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不止黑科技 它们隐藏着人类文明风口

来源:36氪 作者:石筱玉、田煦阳
2017/7/11 11:47:1429493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创业公司从无到有,强势崛起,也见证了科技巨头们开始寻找“*”的新方向;挖掘了很多有意思的超前沿技术,也看到了传统行业因新技术而进行的行业重构与洗牌。
 
不止黑科技 它们隐藏着人类文明风口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继续“火力全开”的大趋势中,谷歌建立了AI基金、苹果推出了HomePod、IBM Watson“医生”进驻中国医院……AI的浪潮开始呈现“低走”化态势,进入百姓家,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接下来,我们将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VR/AR、无人机、可穿戴设备、新能源产业、医疗行业、商业航天等角度总结2017年上半年的发展,并讲述我们眼中2017年下半年的科技大趋势。
 
  这是AI好的时代,也是着眼于“专业化”的时代
 
  在2016年,投资者们已经在AI领域投资数十亿美元,福瑞斯特(Forrester)更是估计该领域的投资会在2017年有300%的增长。在2017年上半年,AI应用级产品逐渐崭露头角,AlphaGo挑战柯洁等一系列新闻也让公众意识到了AI这一不可避免的未来潮流。
 
  目前,商业与科技界人士中,58%的人在研究如何使用AI增加自己的影响力,而这一数字在下半年也将继续扩大。
 
  在上半年里,及各大公司的目标在于对AI进行“专门化”改进,并将其商业影响力辐射至医疗保健、金融计算、生活助手等方面:苹果将人工智能助手Siri与智能音箱Apple Homepod相结合,IBM Watson在医疗领域进行针对性开发并进驻中国21家医院等都是AI商业化的相关尝试。
 
  对于Google、IBM等大公司来说,它们有大型、通用的AI平台作为基础,可以对其进行专业化改良;对于开发AI商业化产品的初创公司来说,其着眼点更是立足于本行业,使用TensorFlow、Bonsai、Wit.ai等成熟平台对产品进行“针对性”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医疗领域是国内2017年季度获投数量和金额排名的领域,其次是在线教育与金融科技。
 
  在AI的投资方面,大公司在AI领域的发展也逐渐由开发转向“开发-合作-收购”一个较为成型的生态。微软、谷歌的AI基金,苹果、百度等国内外公司的收购动作也说明了这一点。
 
  2017年上半年,谷歌AI基金进行的次投资重新为我们强调了“人工智能民主化”的潮流。在未来几年,初创公司将借力大公司人工智能平台做出产品,同时也和大公司一起将人工智能推向更广的使用场景。如何投得像谷歌一样?如何被谷歌一样的公司投资?这是人工智能投资者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作为人工智能应用化的典范,已经日趋成熟。主攻计算机视觉的旷视科技(Face++)和专精语音的科大讯飞作为一新一老的行业典范,也在今年荣登MIT科技评论选出的“聪明50家公司”榜单,而且排名十分靠前。
 
  此外,自然语言处理、自动摘要、结构化数据挖掘等帮助人类进行信息筛选的领域一直都在被重视,是AI“落地快”的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AI领域“脑机结合”这一设想近期也由于Facebook的F8部门、Elon Musk的Neuralink受到不少关注。不过,这项技术在近期较难取得显著突破。“脑机结合”究竟只是一个耸人听闻的噱头,还是能彻底改变人类发展进程,目前泄露出的极少数信息并不足以让我们做出判断。
 
  无人驾驶热闹非凡,大公司纷纷赶来分一杯羹
 
  当Uber和Waymo由于问题和莱万多夫斯基事件开始旷日持久的扯皮的时候,不少公司趁着这个机会在无人驾驶行业迎头赶上。这些公司里既有传统车企大众、奔驰、通用、福特等,还有互联网巨头Facebook、百度,也有初创公司Wheego、Drive.ai等,都已在美国拿到无人驾驶汽车牌照。
 
  在今年上半年,我们也看到各大公司都已经走到了无人驾驶路面测试这一步。Waymo在修建新的测试道路,并在凤凰城对无人车运行进行了试点;国内的百度也在近期不断流出测试图片,并在周三(7月5日)的发布会上让李彦宏真正坐上了穿行在5环道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
 
  除了不断有新的公司涌入到这个领域外,无人驾驶行业也迎来了技术上的突破:密歇根大学开发了V2V汽车间交流技术,通过让无人汽车展开自我对话,提前预知危险。这一技术直指目前无人驾驶大的技术难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无法做到始终对复杂的周围环境做出准确判断。
 
  在无人驾驶汽车逐步上路的过程中,各大厂商也在对无人车的适用领域进行探索。除了Waymo、Uber等公司长期计划的“无人车作出租车”“无人车长途运货”外,国内也有京东等平台使用无人车送快递,国外也对无人车搭载医疗服务进行了相关设想。
 
  不过,对于无人驾驶这项技术,业界的争议也并没有完全放下。“无人驾驶”还是“辅助驾驶”?哪一项技术的未来更明朗,哪一项技术更值得开发,依旧是一个值得公司们思考的问题。
 
  VR/AR找到了新活法,而且过得更加滋润了
 
  VR/AR领域在去年的喧嚣过后,曾经迎来了一个短暂的低谷期。一时间,饱受资本青睐、科技爱好者追捧的VR头显,由于价格高昂、作品匮乏、分辨率低等诸多问题集中爆发,招来了一片看衰之声。
 
  好在,VR/AR迅速地调整了发展的方向,拓宽了应用的场景和领域,在技术上也不断迎来突破,以更务实,更稳健的全新姿态卷土重来,成为人工智能外的热门风口。
 
  在被称为“VR硬件元年”的2016年翻篇之后,我们迎来了消费级VR HTC Vive、Oculus Rift的逐步上市。
 
  更为惊喜的是,今年还出现了仅售十几美元的Google纸板VR眼镜Cardboard,AR纸板眼镜公司Aryzon等价格优惠的替代品,自此VR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现在也有机会亲身体验到神奇的虚拟现实经历了。在下半年,更是将有微软和Dell、HP等5家公司合作推出的物美价廉VR头显。
 
  人们对于VR浸入式体验的改善从未停止过。而若想达成这一目标,单单依靠传统VR所展现的视觉和听觉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嗅觉、触觉、温度感知等其他感官方面的探索已经开始,随着各类传感器的出现和更新,这一VR的子领域出现了更为细分垂直化,更加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趋势。
 
  VR领域可不是仅有硬件在进行着迅速地换代升级,软件方面也迎来了一些新变化,其对和内容制作者变得更加友好。
 
  譬如,Google作为VR软件前进的*,推出了服务于移动设备的工具Seurat,减轻VR内容制作人压力的VR180等等一系列软件,相当程度地拓展了VR生态圈。
 
  在VR游戏、视频等内容创作的低潮之后,从业者转变了思路,目前服务于教育、广告等产业的企业级VR迎来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其中有很多已经投入了应用,在市场上的表现甚至超越了主打娱乐牌的民用级VR。
 
  另外,我们惊喜地看到,广告/营销,制造业,医疗,教育等都已成为新技术的受益者。特别是教育领域,有了VR技术,以后的小孩子们真得可以坐在教室里,就能游历五大洲了。企业级VR的出现和迅猛势头,为本行业今后的发展及大规模应用指出了一条更为有意义的道路。
 
  相较于热热闹闹的VR,AR的发展则显得低调得多。苹果在六月正式推出了ARkit,直接对标谷歌的Tango,苹果终于迈出了库克念叨许久的AR的步。
 
  无人机普及,但是“黑飞”与监管的大战刚刚开始
 
  无人机目前已经变成了一个被广泛接受、且被成熟商业化的产品。目前,其在在民用领域(摄影、娱乐)方面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值得一提的是,国产品牌大疆已经上演了统治级的表现,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已经占据了过半的市场份额。
 
  此外,无人机也开始在商业领域崭露头角,在送快递等领域发挥专长,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及偏远山区,无人机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要更有前景。亚马逊近公布了城市中快递“无人机塔”的模型,也说明各大厂商对无人机的系统化、程序化使用方式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
 
  [1]  [2]  下一页

上一篇:无人机追逐拍摄龙卷风 灾害预警提前报

下一篇:BAT已到达智能音箱战场 谁能解锁中国市场?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