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分万亿级市场一杯羹 智慧停车系统不破不立
- 来源:赛文交通网 作者:王维锋博士
- 2017/5/5 10:23:0239792
【中国安防展览网 市场分析】在汽车领域内,停车这一细分市场始终被认为是万亿级的,尤其是一线城市,停车基本和住房一样,属于刚需。据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北上广深四大超级城市平均停车泊位缺口率为76.3%,每城至少有超过200万的车辆无正规车位可停。毫无疑问,停车产业是一个大蛋糕。
近日,中设设计集团智能交通中心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的王维锋博士在2017第四届城市停车治理论坛,全面阐述了城市智慧停车系统的框架模型、建设思路、以及应用案例。以下为王维锋演讲实录。
欲分万亿级市场一杯羹 智慧停车系统不破不立
首先是我们对停车问题的思考
在解决任何一个事情之前,我们必须要找到它的一些问题,或者痛点。停车问题实际上归结起来有很多问题,涉及的主体主要是停车参与者包括停车驾驶员,包括停车管理者等。我们总结每一个开车的人可能在现实社会中会遇到这么几个关键词。
停车苦不堪言;第二机动车保有量本来是经济发展的象征,但是给停车领域带来了麻烦。这也就是静态交通领域的一个城市病问题,降低城市生活品质的一个主要因素。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上升到国家的层面。早期的时候国家在一些支柱产业里提倡老百姓拥有机动车,我们大量发展汽车产业,给目前城市停车带来很多痛点。我们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一方面发展汽车产业经济,同时有效管控这些购买车出行的方式和停车方式等一系列的问题,从微观到宏观都给我们社会治理带来很多挑战。
针对这些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导致这些停车的问题总结下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
,停车设施规划不合理,可能导致我们停车难的一些问题。第二,在规划下,交通工程实施层面,包括智能定车系统、交通组织等有一些不合理或缺失的地方,也导致了上述的停车问题。
第三,品质提升方面,实际很多静态交通的出行,以前追求的是基本出行,基本停车方式,比如我可以不要智能停车,但是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智能停车服务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更好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这种品质如果不好,可能会带来很多信息不对称,导致我们在车位利用、车位周转、车位共享等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
第四,停车管理方面,停车管理我认为所有的规划、工程、智能,肯定是和人打交道,必须要遵守一定规则。
这四个因素应该是互为关联的,缺一不可的逻辑关系。停车治理方面,我们自己构建了一个三层金字塔模型。下面一层是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停车规划,这是基础。第二层是基于规划上的交通规程到底怎么做,不是面对一个具体的停车项目,以上设备、上系统解决停车系统工程的问题,本来停车也是一个事后问题,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所以我觉得要从交通工程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上面的一层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智能停车增加周转率,盘活停车资源存量,目前来讲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因为我们停车体量是一定的,停车供给也是一定的,智能停车解决了信息对称问题,资源交换问题,起到停车引导作用等。
第二方面汇报在停车方面的一些方案尝试和理解
首先是停车系统的需求,我们花了大量的功夫针对各个城市级停车项目,因为我们中设集团以前叫江苏规划设计院主要做交通,主要面向交通工程,在做具体项目的时候,往往以需求为导向。
后来做停车的时候,探讨过停车需求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上这么多系统?做这么多方案?后梳理出来,大概有11项大的需求,20多项子需求,每一个子项里还有若干个需求。比如从公众停车服务需求到企业运营管理需求到政府监督决策需求,大概是这样的需求。我想很多城市的需求,可能也就这三大层面,里面一些小层面各个采取的技术手段不太一样。
一个完整城市,智慧停车系统总结起来是四个方面。路内停车区智能停车系统,这里很多城市因为路外一些停车场饱和或者资源开发不足,导致占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第二封闭停车场智能停车系统。第三智能立体机械车库系统。第四城市停车场联网管理系统。站在城市级的角度如何把这些信息进行联网,里面涉及到很多数据共享存在的体制障碍。
分别来讲,包括我们自己做的和我们看到的,对于路内停车基本是这样的技术架构:首先是路内泊位检测,不管是视频还是地磁,都是检测手段,只不过是哪个更便捷、价格更低。第二所有的信息采集到之后如何通信,如何上传云服务、或者城市监控管理中心,后给我们用户的就是停车监管员,在路侧进行监管。
第三是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享受停车服务,这是类大的技术架构。终实现的功能总结起来就是车位占用检测、停车计时计费、实时移动执法、停车信息查询、快捷电子支付、停车路径指引。这是一个完整的出行链或者停车链的过程。
对于封闭式停车场智能停车系统架构是这样的。路内停车场给我们大的技术挑战是通信的问题,供电的问题,占用社会道路资源问题,一系列的问题甚至还有美学的问题,道路是公共的资源,如何在上这些系统的时候,从美学角度不影响城市面貌等,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包括我们传输的方式为什么采用无线?很难用有线方式传输。为什么要安装地下?这和应用的场景是有关的。
封闭式停车场特别是地下停车场,条件相对来讲比较好一些,没有相对露天风水雨晒,对设备的要求更高等。在封闭式停车场我们架构不太一样,从经济、角度看,车辆出入管理,封闭式停车场进去的时候,怎么抓取车辆信息,对车辆进行监控,实际上也解决了安防问题。
智能立体机械机械车库系统。它解决了一定土地面积上的集约化,有效增大停车供给方式,但是带来几方面的挑战。
建筑及景观,我们在做项目过程中,有很多的体会,因为我讲的都是具体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一个小区里面,在一个政府大院里面,做这样的停车场就非常关心停车场建起来对旁边的特别是往上去建停车库对旁边的照明、景观包括外观形式和现有形式外形颜色、屋顶颜色等是否一致,而我们做立体机械车库的时候往往从钢结构在考虑,很难定制化开发。
第二个难题是车库交通组织问题,几个进口,几个车口,在高峰的时候是一进一出还是两进两出,还是全部进全部出,这是交通工程学的问题。
城市停车场联网管理系统,主要从城市级角度怎么提高我们站在一盘棋角度提升我们整个城市的停车体验,N个停车场做系统集成整合。
总结而言,我对智能停车技术的理解是,我们现在讲中国随着技术的发展,有很多新的理念,一些新的方向,比较流行的所谓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停车在我们交通体系里是静态交通的一个小部分,交通往往关注动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是交通领域有产业化推广的后一块净土,但是涵盖了前沿的五大技术。
我认为:停车虽小,但是没有哪一个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或者系统,能够涵盖如此之全的系统,而且有产业化推广前景,涉及到合法收费,可以产生一定的盈利模式。
第三个方面讲一讲扬州案例分享
扬州是旅游城市,而且自行车包括公交车相对来讲有一定的特色。我们当时拿到这个项目时候,本质上不是完全意义停车项目,打造“五位一体”综合出行服务平台,解决了停车、公交、自行车、充电桩、出租车,五种类型数据的整合,不是单一停车领域的“五位一体”,是整合其他信息资源的系统。
我们要解决的是数据中心怎么建,因为涉及到不同的管理主体,数据来源也不一样。第二解决的是“五位一体”综合监管平台,怎么去做?这里面也有很多关键技术。第三面向很多用户出行,涉及到公安、城管、建设、交通、旅游等领域,非常复杂。后提出的要求是所有的建设不得脱离智慧扬州的框架,上升高度比较高,很有难度。
个案例对于大型CBD怎么做?这是我们在河西做的一个典型的项目,非常有代表性,是河西江苏省大剧院,是未来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典型的标志性建筑物,会成为地标,要求非常高。比如两会在这个地方开会,15分钟要散场,对停车的挑战非常大,省里领导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从几方面入手,就金字塔模型,做了很多设计,也是非常典型的应用。
第二个是服务区,高速公路服务区,非常有挑战。虽然是路内停车场,但是一个服务区停车场涉及的车辆和类型比我们在城市里面路内停车复杂的多,有大型油罐车,有长途客车,有小轿车,对车辆信息采集难度非常大,我们也做了很多技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