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暂时难分高下 面部识别才是终选择?
- 来源:中国工控网
- 2018/9/14 9:10:2836872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自生物识别技术诞生以来,人们便利用其准确的特性在一些领域中大展拳脚,如安防、物流、智能家居、新零售等。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对于智能手机隐私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且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数字密码的繁琐无疑阻碍了这些技术的普及。因此,当前无论是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希望能有更安全且便捷的方式,由此生物识别技术才得以正式进入到智能手机厂商的视野。但目前,众多的生物识别技术中,哪种才是终选择呢?
据了解,目前公安部公认运用广泛也受认可的三大生物识别技术为指纹、人脸、虹膜,其中虹膜是被认为安全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由于其难以复制的特点,因此得以在许多重要场合中进行使用。而且,虹膜识别也被大量运用在安检、门禁等领域,为公安部正常的工作带来的诸多便利。那么,受到国家安全部门推荐的虹膜为何在智能手机中的表现却不经如人意呢,编者认为主要有几点原因。
首先,虹膜技术虽然能够准确且有效的进行识别,但这需要用户保持在一个特定的角度,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识别。对于安检或者门禁而言,这样的要求很容易满足,但对于日常使用频次很高的智能手机来说,每次解锁都需要摆出特定的姿势无疑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其次,虹膜识别易受环境影响。如今,虽依靠红外模组在暗光环境下也能保证较高的识别率,但在强光照射情况下虹膜识别依然是表现平平,这些都是制约虹膜技术在智能手机上普及的重要原因。
除虹膜以外,人脸识别与指纹识别无疑是目前主流的两种生物识别技术。目前业内有种说法是,从过去的2D向3D摄像头的转变,是继黑白向彩色、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静态到动态影像后的第四次视觉革命。而3D视觉的出现,也正式开启了手机人脸识别的浪潮。
过去,只有2D视觉的人脸识别有许多缺陷,例如易被照片或者视频所欺骗,甚至有时打印一张图片都能解锁,这也是为何在2D视觉时代移动支付一直没有开通便捷支付入口的缘故,因为其安全性还没有达到标准。
而随着苹果iPhone X的推出,3D结构光通过点阵投影仪把数万个光点投射到用户的面部,通过红外摄像头找到对应光点,再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光点的深度信息,从而达到3D面部识别的效果。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其安全性,也满足了移动支付的安全需求。
除了应用在解锁以及移动支付上,3D结构光在手机中还有更多的应用方式,比如Animoji便是基于3D结构光所开发的一款应用,能够捕捉人体面部表情生成动物头像,增加社交的趣味性。当然,在苹果的带动下,也有更多的应用基于3D结构光而开发出来。
但是,采用3D视觉进行识别的技术目前也并不是的。首先,由于3D结构光模组摆放的问题,在过去手机全面屏还未爆发时推出3D结构光预计将得到更多的采用,但在如今全面屏盛行之际,屏幕上方不得不留出一道刘海来进行模组的安放,这也侵夺了用户屏幕的使用面积。除此之外,面部识别对于面部有遮挡、相似双胞胎等有一定的识别困难,当然这些随着算法的改进预计也能得到解决。
说完虹膜以及面部识别,后再来聊聊指纹。作为在智能手机上应用为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也带动了用户从密码解锁时代正式迈向了生物识别时代,目前指纹技术类别主要分为三种,电容式、光学式、超声波式,当然这里主要看指纹识别所带来的影响,对于技术类别不详细赘述。
把指纹技术运用在智能手机上无疑是颠覆性的,而这位颠覆者依然是苹果,即使在此之前已有其他厂商把该技术应用在手机上,但经过苹果使用后这项技术才彻底在智能手机领域中落地开花。
不论是机还是低端机,基本上指纹识别已经成为了标配。而在那时候,正面指纹识别方案也被多的用户所接受,培养成的习惯不容易更改,并且这个习惯还有助于用户更简单的解决屏幕解锁问题。因此,在智能手机进入全面屏时代之后,指纹模组被用户寄予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在前面板,这也催生了屏下指纹技术的诞生。
就在今年,屏下指纹技术终于初步成熟,也逐渐被小米、vivo、魅族等主流厂商所采用。市场上指纹技术要被3D结构光技术所取代的声音也戛然而止,指纹技术大有反扑的趋势,毕竟对于全面屏而言,屏下指纹技术显然更加适合。
但是由于成本的缘故,许多厂商通常都把指纹识别模组设计的太小,这会导致两个严峻的问题。其一是用户在解锁时必须盯着屏幕进行,无法像以前一样盲按解锁;其二是过小的指纹模组会导致安全性的降低,受限于手机的尺寸,让这些厂商在节约成本做小传感器的同时对指纹算法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由于指纹传感器的尺寸变小,算法中会加入智能学习功能。但有些算法也会把与指纹无关的信息记录进指纹库,导致指纹被破解。因此,可以看到,即使许多手机都已配备了指纹识别功能,为何还无法使用指纹进行支付。
生物识别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甚至到了推陈出新的地步。要说这些技术中谁会终胜出,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终结果难以预料,但短期之内是可以看到的。借用一位业内大佬的观点,在短期内屏下指纹技术将会逐渐占据手机市场中大部分生物识别领域的份额,但是未来随着基于3D结构光的应用不断开发,手机元器件被集成在屏幕中,这两种生物识别技术将再次达到平衡,这种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长期存在。
而编者认为,未来屏下指纹将会稍占优势,尤其在解决指纹传感器过小的问题之后。未来的屏下指纹解锁范围将会扩大到半个甚至整个屏幕,这么大的传感器范围也将会更加完整的记录指纹信息,其安全性与便捷性也会得到较大提升。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短期内技术及成本还难以达到量产的阶段,因此指纹与面部识别技术会在近段时间保持平衡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