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或许成下一代制造业入口 2020年可达万亿水平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2016/11/9 16:08:1834192
市场想象空间广阔或成下一代制造业入口
“智能硬件”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新兴互联网终端产品。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同时推动着智能硬件创新创业的关键点,在2016年上海创博会的机器人生态馆,总能见到许多初高中学生好奇地摆弄着尺寸、大小各异的机器人模块,并亲自搭建机器人模型,与机器人进行互动。
在智能硬件行业,大家都认可市场上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创博会论坛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裁丁文武引用了这样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总销售额为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其中电子制造业11.1万亿,增长7.6%,软件服务业4.3万亿,增长16.6%。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出口额在2015年达到1.3万亿美元。同期,2015年中国生产手机18.1亿部,同比增长7.8%,微型计算机3.4亿台,彩电1.45亿台,增长14.9%。
但当下,智能硬件还处在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的过程。作为智能硬件供应链和孵化器的提供者,康敬伟表示:“今天刚好是智能硬件转型的步,今天的智能硬件可能都是很新、很炫,不怎么靠谱的东西,如果往后看5年、10年,我们身边每一件产品都是智能硬件,我们穿的鞋子、我们戴的眼镜、家里的灯、车钥匙,所有都连接在互联网上。它有思想,是互利相关的。在我们看来,智能硬件是下一代制造业的入口。也就是说,可能十年以后我们基本找不到任何一家制造业企业不生产智能硬件的。”
智能硬件大规模出现也是物联网的发展原动力
根据11月1日刚刚发布的《2015-2016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7500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5%。公众网络机器到机器(M2M)连接数突破1亿,占总量31%,成为大市场。
2015年以来,物联网设备与服务集成商、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IT企业、平台企业等主体依托传统优势,竞相布局物联网系统和平台,集聚优势资源提供系统化、综合性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打造开源生态圈。物联网市场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平台竞争、生态圈竞争,市场格局由碎片化走向聚合。
或许未来不仅仅是万物互联,而是还要与其他的平台进行打通。在可预见的范围里,除了机器与机器的连接之外,就应该是机器与平台的连接。比如智能冰箱可以与生鲜平台或者超市电商打通,冰箱可以根据预设的菜谱和家人需求下单,免去菜市场的奔波之苦。只有实现了跨平台的打通,才是真正的物联网。这种对功能要求的提高也对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排兵布阵,谁想得早、做得早,谁就有机会。
资本环境寒冬智能硬件企业该如何突围?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寒冬成为创投圈里的共识。融资速度的放缓、投资人出手的犹豫,让不少企业面临荒野求生。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总投资额快速增长,较2013年增长503%,2015年第三季度投资额则大幅下滑,其中,智能硬件行业投资额较前两季度有大幅度的下降,季度为40亿元,第二季度为45.4亿元,第三季度则为5.7亿元。2013年、2014年、2015年种子天使投资事件的数量分别为37、54、50,A轮投资事件的数量为25、64、47。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投资数量都可以看出,资本趋冷的态势已经显现。
在趋冷的资本环境下,O2O、生鲜电商等多个行业遭受严峻考验,也包括智能硬件。今年3月,获得千万元A轮融资的大可乐手机宣布因为资金链断裂正式结束其业务。创始人丁秀洪坦言,行业的竞争已经转移到资本的竞赛,公司终没有挺过去导致失败。今年7月,智能骑行公司——骑遇在经历过5个月积累10万用户的辉煌后,因为资金难以为继而倒下。
如今,经济都面临普遍下滑态势,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所蕴含的金融风险在上升,“谨慎的资本态度或将成为常态”,这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如何在资本寒冬中活下来并成功突围,成为硬件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对于硬件厂商而言,技术就是灵魂,专注技术创新、认真打磨产品的同时,经营好自己的“家底”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