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级无人机问题凸显 资本“退烧”淡出蓝海或成定局?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 2017/4/19 18:28:2757196
【中国安防展览网 焦点新闻】 近两年无人机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特定的专业应用拓展到娱乐、航拍等更适合普通消费者的应用领域。无人机目前可以分为消费级,工业级和军用级。随着无人机的兴起,引来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特别是美国监管机构开始允许无人机进行有限商业运营,让资本加速了在民用消费无人机领域的投资。然而随着消费无人机的火热,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随着消费者无人机市场的火热,准入门槛又较低,部分无人机用户,出于各种目的,频频挑战无人机禁飞的底线。很多人买了无人机后,没有经过起码的飞行及安全培训,就在各种不适合飞行的场合飞无人机,导致影响民航安全、炸机、伤人等事件频繁出现。在年初杭州机场无人机近距离拍摄民航飞机降落事件发生后,又一起无人机干扰事件发生。4月17日下午14:15,成都双流机场附近空域无人机干扰航班飞行,导致11架航班备降至重庆机场。15点30分,成都管制区飞行秩序恢复正常。4月18日成都空域再遭无人机干扰。截至当日19时45分,12架航班正在备降,7架航班已分别备降至重庆和贵阳机场,另有1架航班已经返航。
无人机市场规模巨大 消费级&工业级PK
根据IDC 2015年的一份无人机出货量预测报告,2016年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为39万台,2017年出货量预计为97万台。不过,由于2016年明星产品的出现,2016年的无人机市场规模明显要大于IDC 39万台的预测。从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仅仅大疆MAVIC PRO版无人机和零度DOBBY在2016年出货量就在15万台左右的规模。
消费级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来消费、娱乐的机器,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完成的大部分任务是拍照,不管是航拍还是超低空自拍。消费级无人机大多针对普通消费者或者航拍爱好者,强调飞机的便携性和易操作。而工业级无人机指的是针对企业、政府公共服务用的无人机,根据行业需求功能各有不同,硬性需求旺盛,细分领域可以分到很细:智能交通、消防救援、警用安防、电力巡护、风电检查、铁道巡检、桥梁定检、光伏检查、边境巡逻、水域监控等。
无人机近两年风头正劲,吸引了大量资本和初创企业。国内斯凯智能就因2016年参加CES引发业界关注,其Skye无人机被认为是高精度跟拍无人机的,比肩当时的明星产品Lily。然而,随着2017年的到来,Lily宣布破产,而斯凯智能陷欠薪停工。从去年底开始,国内两家无人机厂商亿航与零度也开始大幅裁员,国外无人机明星公司GoPro宣布裁员。然而,占据小型无人机市场70%以上份额的大疆创新继续保持,并且从早的消费级无人机扩展至行业级无人机市场。在消费级无人机“退烧”的同时,更多的从业者看到了行业级无人机的机会。
根据调查发现,无人机行业资本“退烧”,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开始出现“马太效应”,行业级无人机仍是一片“蓝海”。
创投看无人机行业 消费级无人机似乎“钱途”不大
2016年年底开始,无人机行业就进入“挤泡沫”的沉痛期。首先,美国无人机公司3DRobotics进行了裁员,并退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向企业市场转型。今年1月中旬,英国《卫报》报道称,美国无人机制造公司Lily Robotics停业倒闭。
从创投圈获悉,去年下半年后,国内无人机行业无人机风险投资热度骤降。毕马威和CB Insights共同发布的风投报告显示,无人机行业在2016年三季度只获得了13笔共计5500万美元的投资,相比二季度13笔共计1.06亿美元的融资额减少近一半,与2015年三季度共计12笔1.34亿美元的融资相比大幅缩水。
创投PE机构壹号资本合伙人张建春表示,目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工业级无人机是下一个蓝海。“以植保无人机为例,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市场渗透率尚不足1%,市场潜力巨大。”壹号资本董事长赖铭圳表示。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4月11日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的公司在前几年也投资了工业级无人机项目,“当时就觉得消费级市场没有机会了。”米磊认为,至于工业级无人机领域能不能出一个“大疆”却很难说了,因为工业级无人机在垂直领域的实际应用中仍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突破。
消费无人机到工业级无人机 存在四个问题很难解决
1、安全性。消费级无人机安全性较差,事故多发,无法满足行业常态化应用需求。尤其像石油电力行业,很容易造成难以估算的损失。
2、功能性实用性。不同行业的无人机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需要续航久,有的需要载重大,需要足够智能。消费级无人机无法满足这些“定制”要求。
3、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通常工业应用无人机的场景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大批量采购,此时需要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工业无人机的技术水平是消费级无人机不能比拟的。当工业无人机企业有能力制定一整套行业解决方案,并被行业所接纳并应用,那这个企业的地位就很稳固了,很难被攻击,有足够的时间把这套解决方案改良复制到相关领域,做大做强。
4、适航范围和空管。消费型无人机缺少适航和空管意识,政策风险高,后续发展容易受限。但这对工业无人机是利好的。
无人机监管需多方努力 法律法规要能跟上
成都机场发生无人机入侵事件后,2016年9月,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四川省公安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全省军民航机场净空区域安全保护的通告》,对包括无人机在内的影响航空安全、空防安全和公共安全的行为做了通告禁止。
从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事件频发的情况来看,管制部门也要加强对低空空域管控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中国航协通航分会副秘书长孙卫国称,以前低空空域不对大众开放,这个矛盾还不突出。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后,低空空域逐渐开放,目前低空空域监控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上面来。
据了解,除了军民航系统外,目前部分航空协会也在与企业联合,进行管控系统的研发。其中,通用航空协会与中电科在四川的无人机管控服务系统已经进入试点阶段。同时,与广东龙浩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也在推进阶段。届时,这些系统也将接入民航、军航系统。据媒体报道,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基于无人航空器管控系统RUNET在今年3月份也在北京成功进行了监控全国多地无人机地理位置信息测试演练。
一位无人机行业从业人员表示,在出现无人机影响民航飞行事件后,民航总局事故调查人员也针对无人机技术等问题咨询了相关企业,但并没有更多信息披露。这位人士表示,跟相关部门打交道,一般不会得到更多信息,但相信关于无人机监管的内部的讨论应该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尽管无人机市场这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不可否认的是,无人机用户的群体依然非常小众。对于媒体、行业从业人员来讲,无人机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东西,但对于监管者看来,这东西的的影响仍然很小。但如果无人机影响了航空安全,导致出现重大事故,不管是相关部门、无人机企业,还是普通大众,都是不愿意看到的。
结语:
其实无论是何种无人机,安全可靠还是性的。对于无人机公司来说比较重要的技术能力是核心机体设计能力、飞控能力、智能化能力等等。未来的无人机市场之争,一定是技术之争、资本之争、资源之争。无人机创业公司必须做好企业定位,因为未来无人机市场一定会细分。专注某一领域做深、做透,并成为该领域的名,再去拓展相关领域,逐步成为行业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