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 聊聊关于城市一卡通那些事
- 来源:一卡通世界网
- 2017/4/5 9:29:1437023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互联网+一卡通行业运营模式分析报告》指出,2015年我国一卡通市场规模为66.8亿元,同比增长17.4%。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17年我国一卡通市场规模将达95.5亿元,同比增长19%。那么,随着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城市一卡通在升级转型的过程中都作了哪些创新与尝试呢?
从线下到线上,一卡通互联网化
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大的变化就是,以前线下能做的事情现在线上也能完成,比如外卖、购物、出行、贷款等等,如今通卡公司也踏着互联网的步伐,开始着手将一卡通带到线上,其中主要的尝试就是通卡公司直接或间接运营的APP。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一卡通发展较为发达,通卡公司有较好的技术和资源,且受众群体广、使用频率高,因此都推出了自身的一卡通APP应用。比如,北京的北京一卡通、上海的上海交通卡官方版、广州的岭南通、深圳的鹏淘等。
大部分市民卡、一卡通企业都有较为充足的人力财力,但也有一些通卡公司体量较小,技术能力有限,因此往往配合其它互联网企业推行APP。这些APP目前主要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公共交通路线的查询,以及交通卡的NFC充值。这两大功能是大多数一卡通APP主要的功能,当然也会有一些功能延伸到消费和理财等方面。另外,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专注于为通卡公司和公共交通提供增值服务,比如都都宝、车来了等,由于入局较早布局较广占得了一席之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小型通卡公司的开发能力的不足。
然而,手机APP仅仅是通卡公司顺应互联网潮流推出的应用服务,如果功能只是NFC充值和交通路线查询,并不能为通卡公司带来更多的大数据和用户资源,因此通卡公司更多地将APP的功能拓展至在线商城、会员积分、红包优惠等方面,通过手机用户反馈、打通线上线下,为消费者提供推送、引导消费,将应用服务从单纯的公共交通拓展至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服务领域。
从交通卡到可穿戴、手机,支付形态转变
除了从线下迈向线上的变化,一卡通的形态也在发生改变。从有卡向无卡形态的转变是趋势也是方向,而无卡并非是指没有卡,而是卡的形态从M1卡、CPU卡变成了如今的异形卡、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甚至是智能手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一卡通手环、手表品牌产品至少有20多个,而这仅仅是市面上有过曝光的一些产品,另外一些未正式上市或地方使用的产品更是不计其数。
一卡通手环、手表品牌产品
除此之外,通卡公司很早就与运营商合作推出过基于NFC-SIM卡的手机一卡通,算得上是手机公交卡早的尝试,而如今随着eSE全终端模式的推出,手机厂商更多地掌控了主导权,因此以华为、小米为首的国内手机厂商逐渐将手机交通卡引入了市场。近日,算上新发布的华为P10系列,继荣耀8之后的华为机型以及小米5以后的小米机型都支持了北上广深地区的全终端手机公交卡,而后续支持机型和城市势必会越来越多。
从不记名到记名,账户实名制是未来
如果说一卡通APP应用是通卡公司向互联网迈进的一大步,那么实名制便是一卡通的未来。
如今绝大多数城市一卡通都是采用不记名的形式,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不能挂失、不能补卡、不能提供更多的线上增值服务,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交通卡的实名制是未来趋势。从不记名到记名,将账户与消费者连接起来之后,才能挖掘更多的用户需求,延伸更多的业务布局。
据了解,目前很多城市一卡通都在布局实名制,其中除了与当地的市民卡联名之外,主要的方式就是信用支付。去年3月,深圳通联合工行、银联发布了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工银深圳通欢享卡”开启了信用支付在交通领域的大门,利用银行信用卡额度进行绑定“先消费后还款”;而后岭南通也计划推出基于NFC手机和可穿戴设备的信用支付产品,据悉也是与相关银行进行合作;另外,据了解还有企业计划与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利用它们的授信来进行开卡,推出信用支付的产品。
共享单车的热蔓延了各大城市,为解决用户的后一公里提供了便捷,而且部分共享单车已经走在前面推出了基于支付宝的授信免交押金的功能,这其实也是一种信用支付的体现。相信未来一卡通的信用支付也将带领账户实名制越走越远。
结语
以上仅仅是城市一卡通在升级转型过程中做出的一部分创新尝试,如今还有一些通卡公司在尝试二维码支付的方案,在小编看来这些尝试无论成功与否都应该值得鼓励,也正是在行业创新不断的氛围下,一卡通的未来才显得生机无限和更有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