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各地登陆 打造现代化城市枢纽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 2015/1/4 16:08:232955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成为人们的交通运输与代步工具,车辆逐年上涨,行之有效的管理车辆,维护道路安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一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能交通的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地面交通形成全面、实时、准确、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正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管理的必要手段。
智慧城市建设中50个专项中有智慧交通专项,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车联网,不增加城市道路面积也可以大幅提升交通的出行量,增加我们驾驶者整个出行动效率。也带动绿色交通的出现。
苏州:公交车全部安装GPS智能交通系统
“您已超速行驶,请注意安全。”“前方路段拥堵。”“前方车距太远,请加速。”……到今年9月份,市民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可能会听到这样一些对司机师傅的提醒。公交车又没有“千里眼”也没有“顺风耳”,怎么会“看到、听到”远处发生的事情呢,这都要归功于GPS。据了解,全市的公交车将在今年9月份全部装上GPS。
公交车安装了GPS系统,调度员就像长了“千里眼”“顺风耳”,能远程监控调度,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客管处表示。比如从监控系统上看到两个点离得近,就说明两辆公交车的车距有问题,其前后车辆就有可能脱班,造成让乘客久等的情况。于是,即对该车发出“加速”指令,不一会两辆车便拉开了距离。同时,司机的“小动作”也没能逃过GPS“千里眼”的监视。司机不小心开快了点,一下就被“千里眼”“揪”了出来:“超速行驶,请减速慢行。”这一提醒,司机马上把速度放慢下来。
目前,苏州已经在公交快线1号车上安装了GPS系统,根据规划,到今年9月份,苏城所有的公交车上都将安装上GPS系统。这样,苏州公交车的车距、车速和安全等方面更有保障了。
上海:打造智慧交通实验田
上海是我国信息化程度高的城市,2014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启动,在全国*指导意义,其中完善的交通智能系统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内车辆总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人们为交通阻塞以及交通事故而焦虑,上海松江公路局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通过的显示技术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为上海智慧城市建立、实时准确、的综合运输系统,打造“保障安全、提率、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的智慧大道。
上海的智慧交通发展通过十多年我们处在国内的水平,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是中国现在城市交通信息资源集中度高。出行智慧APP和出行热线为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和空间,我们接下来正在打造牵手大的互联网企业,和国家的团队组合起来,做全国的互联网,位置网和导航产业落地的这样一个中心,把它发展起来。小卫星和商业卫星,现在北斗已经正式成为的无线通讯网的路网,接下来会覆盖全中国,向亚太地区转换,相信北斗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在这个领域里面,正在落地的就是信息基础设施的落地,以及消费的产品的开发落地。位置网加车联网,这个是全口径的车联网,道路交通网做成三网合一做上海的智慧出行系统。并不是找一个路径的直线而是时间的短距离,而且是动态的,时时给你优化,出行的感受会很好。
随着智能交通信息化程度的升级,在视频监控的基础上,还将进一步搭载流量监测系统、电子警察管理系统等,满足指挥调度、提率、规范交通行为、快速实施救援等需求。上海在智慧交通,智慧车联网发展上,成为全国一个很好的试验地,创新模板。
沈阳:编织智能交通管理网
沈阳市使用电子警察、治安卡口、电子眼、交通诱导电子屏等智能交通工具齐上阵,编织了一张紧密的智能管理交通网。
◎经验型管理向科技效益型管理
今年,沈阳市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交通安全设施、科技管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使得全市交通安全设施覆盖水平和交通科技系统的基础建设较往年有了显著提高。在缓堵保畅、应急处置、秩序管理、车辆缉查、隐患整治等工作中,充分体现出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优势作用,实现了交通管理由经验型管理向科技效益型管理的根本性转变。
◎区间测速电子警察更具科学性、公正性
超速行驶是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2014年,在京哈高速、丹阜高速等具备条件的高速公路上开通了17段区间测速电子警察。和传统的定点测速类电子警察相比,区间测速电子警察更具科学性、公正性。车辆是否超速,可对区间段内机动行驶速度进行全程有效监管,真正达到降车速、保安全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目标。
目前,沈阳市已建成1852处路口信号灯岗,增加的交通信号灯及时获取路面道路交通流量信息,并通过数据信息模型算法自动分析得出交通通行情况数据,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交通参与者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如今,智能交通已经成为车时代的产物与*的一部分,面对日益增多的车辆,交通秩序混乱、对于违法交通行为的管理等,智能交通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城市走向现代化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维护交通安全与秩序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文来源:新浪汽车 物联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