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光照:智慧网联环境下路侧交通设施发展思路探讨
- 来源:交通安全智库
- 2018/6/29 10:55:1442152
【中国安防展览网 视点跟踪】6月5日,在南京召开的“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智库大会暨产业创新论坛”下午的分论坛二“智慧网联时代的交通安全科技创新”中,来自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的常光照总经理,分享了智慧网联环境下的路侧交通设施发展思路探讨。以下是他的全部发言:
关于智能网联环境下路侧智慧交通安全设施发展思路,包括整个推进计划,从国家层面到各个地方都有相应的布局,包括从上一年开始,开放式道路测试以及相关的一些规定,从国家到各地方密集出台,也有利推动这个方面发展。但是对于无人驾驶更多的研究成果偏重于车侧成果。
概述
目前各方面需求非常明确,个是交通安全和出行效率的需求,第二个是智能网联方面的冲击,特别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第三个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满足人车路互动需求。当智慧交通安全设施还是传统的内容时,通过感知手段获取信息,通过诱导发布的方式进行处理,如考虑在智能网联环境下,效率就不相同,后者能搜集到更多的数据,和传统的交通安全设施有很大区别,国内对这方面的探讨有很多成果,整个发展趋势各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梳理好思路。采用车联网,自动驾驶,现在还处于密集研发阶段,车辆自感知系统和车载终端,特别是无人驾驶,是通过车辆感知周边环境的方式进行驾驶决策。
真正要做好,必须是通过车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车路一体化,才能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另一个方面,车辆需要解决的是在有限空间范围之内通过一个传感器感知,路侧有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包括一些软件企业,还有专门通讯方面的专家,终达到一个互通互联的交通系统,达到安全、畅通、、舒适、协同的目标。
在汽车方面,主要是车辆智能化,来实现感知的自动化,但不能提供设施的情况,包括一些系统性的问题,交通控制的问题、交通流的情况,包括灾害、天气、环境情况等,对于路侧设施,可以提供相应支撑,形成基于整个系统的车辆支持体系。
智路系统基于无限通讯,传感探测,对车路进行信息获取,通过V2X信息交互和共享,实现车辆和设施之间的智能协同和配合,达到共同利用系统资源,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主要内容
1、全息感知
传统采用摄像头、线圈,激光雷达等,需要考虑更多问题,不仅仅是覆盖,更多的是全息感知,还有布局,比如桥梁、隧道等应用情况、变形情况、是否有危险源情况等,也需要在整个体系中进行考虑。如无人驾驶,路面出现问题,是否要进行避让,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2、可靠通讯
窄带物联网是其中一种,在合理情况下,采用妥当的方式提高通讯。关于延迟型问题,无人驾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高精地图,另一个是延迟通讯,把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后,后提供一个驾驶辅助。把他们分两部分,一个是路侧设施控制单元,一个是陆元设备通讯单元,在一些小的局部位置,可能需要内部局部小范围计算和算法,解决一个内循环的问题。另外组成部分也涉及到交通感知的设备、交通管控设备,一些内容通过管控设备对外进行发布。还有是辅助的定位,在什么位置,有非常的定位。另外是通讯,涉及到整个组网系统,用来打造整个智路体系。
应用
通过整个市场接受度的调查而言,周期非常漫长。车路协同更重要是面对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一方面是车辆的安全控制,另一方面是交通运营管理。运营管理包括车辆管理,更包括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对这些设施的安全度,各方面也需要进行考量,如灾害天气等方面。
关键技术
1.全息感知,涉及到道路状态感知、环境信息感知动态信息感知、气象信息感知。目前研发出道路相关参数快速检测系统,将真正形成所有设施的数据库。
2.数据融合,通过深入算法,将数据实现大价值。
3.通讯控制,通讯涉及到设备与设备之间通讯,设备与平台之间通讯,设备与车之间通讯。
4.全面仿真,后提供某些决策的时候,有后台全息仿真的模拟,太大范围是很难做的,但是在一切相对较小的局部区域,示范区范围之内,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以将所有区域内的一些数据和信息仿真。
5.车路协同,驾驶信息,包括车辆驾驶的决策,真正形成车和路之间的协同。
应用思考
如对一些突发事件的处理,某个位置产生突发事件之后,通过路侧单元包括摄像头发现之后,直接在整个系统中进行报警,同时启用相应应急策略。
另外在城市快速路方面的应用,对交通流量进行管控,快速路匝道,河流的模型建立,对主线上车辆的车速、车流进行研判,不通过平台,而是在路侧上就解决问题。
在一定流量的情况下,管控匝道车辆按照正常的汇入,涉及到流量饱和度的问题,过饱和之后反而会降低整个交通效率。关于交叉口,碰撞应用,特别有一些树木遮挡情况下是否进行提示,滤波车速引导,关于标牌信息显示,还有关于紧急车辆120、110通行,都可以通过体系应用,点状应用,固定式交通信息采集、短程通信技术应用,信号控制、不停车收费,行人预警等。
如何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交通。对现在来说,还是以服务交通管理,服务交通安全,提升整个交通效率为目标。终能够在整个基础设施,整个路侧设施方面做相应整体化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