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消失453天后 滴滴顺风车回来了 这次有何不一样?

来源:智慧安防网 作者:高雯婷
2019/11/12 8:49:3041236
  【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11月6日,滴滴顺风车下线453天后,滴滴顺风车在滴滴出行App公布了新产品方案,宣布将于11月下旬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在新的方案中,滴滴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加强用户信息筛查能力,提高准入门槛,将原有的“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根据用户近收到的评价、投诉等信息进行履约、友好等多维度综合评估。此外,个性化头像、性别等涉及到用户隐私相关的信息会下架,让顺风车回归本质,保证“真正顺路”。
 
  轰动全国的浙江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如今已尘埃落定,案件发生后,滴滴宣布自2018年8月27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时隔一年半后“复出”,滴滴顺风车此次回归也就格外引人关注,例如“女性乘客20时以后不能打车”等规定,便引发了舆论热议。滴滴是否吸取了以往血的教训,在安全方面有所加强暂且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安防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显而易见。
 
  盘点滴滴的几次安全升级,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点:
 
  一、出车前人脸识别
 
  “人车不一”是一直以来网约车遭众多网友吐槽的现象,于是在滴滴初的整改安全措施中,就将人脸识别纳入其中。根据平台要求,顺风车司机每次接单时都会进行人脸识别才能接单,即便是快车司机,也是需要每天进行人脸识别的。
 
  不过,事与愿违的是,网友们并不“买账”,因为人脸识别老失败、接单程序相对繁琐、驾驶过程进行人脸识别增加事故风险,致使原来方便快捷的顺风车之旅难以“顺”起来。
 
  目前安防和金融是人脸识别技术布局相对较多的领域,但为何人脸识别屡遭非议?小编认为,还是由于人脸识别信息归属与保密职责没有明确,尚处于法律空白区。比如,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公众身份与位置信息,归谁保管?如何保管?哪些人可以查看?若没有统一标准,一但这些信息被恶意攻击获取,造成个人财产损失,甚至危及公共安全,又由谁负责?
 
  二、网约车安装车载摄像头
 
  摄像头除了在安防监控中得到运用,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领域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在我们日常通勤的路上,抬头便可见公交车、地铁上的摄像头,部分城市的出租车上也有安装。尤其在2018年连续两起滴滴安全事故发生后,北京、上海、昆明等很多城市都出台文件要求网约车配置车辆内外摄像头。
 
  根据南京市《网约车管理办》规定,私家车主要想取得网约车运输证必须对车辆进行“改装”。车身上有醒目的网约车公司标记,车内加装GPS、安装摄像头、录音设备、一键报警系统、行车记录仪。
 
  网约车试行车内录像功能,可以给不法分子以震慑,还能在事发后给公安机关破案提供线索和证据。不过也有网友讨论,网约车中占绝大数量的还是私家车,安装监控摄像头会使司机下班后还接受监控,没有隐私可言。
 
  但小编认为,在网约车内安装监控设备,是利大于弊的。首先可以对网约车实时监控,倒逼网约车司机提升服务质量及服务态度,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更可以在有纠纷的情况下,做到责任追溯,避免各执一词,互相踢皮球!通过安装摄像头这不仅能保护乘客,还能保护司机的人身安全,是保障司机和乘客双方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录音功能覆盖全部车辆
 
  相比于安装车载摄像头的高价,或许录音功能更为便捷。从去年顺风车业务下线后,滴滴公司便开始在网约车业务中 (快车、优享、专车等) 试运营全程录音功能,目前此项功能已普及至所有网约车。
 
  市场对录音功能真正的期待是什么?是录音吗?其实并不全是,大多数的乘客是希望能通过车内全程录音这一功能,更好保障自己的权益,若发生意外能够有维权的证据。随着AI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录音设备融合了AI技术,已经实现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一系列功能,传统录音设备难以攻克的难题正在被逐一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好的存储载体*。
 
  内存卡作为安防产业中硬件设施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无论是摄像头还是数码录音,都对存储载体有着巨大需求,这也驱使着很多安防企业加强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以大容量长待机满足市场需求。
 
  “怀着敬畏之心重新出发”是滴滴的表态,顺风车拼的是服务,是快捷,更是安全,在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谈何滴滴一下,美丽出行。在试运营期间,滴滴出行也将根据广大用户提供的意见,不断优化方案,提升安全和服务体验。
 
  从滴滴公布的几次安*方案来看,现阶段的安防产品一直与用户隐私问题相互冲突,不管是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录音等等,在曝出隐私泄露问题之后,人们对产品的信任都会下降。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层出不穷,安防产品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安防企业只有能保障客户的隐私安全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上一篇:28亿包裹洪流创纪录 巨额任务快递小哥难不难?

下一篇:被政策“捧火”的ETC 火过之后该怎么办?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