富贵认为,任何一个企业,如果将“排他性”或者“性”作为发展的重点,注定是走不远的。
比如说,巨头企业如房地产商、互联网企业等,搭建一个平台,集成各家所长,比如需要红外传感器、探测器的时候,找行业里性价比高一点的精华隆;需要可视对讲的时候,可找本地化发展的外资企业视得安罗格朗等;需要道闸门禁以及云托管技术的话,可找捷顺、芊熠、畅盈等;需要软硬一体化的大平台时,可找中控智慧、力维智联、海纳云、360等。
整个生态,是竞争和互补并存的,数据间的壁垒其实是不存在的,这这个生态里,只要一方能对数据进行共享,开放通道,生态内部就会流动。
在物联网时代,新的技术会不断迭代,市场对智慧社区的需求、接受度也会发生改变,产品陆续会被场景替代,行业也会逐渐被生态覆盖。
搭载政策的快车,在生态中寻求合作共赢发展,把每个碎片化的场景需求都做到*,或许是智慧社区的腾飞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