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 统筹规划少走弯路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5/2/4 10:27:2754518
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个阶段是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实现数字化,才能谈智慧化的问题。从服务性来说,城市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数字化为关键;第二阶段是融合的智慧城市建设阶段,将来源于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基础性的互联和互动挖掘,籍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第三阶段是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表现。
据统计,目前我国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北京、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广东、陕西、宁夏等10多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省级总体规划。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部分省份提出构建智慧城市群落,如广东省提出打造“珠三角智慧城市群”,陕西省提出到2017年基本建成“关中智慧城市群”。各地智慧城市从初对概念的追捧、对系统和平台建设的喧嚣,逐步进入更加强调体制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深化资源利用和共享协同、凸显为民惠企服务实效、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的新阶段。
把握关键,少走弯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走的是特色发展之路,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发展思路也有所不一,虽然可以借鉴其它国家或城市经验,但主要还是要一步步进行摸索实验,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把握好关键点才会使建设过程少走弯路。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是全局性的,长远性的,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整合个部门力量,统一思想,使智慧城市建设贴近本城市的发展需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步一步来,闭门造车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内外,还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要回归到城市本身,从城市建设角度看智慧,而不是从智慧角度看城市。物联网的出现给城市建设确实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传感器、各种网络把真实世界虚拟成了数字世界,使人们可以“坐在屋中观天下”。但光有这些数据还不够,以技术为出发点的城市建设终可能导致建设结果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或者建设了先进的系统但与城市发展阶段不相吻合,从而背离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本意。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平台,高质量的社会保障设施,较全面的信息收集系统,在智慧城市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基础支撑是信息技术,数据整合、共享是关键,数据采集、安全是保障,数据的存储、使用是根本。没有统一整合的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城建设只能是分立的行业智慧孤岛。
第四,需要改变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不正确的政绩观。
第五、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的整合、协同、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
后,信息安全将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难题。海量信息数据的搜集存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须,同时也让信息数据处于安全风险之中。没有安全的数据就没有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发展,只有数据安全有保障,才能使智慧城市管理成为可能。
统筹规划,合理把握运营方式
智慧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信息化的广泛交叉与深度融合,其涉及面宽、结构复杂,需要城市建设与信息化技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除了明确和把握城市建设的关键,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此投资运营模式也十分重要。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运营模式将向企业转变,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将如何运营呢?
(一)拓宽投融资渠道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只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很难满足,谋求更多的投融资渠道、确立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的具体特点,需要广开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政府扶持资金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建设。
对于政务型、涉密要求高、投资规模不大、运营维护成本较低的建设运营项目,政府可以独立投资,其盈利模式为非营利,主要用于政务与公共服务。对于共享要求、专业性要求、涉密要求和公共性较高的建设运营项目,建议采用政府投资、企业建设和运营的模式,其盈利模式以非营利为主,政府向建设运营企业购买服务,企业也可结合小部分广告、用户收费或增值应用获益。对于投资规模大、公益性质强、专业运营和维护要求高的项目,建议政府企业共同投资、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其盈利模式以免费服务和增值服务相结合,政府向建设运营企业提供一定补贴,并出台相关扶持激励政策,企业可结合增值服务获得市场化收入。对于资金投入量多、政府控制性强、公共服务性大、开发准备期长、专业管理难度大、投资运营期长、收益比较稳定的项目,建议采用政府牵头BOT模式,其运作机制是通过市场化运作完成项目建设,并获取经营收益偿还项目贷款本息,支付运营成本,收回投资者资本金,并获取合理的商业利润。对于涉密要求不高、投资规模灵活、运营维护要求中等、直接面向公众、应用内容丰富的建设运营项目,建议由企业负责投资建设运营,其盈利方式为纯粹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取经营利润,主要用于易被市场买单的公共服务。
(二)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运营模式
当前这个时代正全面接受着互联网思维的洗礼,银行、证券、保险、制造业、零售等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也都因受到互联网行业的挑战而进行革新。采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智慧城市,就是采用互联网的规律和手段来思考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中心要以百姓为本,打造百姓满意的智慧型城市。
在盈利方式上,引入互联网思维的盈利思路,创新项目商业运营模式,对于可以市场化的项目加强具体项目的商业运作模式可行性研究,增强项目自身造血功能,使项目建成后能快速持续收回成本;比如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或者短期免费、长期收费,或者对百姓免费、转嫁收费等。运用大数据思维,将城市非涉密数据有条件地开放,鼓励企业基于开放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挖掘出大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为百姓提供更为智能和便利的服务。为使智慧城市投入的资金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在城市建设中,运用互联网的思想,开展百姓需求调查,了解百姓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将有限的“好钢”(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避免建设中出现“烂尾楼”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较多、工程项目较复杂、建设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是长期运营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给建设城市的经济实力带来巨大的挑战。智慧城市由于资金保障不充分、投融资机制和重大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很有可能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为继,出现类似工程建设中的“烂尾楼”现象。这种现象已经在全国的部分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苗头,前期规划的项目工期缓慢或停工,一些项目甚至出现招标时无人投标、中标后无人施工的局面,智慧城市建设停步不前。
在经济实力并不雄厚的条件下,在智慧城市各信息化项目立项前,应先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合适的角度切入智慧城市领域,切忌大而全、宽而广的设计思路,要分步骤、有计划地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应建立智慧城市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具有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的企业、社会机构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应建立项目资金统一管理制度,有效加强资金监管,明确资金使用来源和去向,力争做到集约、节约建设。
(四)建设过程循序渐进
智慧城市建设应循序渐进,避免贪大求全。如果一个城市的领导仅仅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在建设目的不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很容易与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展理念相悖,偏离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各个智慧城市建设都应从城市自身的发展现状出发,围绕满足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的需求,寻求合适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大限度地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为当地居民在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方便便捷的服务。
智慧城市的各建设项目之间可以排出优先顺序,对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优先选择。对经济效益不好、社会效益不明显的项目,慎重选择。有企业投资的项目优先建设,资金充足的项目优先建设,资金不足的项目慎重选择。风险较小、效果明显的项目优先建设,风险较大、效果一般的项目慎重选择。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紧迫需求的项目优先选择,锦上添花的政绩工程项目慎重选择。不能把智慧城市建设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在众多的智慧城市工程项目中,要找到比较容易取得实效的突破口,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结语: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考验,而这些挫折和考验也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为实现终目标积累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当保持清晰地头脑,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进行统筹规划,防止无序发展和盲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