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校园贷”所“贷”来安防之痛 到底刺痛了谁的心?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7/7/10 18:24:2850152
  【中国安防展览网 时事聚焦】 说起“校园贷”,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近又有一则关于“校园贷”的事件登上了热搜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买苹果手机,19岁女孩小敏从“校园贷”借了12500元,到手8000元。为了还钱,她不得不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8个月过后,这笔钱“滚”成了23万元。”

“校园贷”是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产品之一。为了让大学生贷款方便,平台开始放低了门槛,只要你是在校学生!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一定手续费,就能轻松申请信用贷款。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时代,大学生对于时尚和生活的追求更加助长了校园贷的发展。四年宝贵的时间,而本应该在健康安全的校园里汲取知识养分的大学生们,却因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和虚荣心而误入歧途,终为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债务,这样的案列不在少数,是平台监管不力?或是大学生急功近利,虚荣心作祟,价值观缺失?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引发社会反思。“校园贷”所“贷"来的安防之痛,到底刺痛了谁的心?
 
  乱象不断 校园网贷隐患暗伏令人警惕

和小敏一样,深陷“校园贷”黑洞的例子不在少数。诸如此类,发生在校园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事件频繁出现,引起社会热议,校园安全何去何从?
 
  ①2016年6月,武昌某大学一名李姓学生称贷款2000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2个月利息共180元。贷款到期时,未及时还款的学生却被告知,逾期违约金加上本金,已经蹿到了3380元。
  ②2016年3月9日,在校大学生小郑因背负上百万的债务无力偿还,造成悲剧。
 
  之所以选择高校学生作为主要客户,一方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天之骄子,大学生多属于客户。但由于其尚无固定收入来源,消费能力不强,甚至不乏部分学子受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在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用方面捉襟见肘。鉴于此,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了校园网贷产品,帮助大学生缴纳学费或资助他们进行小型创业。这种初衷无疑是好的,也的确能解燃眉之急,甚至助力部分学子挖掘桶金。
 
  另一方面,大学生大多无固定收入,消费观、价值观尚未成型,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诱惑。随着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的崛起,大学生们追求时尚或者享受生活的需求又催生了另一类校园网贷,即针对大学生们的消费欲望与消费实力不符的客观现实,推出分期付款类信用产品。这类产品的适当应用,可以撬动消费,但是也很容易放大风险。
 
  同时,不少借贷学生无视高利息压力,透支消费也并非单纯出于无知。除了少数学生迫于真正的财务困境而借款外,很多超支借贷的学生之所以敢于放纵消费、深陷债务,还是寄希望于家庭来收拾残局,这样的隐患暗伏令人警惕。
 
  行业问题日渐暴露 监管还需重拳出击
 
  校园贷已成为安全、诈骗、经济、民生的重灾区,行业问题逐渐暴露。而当人们在谈论着多元化消费时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未成形给自己带来的无法忘记的噩梦和给家庭带来的难以填平的窟窿时,有些机构,开始着眼于平台监管。
 
  针对校园贷出现的一些乱象,银监会联合14个部委重点整治校园贷市场,对校园贷平台实施分类监管。在银监会“停、转、整、教、引”五字方针指引下,重庆、广西、深圳及广州等地相继出台校园网贷整改措施。重拳出击后,校园网贷平台从野蛮生长进入了严查严管阶段。不少平台下线了相关业务或宣布转型。对于那些平台本身在风控环节的疏漏甚至是“刻意纵容”必须受到惩治。
 
  用安全绿色便捷重树校园贷形象
  让行为主体成真正风险承担者
 
  除了严格监管、加强金融风险知识教育等措施外,要让校园网贷走向健康、良性发展,还需让行为主体成为真正的风险承担者。在加强行业监管、树立严格规范的发展前提下,各方都应反思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不仅是对立法者、执法者的要求,也是对传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校园贷各种乱象需要大学生、监管政策、学校及金融机构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期待经过净化的校园贷市场,会有更多合格的借款平台和借款人出现。
 
  一方面,可以通过非金融个人征信信息的建设与共享、风控条例的严格规范、违法操作的严格惩治来约束行业内平台的行为,对违规企业和失信个人都施以更全面的惩戒,让其自身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应引导高校学生树立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和理财观,让学生、家长乃至校方都正视并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
 
  结语:
 
  “校园贷”事件的发酵,引发人们对于校园安全的关注,校园金融市场的乱象也引起社会的议论。这种“校园贷”所带来的安防之痛,刺痛的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刺痛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们对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对于金钱观的恐惧之心。其实对于平台本身来说,并不是多大的风险,但是由于大多数平台缺乏合理的约束机制,信用审查流程过于简单,罔顾大学生的还贷能力,这种“任性和大胆”并非来自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消费群体的信任或是财大气粗,而是在于相信大学生的父母会为其买单。前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后期却一味催收,甚至以收取高额利息或违约金为根本目的,使得部分校园网贷产品演变为“高利贷”。
 
  这种贷款,它不只是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从学生自身来讲,他们的主业是学习,受这种债务关系的干扰,难保不会对他们的学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难保不会因他们过早地享受到“花明天的钱”的痛快而形成冲动消费的惯性,进而给其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财富埋下隐患。在监管力度加大的同时,作为大学生也必须要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勿要滋生攀比心理,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好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提升防范能力并普及信贷知识。

上一篇:谁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这些停车隐患你注意到了吗?

下一篇:母子4人罹难火宅 消防预警到底多重要?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