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神器”筑起舌尖安全围墙
- 来源:东方网
- 2017/2/6 8:55:5123024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安防领域的产品技术已不仅仅局限于只应用在安全防护领域,食品安全领域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安防类的产品和技术,尤其是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安防产品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同时从经验来看,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建设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环节的全程可追踪,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监管措施。
高科技“神器”筑起舌尖安全围墙
这些年,党和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必须再接再厉,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为一个两千多万人口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上海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打好舌尖安全保卫战?调查发现一批高科技“神器”正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物联网整治地沟油:实现全程闭环监管
地沟油是如今市民谈食色变的餐桌“大忌”。如何从源头防控?
本月举行的市人大代表食品安全专题集中视察中,科技人员重点展示了一项追踪地沟油的神器——利用大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的功能,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据了解,上海市政府于2012年在全国颁布餐厨废弃油脂管理方面的地方政府规章。在市食药监局规范餐饮单位使用油水分离器、绿化市容局规范餐厨废弃油脂收、运、处的基础上,2013年市食安办等部门又建设并推出了“上海市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监管平台”,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将业务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政府部门与相关单位可在线监管废弃食用油脂回收。经过近四年的综合整治,上海已在全国实现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的“产、收、运、处”全程闭环监管。
目前,上海的地沟油监管已覆盖全市16个区近3万家餐饮企业,每天回收交易量在70-90吨,同时,市食药监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将餐厨废弃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已在本市10条公交线路104部公交车上使用。
可追溯系统:食品身世“码”上查
近70%的食用农产品来自外省市,上海这座特大型消费城市该如何应对外来性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成为防控风险的牛鼻子。
据了解,针对本市食品消费对外依存度高的特点,上海加强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建立进沪食品信息登记、大中型农贸市场及大型超市卖场管理,着力建设上海市主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去年10月,上海在全国颁布《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同时建立运行“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包括公众查询系统、企业追溯系统、政府监管系统,覆盖9大类20项重点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的追溯。消费者只需通过产品名称、批号或追溯码,就能实现产品的信息查询和上下游企业信息链条的追溯功能,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
平台上线至今,已有2.26万家食品及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注册,其中1.58万家食品企业可查询具体数据,累计上传数据6792万余条,已初步实现产品的信息查询和上下游企业信息链条的追溯功能。
明厨亮灶:透明厨房击退黑暗料理
香气扑鼻,色泽诱人的饭菜却有可能是混入了各种非法添加剂的黑暗料理。打造更开放、透明的后厨,让餐饮食品制作过程一目了然,成为近来上海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新型武器。
走进位于迪士尼小镇的小南国餐厅,一块液晶显示屏映入眼帘,与很多其他餐厅不同,上面播放的不是商业广告,而是餐厅后厨。在显示屏中,切配间、烹饪间、冷菜间、点心区四大关键区域的实时画面正被高清“直播”。这种被称作“明厨亮灶”工程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正在上海全面铺开。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2000多家饭店安装了这一设备,同时在手机客户端,市民可以下载“食安心”APP,进入全民监督界面,消费者在去餐馆的路上就能通过APP随时查看后厨制备食物的情况。
除了能看到厨房加工的操作现场,“明厨亮灶”工程还纳入食品追踪溯源、监督管理、废弃油脂的处理,并将与举报平台对接,让消费者能够在“明厨亮灶”平台上直接举报投诉,以及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上海正计划用2-3年的时间在中型以上饭店、餐馆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全覆盖。据悉,快明年,在所有设备上开通现场投诉举报和食品安全满意度测评。
云端实时监控:造假超标无所遁形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已超过2400万的特大型消费城市,上海每天发生的食品生产及经营活动面广量大。如何优化监管模式,让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的同时,实现监管体系从“主动脉”到“毛细血管”的顺畅延伸?
布网是步。目前上海106个街镇已经实现了食品药品监管所全覆盖,完善了街镇的监管触角;四千多个村居普遍成立了食品安全联络员、信息员、协管员队伍,打通了监管的毛细血管。
而要让这张脉络清晰、结构缜密的网络通畅运行,更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据了解,上海市食药监快检室网格化管理平台在闵行区首先上线试点,区内街道、镇政府的基层监管所检测室和食品生产企业自检实验室的信息,以及中央厨房、桶饭盒饭生产企业的自检、快检信息实时上传至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系统的运行,杜绝了检测信息的人工干预与作假。检测结果与相关报告由食药监部门进行汇集分析,并可向市民进行公示。
此外,为加强食品生产、流通的实时监管,市食药监部门完善了食品生产移动监管信息系统,通过移动监管App现场录入检查结果,在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等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实时视频监控措施,让食材造假、农药超标无所遁形。
观点:“神器”终要靠监管责任心
“食品安全监管中大量运用科技手段,其意义在于,使问题发现机制更通畅”,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认为,科技支撑改变了以往依赖人力的监管模式,扩大了监管的覆盖面和效率,使得监管部门能够更加及时迅速地发现问题、判断症结、锁定关键环节、追究责任。
“无论是云监控还是可追溯,科技的发展并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朱如安也补充,科技协管虽然是发现问题的有力武器,但是解决问题还需要后续执法的跟进,再好的技术,再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朱如安表示,“更关键、更核心的问题是,监管部门对于公众食品安全是否怀揣一颗强烈的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