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成都温江区推动平安社区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

来源:市场信息网
2017/11/17 13:49:0146992
  【中国安防展览网 城市在线】成都市温江区柳城街道坚持以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为目标,以党建为统揽,以痛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生活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全力构建“一核、四轮驱动”(党建,政府、市场、社会、居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
 
  加强党的建设,增强社区发展治理力
 
  强化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以社区活动中心为阵地,以“双亮双促”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引导群众思想、发展基层文化、塑造社区精神,让干部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跟党走。通过定制社区logo、社区口号、社区之歌、社区精神“四件套”,增强社区居民认同感、归属感,构筑社区命运共同体。
 
  强化组织。坚持“网格化、全覆盖”思路,抓好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突出商圈、楼宇等新兴领域,采取党建组团、双圈双创等组建方式,力争2018年实现区域内353家非公企业、134家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抓好支部核心能力建设,以支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突出支部班子队伍建设,选优153个支部班子,配强党建指导员256人,着力解决党组织空心化问题。用实人事主导权,用好社区发展治理议题把关权,发挥党对各类组织的领导、管理、监督作用,让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发展治理中敢于发声、能够发声,并拥有话语权。采取“重点育、民主推、组织审、公开选”四步工作法,积极动员社区党员骨干参加业委会筹备及选举工作,理直气壮地支持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通过合法选举兼任“楼、居、院”业委会或自管组织成员。
 
  强化能力。强化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形成一支40岁左右为主,老中青梯次搭配,懂城市、会治理的社区带头人队伍;组织党员干部交流挂职和跟班换岗锻炼,举办实绩案例比拼竞赛,着力打破本位意识、自满意识、封闭意识,提升社区干部的“四专”水平。建设“四个合格”标准的党员队伍。突出政治学习和党性锻炼,严格落实“1799”制度体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员队伍强党性、强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党组织对社区环境营造、自治组织协商共治、社会组织专业服务、经济组织回馈反哺、居民参与互助等六个能力的。
 
  强化机制。优化 “三五”群众工作法、“365”开放式服务等一系列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建立健全“3443”社区动员、社区参与、社区营造机制,落实基础要素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出台《关于加强社区发展治理的考核办法》,采取“两代表一委员”考评、群众问卷抽评、第三方专业机构测评、上级部门审评的“四方联评”方式对社区发展治理成效进行评估。
 
  聚焦痛点难点,破解社区发展治理难题
 
  强力破解“红线内”的问题。一是破解商住小区治理难问题。针对商品楼盘普遍存在的物业公司“角色错位”、业委会“作用不显”、监管体制“软弱无力”等痛点,在光华社区试点探索党的全面领导权向业委会、自管会延伸的实现路径,在永宁路社区探索商住小区“161”联动治理机制,力争于2018年3月底以前,全街道商住楼盘业主委员会或自管会全覆盖,实现组织意图与人民意愿高度统一。二是破解农民安置区治理难问题。针对农民安置区市民意识“明显欠缺”、常态管理“难以为继”等痛点,选取新华社区、黄金路社区试点推进安置区物业费收取工作,探索建立安置区房屋维修资金池。三是破解老旧、“三无”院落治理难问题。针对老旧院落居住环境“脏乱差”,配套设施“破陋缺”,民主自治“等靠要”等痛点,按照居民作主、民主协商的原则,坚持“宜改则改、宜迁则迁”思路,选取南街社区、迎晖路社区试点探索老旧院落有机更新和常态管理路径,力争年底前,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按照“先自治后整治”要求,力争2017年完成20个老旧院落的改造,三年内完成150个老旧院落的改造。
 
  强力破解“红线外”的问题。一是破解社区功能缺失和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做到让市民舒心。2017年10月底前,梳理形成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基础设施缺失及建设清单,并实施项目策划包装。按照轻重缓急,确定建设时序,逐步解决市民关切的问题。2017年年底前,以南街社区为试点,选取1—2条街道打造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特色街区;力争两年内提升改造背街小巷61条,在城区60余个点位实施“增花添彩”工程,在万盛社区、和平社区试点推行“街长制”。二是破解社区环境不优问题,做到让市民开心。推行城市管理专员制,让城管人员下沉到社区,在航天路社区试点推行城市管理“城管专员+社区专干+街区街长+志愿者骨干”的管理格局。探索构建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平台数字化、管理职责网格化、管理合力共建化、管理视域无界化、管理监督社会化的“六化”管理模式,形成城市管理的柳城路径。三是破解平安社区建设难题,做到让群众放心。做实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整合街道治安巡逻队、社区治保巡逻队、小区保安、社区信息员和辖区公安等五支队伍,在19个社区全部建立 “群防群治志愿巡逻队”,建立完善联席会制度,形成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居民小组—楼院“五位一体”的治安防范网络体系,提升人防水平。推动平安社区智能化监管平台建设。在红光社区、光华社区、万盛社区试点建立社区综治中心,推动辖区楼盘、院落、单位等建立智能化安防系统;在鱼凫路社区柳欣苑小区试点推行人脸识别安防技术,建立自动联网报警系统,增设监控摄像头,提升技防水平。辖区老旧院落、“三无”院落全部配置和提升小区门卫室、消防安全、门禁系统等设施,提升物防水平。
 
  强力破解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和平社区、万盛社区探索建立“共建服务站”,并试点探索“居站分离”,力争2017年年底前取得成果。选取大学城社区、永宁路社区探索大学生等高素质人力资源到社区挂职机制,力争2018年引入38名大学生到社区挂职社区副书记或副主任;深入开展校企地“党建社区治理”合作互动,力争2018年实施校地企共建项目8个以上。选取航天路社区为试点,探索构建组团式治理体系,按“1113”的结构组建治理小组,并大力推动治理员90%时间下沉到小区院落一线开展巡查、处置工作。推进机关事业和工勤人员、城管人员下沉至社区,确保“三分之一人员抓基层治理、三分之一人员抓项目建设、三分之一人员抓群众工作”。
 
  共建共治共享,集聚社区发展治理强大合力
 
  牵手政府。营造顺心方便的生活环境,加快完成景阳巷、永康路片区、社学巷等3个城市更新项目和王家院子、小南街等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在20个小区院落增设小黄车停放点,协商实施8个老旧院落水、电、气设施改造。营造快捷的便民服务环境,继续推行延时服务,解决工薪族办事时间撞车的问题和市民群众节假日的办事需求;探索智慧+生活服务模式,引入“速递易”、跑腿仔帮办站等平台,并通过微博、微信、Q*等平台时间发布商业促销信息。坚持政府“搭台”,企事业单位、高校、社会组织、市民群众等群体“同台唱戏”,同向发力推动社区发展治理。
 
  联手市场。充分发挥柳城商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德坤新天地、利贞实业等辖区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大力推动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老旧院落更新以及背街小巷整治项目,参与党建、社建、群建项目,推进公益慈善事业。同时,充分联合辖区企业,借力市场资源,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增强社区的造血功能。
 
  握手社会。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社工、非赢利组织以及工青团妇等一切力量,利用各自优势,在社区发展治理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加大本土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2017年孵化培育社会发展治理本土社会组织10个,定期开展社工沙龙、工作坊等主题活动,提升社会组织的专业素能。力争2018年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2家,孵化培育高水平社工机构5家,策划实施社区发展治理重点项目不少于15个。引导社会组织把工作重心放到对群众开展心理疏导、服务上来,让群众形成对未来的合理预期和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扣手市民。实施“南街档案”、“北街记忆”等项目,挖掘社区文化、寻找社区历史、影藏社区档案、手绘社区风貌,开展“社区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引导市民建立健全联谊制、会商制、互助制,使居民牢固树立社区即家的概念,进一步营造家的文化。采取式、自发式、项目式、契约式等四种方式,激发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政策宣讲、文明劝导、公益创投、邻里纠纷调解等社区发展治理的具体事务中来,发动15000余名志愿者开展“红袖套”、“蓝马甲”、“橙丝带”等志愿服务项目,使市民由社区发展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原标题:党建 问题导向 全力筑牢社区生活共同体)

上一篇:烟台市生态公益林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70%

下一篇:苏州:业务和数据双轮驱动 数据帮助城市做思考和决策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