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各有优劣市场前景大 转变模式是关键
- 来源:新科技
- 2014/10/8 14:22:261825
生物识别,作为一种既熟悉又神秘的高新科技,近些年来,凭借其自身的优势与特点,逐渐成为了安防、门禁等相关领域的主流应用。之所以用到“相关”这个词,是因为从出现到应用,生物识别或许早已不该仅仅局限于安防、门禁这类“硬植入”的应用。在移动互联技术和云计算全面发展的当下,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兴产业,本着更加安全和方便的识别方式,生物识别或许该有更好、更广的智能应用模式。
生物识别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报告显示,2007-2013年,生物识别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2%左右,预计到2020年生物识别的智能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250亿美元。无论是VC、跨国公司、上市公司还是政府、民营企业,都对这一有着千亿商机的红海市场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预期。随着一些科研企业的不断颠覆,或许这一市场正慢慢被一些*打开。当然,一切的想象都很丰满,市场法则才是检验的标准,商场就像牌局,利润红海从来不会等在那里,如何打好手中的牌才是关键。
各类生物识别的优劣势不同
从出现到应用,生物识别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关于技术稳定性、实用性和可靠性的讨论也没间断过,各自的优劣势也造就了当前技术发展方向的摆动。比如,对指纹识别来说,大多数指纹识别装置对于验证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手指的湿度,清洁度等都有着敏感的体现,且对于脱皮、破损指纹也都难以进行相应的确认。
而对于虹膜识别来说,虽然在印证方式,以及相应的稳定性上要稍稍高于指纹识别。但是对于眼镜出现红肿,或者一些特殊病症下,同样会遭到不可避免的影响。
至于人脸识别,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面临指纹或者虹膜识别的尴尬,但是对于长时间下的人脸变化,或者胡须等特征的变化时,却依然难以保证设备验证准确的始终如一。
而作为一种真正‘活体’的识别技术,手掌静脉识别从无论是从技术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胜过其它识别技术,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着当前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前沿代表。俄罗斯总统普京、德国总理默克尔体验掌静脉门禁以及瑞典的手掌静脉支付便是有力的佐证。
在手掌静脉识别技术基础上全新融入移动互联技术和云计算,不仅能直接与PC/服务器对联实现掌静脉识别设备的零编程应用,其增设的wifi和蓝牙功能还能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管理。智能休眠、文字-语音转换等功能也塑造了更好人机交互体验。重要的还是提供了完善的应用开发包,其他行业应用开发商无需掌握复杂的生物识别技术专业知识就能直接对接开发使用。这种颠覆性的创新模式无疑向大家展示了生物识别传统模式下的新出路,同时也向大家展示了传统识别模式的生命力。
销售模式和价格是新产品的关键
对于一款新产品来说,除了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颖之外,销售模式和价格往往也是产品的硬伤。市场在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的之后,产品以产定销的思路已经行不通,有着多年经验的研发团队当然也深知这点,除了直接销售智能化的产品之外,其中的两大核心部件掌静脉传感仪和核心板卡同样能为其他行业提供,毕竟各个行业的迫切需求点不尽相同,按需供货的灵活销售模式才能俘获更多用户的芳心,同时在产品的配置上用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虽然对于生物识别来说,技术的成熟和模式的创新还有很多的地方有待完善,而且这种“颠覆式的创新”也才刚刚开始,但是这种转型所带来的思考,却是领域发展中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