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告别传统“打地鼠” 看城市管理智慧化演进

来源:安防知识网
2019/1/30 8:57:1140988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当我们在大谈智慧城市、城市大脑的时候,城市基础层面的城市管理也开始在技术赋能的作用之下探索新的模式,这个过程大众可能并没有察觉,但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创新的执法模式让执法效率和效果肉眼可见。
 
  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
 
  元旦过后,为了营造一个更加干净卫生,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笔者居住的那片社区城管执法的频率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几乎每天下班都能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在附近巡逻检查,小区附近的菜市场、餐厅、便利店、五金店等全都进行了整治,门口一律收拾整齐,所有营业活动只能在店内进行,越过店门即刻会被城管管制。当然,整治成果也很明显,整个社区公共区域整洁干净了不少。
 
  监市践于衙,理市治序。城市管理是每个城市日常运转过程中基础和核心的环节,关系到一个城市整体的环境卫生和运转秩序。
 
  城管执法的场景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曾有看见过,由于涉及到民生生计等诸多复杂问题,执法力度强了会激化执法人员和商户的矛盾,力度弱了又让占道经营、乱扔乱放等现象屡禁不止。长期以来,传统的城管模式让城管执法像“打地鼠”一样,看见一处打击一处,城管一走就又恢复到整治前的原样,问题似乎无法解决,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直到现在,这种“打地鼠”的执法模式仍然在大部分城市和地区上演。不过,随着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思维模式的转变,这些年来,管理部门对于城市管理的执法模式其实也在一点点寻求转变。
 
  细看城市管理的智慧化演进
 
  比如整合治安监控摄像头,扩大城管执法监控范围。这种方式目前在大部分城市已基本普及,利用摄像头对覆盖区域的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等进行监控和管理。
 
  摄像头的助力可以说是传统城管执法进阶的1.0阶段,它扩大了执法监控的范围以及实时性,不仅免去了执法人员去现场取证的麻烦和成本,还通过摄像头自带的7*24 监管功能,对试图违规的商户等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不过缺点在于,视频监控的查阅取证环节仍需要工作人员“盯屏”和截图完成。
 
  城管执法的2.0可以概括为“摄像头+智能城管系统”协同配合的阶段。这种模式仍然是以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各管理部门上线的智能城管系统来实现网格管理员+群众共商共治的模式。
 
  智能城管系统一般是针对城市管理细分业务开发的线上系统,有PC端以及手机端,核心功能基本都可实现取证上传的功能,方便网格管理员以及群众实时发现违规现象并举报。这种模式调动了基层群众的力量,让城管变成一项全民监管的项目,与此同时,所有线下的执法流程都逐一转化到了线上,构建起了数字化城管的框架,为后续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城市管理奠定了基础。
 
  不久前,我们看到了杭州某社区推行的“城市眼云共治”模式,相对于前面提到的两大创新模式,“眼云共治”离理想中的智慧化城管又近了一步。“城市眼云共治”,“城市眼”指前端现有监控点位的实时监控;“云”是获取数据后的节点分析;“共治”则是线下各方共同参与治理工作。
 
  听上去和2.0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AI技术来实现对违规信息的自动化抓拍取证,突破了智能识别技术单纯对物体进行识别的限制,可实现对垃圾等不规则物体,甚至游商摊贩、出店经营等事件也可进行有效识别。
 
  据介绍,这套AI系统历时一年多时间,70余万个标定的研发,采用视频图像处理先进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算法,在实地场景下不仅速度快且识别准确率高达90%以上,也是这项技术在杭州城市管理中的示范应用。
 
  小结
 
  城市管理并非易事,技术在进步,思维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上述的这些创新的城管模式的积极尝试,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城管所蕴含的能量,平稳渐进,却不失力量。

上一篇:建设智慧安防小区有哪些环节需“配齐”?

下一篇:从雄安规划看智慧交通如何打造智慧城市建设样板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