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无人机不只是模型 应用和精彩都不缺
-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晓易
- 2017/5/9 10:52:1339904
【中国安防展览网 媒体导读】2016年年末,IDC的一份预测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航拍无人机市场将以86.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届时,该市场出货量将达到576万台,市场规模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其中行业应用出货量占比33%,销售额占比49%。虽然市场规模并不是很大,但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前后的“无人机热”让国内的消费级无人机厂家一度达到400多家。这些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级无人机热潮的兴起。
随着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也变得越来越“价廉质优”。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已经从只有少数爱好者能够问津的昂贵工具转变为一款大众消费类产品。以*羊大疆为例,其刚刚推出的可折叠无人机——御MAVIC PRO,售价仅为6499元。但是,同时也有媒体开始唱衰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他们认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功能更多于玩具和摄影,只有行业级无人机的应用,才会展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可能性。
实际应用情况真是这样吗?5月4日,一位来自Esri中国的无人机爱好者,在视频里通过实际操作,向大家展示了消费级无人机也有无数应用可能。
这位小伙叫白旭阳,人称小白,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服务提供商Esri中国的应用咨询师。因自身热爱捣鼓无人机,便承担了公司无人机应用解决方案的研究。
他在视频中首先指出了当前各行业在应用中可能会遇到的痛点。比如,统计行业在开展类似三农普的普查工作时,有时会为了一个山顶的地块,工作人员要攀登很远的路,去调查这块地具体种的是什么农作物。又比如,国土行业在治理地灾时,首先要弄清地灾的具体情况。这可能就需要工作人员爬很高的山,到达地灾点。如果是一条裂缝,需要查清它具体在哪里,有多长,可能的威胁有多大。再比如,林业在林调工作中,如果是在西南这样的山区,有时可能需要2个小时才能走到山顶去看,那个树是什么树种。像这样一些困难,导致各行业经常会遇到一些业务痛处。传统方法处理起来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还费时费力。
那无人机对这些传统工作会有哪些促进吗?尤其是结合GIS之后,有没有更的解决方案?当前的无人机改装并不难,关于无人机能够干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设想。但是把想法变成现实终解决问题,这样一个工艺流程,一般称作解决方案。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就是为了解决行业应用中的各种痛点。
白旭阳从价格、体积、像素、工作时间、套装重量几个维度对比了当前卖得火的大疆无人机的三款消费级产品。他认为,与使用动辄30万以上的旋翼和固定翼的行业级无人机相比,日常很多的工作使用普通的消费级无人机反而更方便。所以他建议,不是越贵的无人机就越适合,一定要根据工作的场景和需求来选择。
目前,无人机与GIS结合,已经产生了很多应用,解决了很多行业问题。以工程监测为例,假如应用需求为测算某建筑工地5个月内的土方量变化,那使用价值几千元的轻小型旋翼无人机采能否测出这个结果。白旭阳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这一点。
他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在施工的不同时期,使用消费级旋翼无人机在工地上空按照特定轨迹和高度飞行并获取高清航片,生成该区域的DSM(数字地表模型),通过两个时期DSM的差异计算出工地范围内土方量的变化。
在实际操作中他指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没有地面控制点的前提下,用几千元的无人机对同一个地点进行多次测量,飞回来的正射影像成果数据在水平方向上会有1~2米的偏移量。他认为,这样一个偏移量对于很多行业来说,成果是可以使用的,比如大范围的林业和农业的普查。另外,在高程上也会有几十米的偏差,这一方面是因为无人机的GPS系统高程值本来就不准,再加上拍摄的片子经过软件处理又累加了一些偏差。
对于这一点,白旭阳认为,在工程监测这个应用案例中,并不太关注这些正射影像和DSM在真实世界中的准确位置,只要求得一个相对的高度差就可以了。所以,在做差值计算之前,只要把DSM的水平偏差和高程偏差调整过来就可以。
使用ArcGIS面积和体积的量测工具来求差,得到的结果是发生了17万立方米不到的土方量变化。他对该结果进行了验证,显示该结果与实际数值偏差不大。可见,几千元的无人机是可以用来测量土方量变化的。
结果验证
接着,他又以农业普查为例,演示了无人机如何获得200米乘200米样方范围内所有地块植被类型,并统计相关数值。传统方式是工作人员走到每一块地去查看该地具体种的是什么作物,并现场填表。这种方式的工作效率很低,而使用无人机操作,工作效率可以提升10倍以上。
无人机在农业普查中的应用
白旭阳还在视频中演示了无人机在环保、湿地公园、数字校园、地质灾害点等方面的应用。所有应用实操均显示,几千元的消费级无人机完全可以胜任这些业务需求。
除此之外,无人机在救灾工作中已经有了很多良好的记录。在2013年菲律宾台风“海燕”过后,救援组织通过无人机来确定需要帮助的地区,在2014年,巴尔干半岛发生洪水后,无人机被用来定位被洪水冲走的水雷,在2015年尼泊尔地震后,无人机被用来记录地震后的灾难情况。
现在,许多公司都在测试如何使用无人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不是仅仅通知非政府组织应该去哪里。
旧金山的一家公司Otherlab 推出了近研制出一款名叫APSARA的“一次性”纸质无人机,在应对紧急情况时好充当一次性的运送工具。APSARA滑翔机是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可携带超过两磅的救生用品,如血液和疫苗。当从货运飞机上投下来时,无人机内部的GPS元件和自动驾驶仪可以引导其盘旋到制定位置,因此可以降落在预定目的地33英尺半径范围内。
另外一个无人机项目的研发人员,希望无人机可以在自然灾害发生时为其提供帮助和食物。Windhorse Aerospace公司创造了一个成本低廉的无人机,名为Pouncer,Pouncer 无人机牛的地方在于,其整个结构都是可以食用的,因为是用压缩蔬菜或蜂巢材质打造的。不过目前批是用的木架子,也能用于烤火取暖。机身长 1.5 米、宽3米,能携带50公斤真空包装粮食,足够50人一天食用量。Pouncer 可以用洛歇·马丁 C-130 力士型运输机(Lockheed C-130 Hercules)投掷,再以时速220公里左右在空中滑翔,依靠GPS自动导航飞行和着陆,降落误差在7米之内。
对于救援人员来说,无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还是战火纷飞的城市,这样的地区都难以到达。但是如果利用无人机来完成一些任务,似乎这些看似不可逾越的任务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原标题:消费级无人机只能当玩具?你太小瞧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