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目以待 无人驾驶产生效应将超乎你所想象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 2016/6/6 17:59:0013538
无人车的定义
无人驾驶车,也可以称作自动驾驶车,是一种综合了各项技术,以自动驾驶的方式取代了驾驶员的角色,不需人类指示即可自行导航带领乘客前往目的地。颠覆了以往需要有驾驶员的惯例,未来的无人车在外观上是否也会有所突破呢?前些日子在瑞士日内瓦车??展(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上亮相的无人车款“Shiwa”正是以日本的折纸技术,改变了大家以往对车体的认知。
从1920年代开始了自动驾驶车的试验之旅,真正比较有看头是从1950年代开展一路到了今天。个可以被称为自动驾驶的车辆出现在1980年代,分别是1984年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Navlab和ALV的计划案,以及1987年Mercedes-Benz和Bundeswehr University Munich’s Eureka Prometheus Project的计划案。自此之后,大量的公司和研究单位,包括Benz、GeneralMotors、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AutolivInc、Bosch、Nissan、Toyota、Audi、Volvo、Vislab from University of Parma、Oxford University和Google着手研发样板。2015年,Google实际让无人车在道路上运行进行评测。
汽车产业的危机亦或是转机
根据PWC的调查,目前汽车产业市场分布不均,诸如北美、欧洲、印度、中国、南美、俄国等几个指标市场的销售量状况不一。对于汽车产业而言,该产业正被三股势力推进改变的动能:
一、顾客的需求改变:顾客希望汽车价格越低越好,并具有差异化,也希望车厂能提供其他服务。
二、法律对于安全和能源的要求:近年来车厂爆发的造假案,对生态造成负面冲击,未来政府将采用更严格的法规,避免类似事件重蹈覆辙。
三、资讯和数据可以取得: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车厂将如何善用这些资料进行无人车下一阶段的推展。
汇整了三股势力,对于汽车产业会有以下影响:增加电子和软体内容、不同的产品组合因应法规需要、下个阶段的平台模组化以及零售产业的调整等改变。究竟无人车对于汽车厂商的销售量是正面或负面影响,恐怕需要时间验证。以下简介各大厂的无人车发展程度:
▲汽车市场分布不均匀
身为德国百年企业的BMW,目标是藉由增加软体研发人员的数量,增强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慧汽车大脑计划;日产Nissan预计在2016年8月推出能在高速公路上自动驾驶的市售车,进一步达成让自驾车商业化的目标;瑞典大厂Volvo近日宣布其目标,预计在2019年推出*电动车,并在2025年销售量达到100万辆的门槛。除此之外,也将在中国大陆安排100辆自动驾驶车在路上实测;中国方面,分别有阿里巴巴、百度组合成的汽车合资公司,以及腾讯、鸿海、中国和谐组成的和谐富腾。和谐富腾将发展自动驾驶车视为其主要攻略,并积极从各大公司挖角,例如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Tesla等大厂。Audi已在2015年初进行实测,目前更瞄准亚洲市场在2013年于北京成立Audi亚洲研发中心(AudiR&DCenter Asia)。
科技大厂抢攻传统车厂大饼
科技大厂诸如Google、Apple、脸书纷纷投入无人车技术的研发。相较传统车厂,科技大厂为何会积极抢进无人车的市场呢?除了无人车前景看好以外,科技大厂本身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一、纯熟的软体技术:感测器是无人车发展的重要关键,感知到车体和外界的关系进行反应的技术是传统车厂发展无人车时遇到的瓶颈,科技大厂本身具备此技术,相对传统车厂可以更快回应市场需求。
二、强大的地图支援系统:无人驾驶利用电脑系统判断出发地和目的地,Google的地图让汽车可以避开壅塞道路,提升驾车品质。
三、广泛的科学研究领域:研究领域多元,有助于跨领于的交流。
四、公司备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科技大厂的研发团队,网罗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手。
苹果现在积极发展无人车
Google的无人车(Google drivelesscar)为全自动驾驶模式,利用照相机、雷达感测器和雷射测距机感应车体周围的环境。2012年加州州长签核,同意让Google的无人车在加州运行,目前累计已行驶48万哩。不过Google无人车于2016年2月发生和巴士相撞的意外,也让大众质疑其安全性。Apple已积极成立相关部门,正在努力打造一款代号为Titan的电动车,朝无人车的目标迈进,并展开挖角动作。
除了专攻硬体外,Intel也努力布局软体面。“无人车”加上“物联网”的技术,可以创造出“车联网”的效果。车联网的威力持续发酵。车联网为一种整合了人、车、路和环境的技术,利用贴在车上的电子标签,可以达到交通事故管理、电子收费、远程监控、导航路线规划、车辆防盗等功用。看好车联网的趋势,Intel收购了Yogitech,协助Intel在车联网上的布局。
车联网为“汽车移动物联网技术”的佳应用,目标是监管所有车辆。整个系统结合了“端”、“管”和“云”,利用车体上备有的智慧感测器,确保车与车、人与车、车与路、车与网之间的互动,并将数据回传至云端平台,达到控制的效果。车联网的应用广泛,包括事故前或后的安全保护,或是不定期回传讯息至平台进行事故的管理,甚或是车辆调度、ETC、结合多元娱乐等的应用。
政府订立无人车规范
奥巴马极力推动“21世纪的运输系统”
因应无人车的趋势,各国纷纷制定应对政策。以美国为例,奥巴马在任期内的后一年,预计从2017年的财政预算中拨出40亿,在未来10年投入40亿美元推行自动驾驶车育成计划,试图“打造21世纪的运输系统”。无人驾驶是个伪命题?
Gartner以不断强调“炒作周期”的概念,意指引起大众兴趣的新技术,若短期内由于无法商品化或进军市场,将会让消费者陷入了失望回圈。根据该机构2015年的调查,无人驾驶车此项技术高居炒作周期的,无论无人车何时可以真正在市场上站稳脚步,我们可以设想无人车可能会在未来带来以下正、负面影响。
无人车带来的正面影响:改善运输系统、解决司机荒
高密度城市常有的交通问题改怎么解决呢?也许打造出一套全新系统的交通运输系统是不错的选择。TeslaCEO马斯克和先前提出“第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Hyperloop计划相呼应,提出了未来交通的愿景。城市中的居民,可以透过呼叫无人驾驶车系统,将自己送往*地点。比佛利市也通过提案,要建立以无人车为架构的交通运输建设。无人车将彻底改变交通系统的梦,也许不再遥不可及。
交通壅塞是每个政府都想改善的问题
焦点回到中国台湾,公车司机的薪水即便开出4万到7万的月薪,高出一般大学生毕业起薪的22K,仍然苦无人应征,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台湾的中南部。分析司机荒的原因,不外乎工时长及投诉案件多。以工时长为例,看似丰厚的薪水,其实和长时间付出劳动力有正向相关。另外,频繁的客诉事件也让司机身心俱疲。这几年陆客来台观光的上涨的趋势,造成游览车司机需求的大增,也形成了针对公司司机产生的跳槽拉力。无人车将驾驶的功能省略,对于公车运输系统而言,可以省去庞大的招募及训练费用。
无人车带来的负面影响:道德争议、安全度待检验、法规制定
无人车的道德争议是大家常关注的议题。举例来说,当你身为无人车的主人,正当车辆在路上急速行驶时,眼看即将撞上前方的一群路人,究竟此时无人车该继续直冲,或者转弯撞上旁边的护栏让车内的车主身亡。在“伤害少人”的前提之下,无人车应该转弯撞上护栏,但购买一台会将车主置于死地的车在情理上明显说不通,也有可能进一步拉低无人车的销量,究竟道德两难是否有解决方案呢?
解读无人车:无人驾驶将引发汽车产业变革
无人车的未来还有许多待解决的议题
另外,无人车的安全性是另一大隐忧。交通事故的原因多半来自人为疏失,看似利用无人车的技术可以排除人为疏失,但无人车真的有办法达到零事故的目标吗?根据Google向美国加州车辆管理局(DMV)申报的无人车测试结果来看,过去一年因为系统问题需要人为接手的情形共发生了272次。探究这之间的生成,Google不断澄清出事原因并非来自无人车,而是道路上其他车辆而起。
若要有效免除无人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将会牵动相关法规的修正或制定。针对无人车,各国正研拟可行的法规,厘清责任的归属。在无人车能完全上路之前,2015年底加利福尼亚州机动车管理局(Thestate‘s Department of MotorVehicles)的草拟法规当中严格载明自动汽车驾驶车内必须有真人乘坐,因应突发状况随时接手。自动驾驶车将以自动化的驾驶方式取代传统由人驾车的行为,然而驾驶可能因为高估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在驾车时转做其他事情,例如车上性爱。
放眼,美国已有四周通过法令允许自动驾驶车的运行,分别是内华达州、加州、佛罗里达和密西根。欧洲的比利时、法国、义大利和英国等国,纷纷计划要用无人驾驶车打造全新的交通系统,甚至在德国、荷兰和西班牙已允许无人车在街道上实测。
无人车效应远超乎预期
汽车产业供应链从上游到下游,甚或是倚靠汽车作为获利工具的产??业,皆会因为无人车发展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车险供应商、汽车产业供应链、计程车司机、Uber都会受到冲击。以保险业为例,无人车的目标是降低车祸发生率,连带也会影响到车主的投保意愿,据推算会让保险业减少6,000亿元的收入。
当无人车变成主流,未来世界的样貌究竟为何?过去以车子为生产工具的行业,例如计程车司机、物流业的送货员等的劳动力,都会被释放出来。交通的便利性提升,让过去行动受限制的人(例如:身心障碍人士),可以进一步享受到各种服务。
无人车的浪潮之下,Uber和中国台湾大车队的载客服务预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对此现象,Uber也表示他们的长期规划是要以无人车取代司机的角色。反观中国台湾大车队,将更专注经营“司机”这项竞争优势,以垂直整合的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增加营收(例如:广告、汽车保修、快递、租售车等)。甚或是因应中国台湾计程车行业的总量管制,推行副品牌“城市卫星”,结合妇协、大爱、泛亚等同业扩大客群。
宏观面而言,交通系统会彻底地被颠覆。由于自动化控制,道路上不会有交通号志的指引,也不再有塞车问题。没有了交通号志,交通警察、道路管理等政府单位也会适时做出调整。交通系统的进一步整合,可能会把高铁、捷运、火车、汽车等大众和私人运输设施合并提供。然而,交通系统的全面整合,也可能成为恐怖攻击的目标。无人车带来的效应远超乎大家预期,欢迎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