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聚势AI 安防行业迎来新生态建设热潮

来源:《中国安防》
2019/4/15 8:48:1534530
  【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当前,安防行业迎来了智能化时代,各类新技术不断改变和重塑行业发展新业态与格局。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加持下,面对安防行业的技术革新、商业模式与用户需求的重大变化、纵横延伸的智能应用,安防厂商在自我重塑的转型和创新过程中更加需要一起深度合作的共同体,构建开放平台或生态建设逐渐成为行业共识。
 
  2017年以来,产业新生态合作建设氛围日益浓厚,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生态圈战略实现了转型发展,在边界模糊发展趋势、用户个性化等挑战下逆势而起,获取新的竞争优势。那么,目前安防行业新的生态合作建设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构建生态何所望?生态合作建设的模式以及构建AI生态的挑战有哪些?等等,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业内的一些重要企业,来一起对行业新生态合作建设的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以飨读者。
 
  参与嘉宾:
 
  博思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 巍
  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汤立波
  金鹏电子信息机器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总经理  魏 一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  黄信侠
 
  《中国安防》:这两年,安防产业生态建设氛围日趋浓厚 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加大对生态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您如何看待行业新的生态建设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汤立波:我认为这是一个良性的变化。安防生态圈的建立,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用户解决方案的快速进步。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一是这些年安防建设需求日趋精细化、深度化,这就要求产业链中各个层级的厂商产品的个性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二是当前行业分工从边界清晰到边界模糊,产业链中各个层级企业的业务边界出现了大幅度的交叉;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安防的企业总体来说还是设备供应商,但因为用户要求的提升、行业规模扩大、企业本身的发展等等因素,必将要求企业从设备供应商向“设备供应商+服务商”发展,而这个变化也是要求企业建立生态圈的重要因素。
 
  黄信侠:安防行业经过多年发展,不管是产业的范畴、客户业务的衍生,还是产业体系中各厂商的能力集,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更好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满足客户更深度的业务需求,是安防生态建设兴起的重要因素。从需求层面看,目前各行业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差异化,项目需求响应难度和交付复杂性进一步加大,推动了企业间合作生态建设的加强;从技术层面看,当前环境下安防企业间分工依旧相对明确,部分专注于硬件产品制造,部分专注于PaaS平台建设,部分深耕于各行业业务系统的深度定制等。随着智慧城市等大型项目的兴起,企业的集成能力级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提供端到端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打造企业合作生态,深度融合多家企业产品和技术优势成为理想选择。
 
  “和则赢,斗则具损”,孤岛发展模式不再适用,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安防企业生态合作战略的兴起,代表着整个行业的竞争新态势,将推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王巍: 安防行业这些年历经了从模拟、数字、网络到高清,再到目前的主流智能化阶段,从发展历程看,行业在高清化及以前的阶段很明显的特征是以硬件为主导,而到了智能化阶段则明显是以软件为主导的方向。在智能化发展中,基于算力的限制,目前前端智能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后端智能仍是主流。当前行业硬件、软件、算法迭代速度快,人工智能处于高速发展期,安防行业要适应智能化浪潮持续发展,更好的选择就是合作发展。在智能化的大趋势中,没有一个的企业,更没有一个的企业,产业链的合作不可避免,也是行业发展必然,今后生态合作建设会越来越多,它的复杂度也非常高。
 
  魏一:如今“生态建设”成为了当前安防领域的一个热点词。其实,“生态系统”在安防行业很早就存在,早期大的安防设备商构建的产品销售渠道其实就是生态系统建设的一种。平安城市建设中的系统集成商和电信运营商更是需要通过联合上下游企业来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才能完成动辄上亿元的平安城市项目建设。“生态建设”之所以成为“热词”,更多是由于安防行业的业态发生了巨变,传统的设备厂商+系统集成商(或电信运营商)+安防工程商的商业合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在的行业发展需求,市场亟需构建一种新的生态合作体系。当前安防行业的生态建设正是对这一市场环境的积极响应。面对行业发展的新业态、新需求,建设合作生态是有必要的,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谈生态,有的已经开始构建生态圈,但我认为这里面有的是新瓶装旧酒,将原有生态系统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后,借助市场热度进行宣传,其核心与原来的生态系统并没有太大区别。
 
  《中国安防》:当前行业提出的新安防“生态”(生态链)与过去传统的“产业链”有什么不同?您认为构建安防新生态对产业下游的服务会带来哪些变革?
 
  汤立波:个不同是分工的不同。传统的产业链分工清晰,用户的解决方案中有服务器厂商、安防设备厂商、软件厂商等等。而生态圈里的每个角色,一方面边界是比较模糊的,相互交叉但又侧重点不同;第二个方面是从项目型合作和持久性合作的不同。传统的产业链中各个企业相互之间因为项目的需要阶段性的走在一起为客户服务,而生态圈中是具有持久性的;第三个是利益分配的不同,在传统产业链中上下游厂商是完全以自身利益为要素的,而在生态圈中,作为生态圈的发起者或者说是生态圈的基础企业,需要更多的考虑其他伙伴的利益,在某些特殊阶段,甚至需要牺牲自身的利益帮助伙伴一起生存一起发展,也就是说生态圈的合作更着眼于中长期。
 
  黄信侠:传统的安防“产业链”是指生产制造乃至营销环节的整合,是以企业利益为核心进行的上下游捆绑。当前倡导的安防新“生态链”是以用户利益为中心,以响应用户需求为宗旨,将行业中独立而又具备连接性的企业进行整合,形成的产业生态圈。随着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市场竞争关系的变革,传统“产业链”的上下游捆绑模式已经难以应对当前市场的需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也不再是简单的甲乙方关系,更多的是产品或服务的相互整合。安防“生态链”对合作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诠释,在同一个生态圈的企业,将共享生态圈的资源,共同为生态圈输送自身的优势,促进生态圈的发展与繁荣。
 
  随着安防新生态的成型,产业下游企业的运营模式将迎来质的变化。作为连接企业与客户的承载点,下游企业将更加专注于终端用户需求的深化研究,业务系统的深度定制,同时不断加强与中上游平台型企业的黏性,只有在这两方面聚焦,才能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王巍:就如我以上所提,安防行业以前主要是偏硬件为主,发展到以软件为主导的智能化阶段,已经不是简单安装摄像机出影就完事,随着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用户需求的提升,项目系统难度增加,尤其人工智能的比例在上升,用户越来越关心企业所能带来的价值等等,需要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所以产业链在软件端增加了很多的复杂度和难度,也多了很多合作伙伴。
 
  构建安防新生态将对下游的服务带来一些变革,比如报警运营服务发展到现在,随着新技术的涌现以及人力成本的提升,很多企业会考虑如何通过技术去替代减少出警保安人员的支出,保安服务公司会加大对软件技术的应用,运营服务一定会朝精细化方向发展,这跟以前是不一样的。因此新的服务内容、形式、主体都会出现。
 
  《中国安防》:从目前来看,安防行业的新生态构建主要有哪些模式?
 
  魏一:新生态的建设有很多种模式,这里重点对以下三种模式进行分析:
 
  种是跨界融合型生态建设。这种生态不同于以前围绕核心设备商构建的上下游生态链,更加强调“跨界融合”。由于安防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安防行业无论在商业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与其他行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势必就会形成一种“跨行业、跨领域”商业合作的新型生态体系。这种生态关系无论在合作广度、深度还是带来的市场效益方面都是旧安防生态链所无法企及的。这种跨界生态系统与旧的安防生态系统不同是新的生态体系中会有异质性的组织参与,这些组织会提供安防同质性企业无法提供的业务支持和服务。例如:现在一些大型安防PPP项目都有长期特许运营的要求,项目公司只有通过特许运营才能终实现盈利,这些运营活动可能会需要协同金融、交通、商业、物业、教育等多个行业以及新型的互联网服务企业(如滴滴、美团等)的参与。因此,面对这一市场情景,相关企业就需要构建一个跨界的合作生态圈,共同打造相关的全系列解决方案以及应用产品。
 
  第二种是产业协作型生态建设。这种生态建设是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背景下,安防产业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和技术高度融合而催生的。当前,上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中美贸易战摩擦加剧,国内人工成本不断增长,中低端产业发展举步维艰,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而安防行业尤其是视频监控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有着天然的融合关系,行业走向化和智能化已成趋势。在此背景下,安防行业将逐步形成一批以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开发为,集聚以芯片、安防无人机、安防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新一代通信系统及安防大数据技术研发和生产的或初创企业的产业生态联盟。这种生态联盟将以国内企业自主创新为目标,致力于在相关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彻底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安防行业的发展赢得未来。
 
  第三种是用户&企业联合创新型生态建设。这一生态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当作产品开发和创意的源泉,形成用户&企业联合创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并能实现优势互补的企业与用户一起构建联创中心来建立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企业和用户共同围绕业务需求打造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打破现有的传统商业合作方式,形成一个能让用户、行业企业聚合起来的开放式生态合作平台以及能实现战略匹配、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全新商业合作模式。
 
  黄信侠:从当前的观察来看,我关注到了产品服务整合生态以及技术深度合作生态两种模式。产品服务整合生态模式的宗旨是对生态圈内各企业的产品及服务进行整合,提高生态圈的集成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生态圈内各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技术深度合作模式着眼于对生态链的垂直整合,以平台为核心,聚焦先进技术的开发和服务软件的定制,进而形成联合开发体系,实现研发资源大化利用,达到技术目的。目前两种模式均尚未成熟,接下来几年安防生态圈的主流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中国安防》:当前不少企业竞相构建AI生态,您认为目前打造AI生态圈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黄信侠:构建AI生态就是要打造AI枢纽经济,其核心是构建一个系统平台,提供开放API,加载不断增强的外部性网络,透过技术的开源与开放来促进群体效应,实现AI生态圈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整个生态包含共享平台、开源软件、开放API和生态商业模式。从目前国内安防行业市场来看,构建一个成熟的AI生态圈,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共享平台的缺乏,平台的核心是要支撑上层应用系统,同时要能保证下层软硬件整合体的变动自由度,平台要兼具通用性和独特性,以保证生态圈内各厂家能降低应用的开发成本,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目前安防行业内缺乏能承担此角色的平台;第二、开源软件匮乏,目前行业内核心算法的开源仍旧相对滞后,尤其是涉及到人、车、物识别的核心技术,各企业间技术及数据交流共享程度偏低,无法形成一个协同的开发有机体,无法促进之间的深度协同创新,甚至形成各企业间AI系统不兼容的局面;第三,开放API资源不够,尤其对下游企业来说,丰富可调用的API接口是整个生态的核心,高能力级的共享API将有效支撑各行业软件的深耕,但现状依旧是基于项目型的定制对接开发,未形成开放API应用机制。随着安防行业不断吸收加载新互联网元素,这些问题终将迎刃而解,一个全新的安防AI生态圈将成熟落地,形成一个先进的生态商业模式。
 
  王巍:企业生态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同时生态圈战略的实施会面临多重挑战,我认为有几点是需要关注的:一是企业构建生态的能力问题。每个公司都是自己的基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价值等,我认为并不是只有大公司才能建生态圈,做大与做强是两码事,能当圈主一定是有特点、有核心能力、有协同能力的公司。从目前来看,很多公司仍不具备这些条件。二是合作带来的挑战。生态圈的利益主体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利益有可能不会完全一致,有时需要企业互相妥协,但有些公司其实不会妥协,还有些情况是不能妥协。三是多方之间的博弈问题。生态圈有可能不是一个阵营的问题,在一个生态圈里可能有集成商、厂商、代理商等等,几方阵营的矛盾、利益博弈等都比较复杂。四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当前新技术层出不穷,新技术出来以后如何落地,这中间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众多的不确定性面前如何把生态圈建好,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运作问题。此外还有市场竞争的态势问题,这些都会带来很多挑战。

上一篇:马化腾:AI+5G“双脚跑”实现万物互联

下一篇:5G之于数据中心 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