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务 开创用水智能新时代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三山
- 2018/4/16 9:13:2954043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水作为生命源泉,在生产、生活方面都是*的资源,近几年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建设,智慧水务也渐渐进入人们视野,然而智慧水务究竟智慧在何处?与传统水务又有何不同?发展至今遇到了哪些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一解惑,深入了解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 开创用水智能新时代
智慧水务 何言智慧?
智慧水务是通过数采仪、无线网络、水质水压表等在线监测设备实时感知城市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排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并可将海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并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此建立一种更加精细的动态管理方式应对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
类比传统 有何优势?
和以往的技术手段相比,物联网智能水务系统具有*的优越性。物联网智能水务示范项目的子系统能直观地将制水过程,也就是展现净水过程。以前采用的方法是人工监控,现在则是自动化操作,方便技术人员随时掌握水质情况。同时可以清楚地显示原水浊度、PH值等技术参数,一旦这些参数出现异常,会时间反映在屏幕上,该系统可24小时动态监测居民饮用水质,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不仅如此,智慧水务改变了以往调度方法:打开平台,就能清楚地看到各区域的供水和用水情况,同时根据监测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对用水量进行预测,产生优化调度方案,辅助调度人员决策采用何种优化调度方案,让管网调度更科学更,保障用户用水。
打个比方,如某个区域在某时段的用水量大,而另一个区域在这个时段却用水量小,这套系统可清楚显示,并实现动态调度。这就大大提高了调度优化效率。管网优化调度系统为水的、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为管网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不仅仅在使用操作上更加智能,智慧水务也促使了水务集团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在引导下,水务集团采用数据采集、传输等传感设备在线检测水务系统的运行状态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设施,形成“水务物联网”。管理平台再将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即在各污水处理厂、泵站安装数据采集前置机或数据采集DSP模块,将自控系统中的生产运行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到集团总部,进行集中存储和应用。这样就能通过对各类关键数据的实时监视和智能分析,再提供分类、分级预警,及时通知相关负责人,给予相应的处理结果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运营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
若想普及 仍面临难题
大体来看,我国智慧水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的智慧水务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整个领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人工的参与和干预还比较多,智慧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业内对智慧水务的认知不够统一。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优化管理、化指导生产、部分代替人工等只是智慧水务的一部分功能,其他引用还需发掘。此外,业内对智慧水务的作用效果认识也比较片面,仅把监测以及监测数据的可视化作为开发的重点,缺乏数据分析、优化决策、辅助预警的能力。
其次,智慧水务的标准规范较为缺失。现有的一些地方标准多从“水务信息化”的角度去理解智慧的不同实现形态,分别编制了水表、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客服系统等的标准,还未形成具有顶层规划和统筹运行的系统性标准。还没有以“智慧水务”为核心对象的足够高度的标准出现。标准规范的缺失,使得企业不知道什么样的智慧水务才算理想的,也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后,数据方面不理想也使得智慧水务难以运行。数据采集的频率和质量不够高,难以为之后的分析决策步骤提供支撑。没有完善的数据,模型算法形同虚设,智慧水务的实现只能是“天方夜谭”。同时大部分水务企业虽然建立了各类模块,但是不同软件系统之间难以兼容,导致数据无法流通、共享,形成数据孤岛,系统的灵活性和延展性也比较差。数据孤岛成为限制当前智慧水务突破的瓶颈,信息互联互通欠佳,更高层次的智慧应用就不能实现。还有数据安全难以保障。水务行业涉及海量的数据信息,需要确保全过程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以上问题解决之前,想要推广智慧水务,还需一段时间。
结语:当前我国智慧水务市场呈现出蓬勃生机,大家都在摸索前进,还未出现的。然而智慧水务的业内合作和跨界合作在这种情形下变得更加频繁、声势浩大。不同类别的企业在各自的生态位上发挥作用,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数据资源共享,形成一种全新平衡的生态组合。虽然市场在快速成长的阶段,但智慧水务体系尚不完善。尽快完善系统,贴近用户的需求,协调更多的市场资源才会使智慧水务系统尽快普及入千家万户。(本文根据中国水网、百度、九龙网信息整理,中国安防展览网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