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未来智能高清能否掀起轨交安防应用热潮

——智能掀轨交安防应用热潮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3/12/27 10:24:271773
  【中国安防展览网企业关注】据相关统计,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过去十年内已经全面从一线城市往二线城市普及,不仅北上广深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了1500公里,所有的东部省会城市都已建成了地铁,更有几十个东部地级市和西部省会城市规划和在建城市轨道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新建成70余条轨道线路,届时全国的轨道交通总线路超过100条,运营里程超过10000公里。轨道交通近年来在我国大范围兴起,行业建设的同时也带动力智能安防设备的市场需求。
  
  轨道交通安全监控模式
  
  从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的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是以下两种:一种是统一建设,分级权限,公安和运营共享前端摄像机;另一种是分开建设,统一接入。根据运营业主和公安不同的需求,建设不同的监控点,运营点位需要接入到公安监控系统中,分开管理和维护。现阶段,第二种模式普遍存在。
  
  从效果来看,二者各有利弊,前者可以大程度节省系统的投入资金,运营业主能预览跟运营有关的监控点,点位少,方便快捷,保障各业务顺利进行。公安能预览所有监控点,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抓捕**,后期根据录像调查取证;后者由于运营的图像输出至公安部门,公安同时增设部分摄像机,运营不能观看,能保证公安使用图像的保密性。
  
  专有通信和警用通信这两套系统并存,从长远来看,会有一定的浪费情况,但系统监控有保障,两套系统互相不影响,安全性提高。随着系统设备价格的降低,系统集成度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后的趋势可能会是统一建设,分权限管理。
  
  面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情况,如何大程度发挥系统的作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全防范技术部何伟指出:“要明确安全防范系统的主要使用单位是哪个部门。运营部门关心的是列车运营和乘客的安全,关注侧重点是车站的站台和区间;而公安部门则关注的是公共区域的安全,主要是出入口、闸机、通道、站厅以及其他重要的公共部位,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公安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寻找破案线索。”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似乎公安部门关注的部位更多,应用也更广。建议在轨道交通建设时,应以公安部门使用为主,运营使用为辅,合理分配资源,避免重复投入,降低建设成本。
  
  轨道交通安防维护手段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虽在设计、建设模式上有所区别,但安防系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都很大,为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安防系统的运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据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设备工程师魏绍明透露,目前轨道交通安防系统运维都是比较成熟的,基本是24小时开机,出现问题就维护。
  
  在轨道交通安防系统运维过程中,是否可以通过一些科学合理的手段来检测安防设备的运行状态,防范系统故障的发生?在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解决方案经理孔令鑫看来:“要保证设备长时间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行,首先需要设备有优异的可靠性,其次,需要一套智能运维管理系统,以对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掌控。”
  
  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他引入MTBF概念,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即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是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它是衡量一个产品(尤其是电器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单位为小时。它反映了产品的时间质量,是体现产品在规定时间内保持功能的一种能力。
  
  目前,已有安防厂商推出了设备可靠性测试方法,如HALT(超加速寿命测试)来模仿日常环境加速对设备的老化,通过一系列稳定性测试,计算出设备的MTBF。如大华股份在轨道交通行业中使用的枪式摄像机的平均MTBF已达300,000小时。
  
  未来:高清智能应用能否开辟轨交安防一片天
    
  行业人士透露,国内轨道交通在技防手段上并不逊色于欧美国家,甚至有潮流的趋势。随着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需求,其中,高清摄像机和智能分析备受瞩目。大目前新建的轨道交通项目中都已经开始全面实现高清化。虽然各个项目的实现方案稍有不同,但目前广泛的高清化方向还是通过IP技术来实现高清化。
  
  高清摄像机在新建设的CCTV系统中已经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国家政策没有强制要求一定要配备高清摄像机,高清用得不是很多,主要还得考虑造价和性价比的问题。去年之前的标书基本是标清的,而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现在基本都高清的,标书已经说明必须采用高清摄像头(1080p)。
  
  高清旋风掀起阵阵浪潮,而智能分析仿佛就像一道光线划过黑夜,给人以无尽遐想,同样渐渐成为行业应用新宠。由于智能分析技术较为先进,在前几年的轨道交通系统中几乎看不到。目前新建的系统中,业主都有智能分析技术的需求。常见的智能化应用包括人群密度警示系统、人脸识别系统、人脸抓拍技术等。
  
  然而,理想总是和现实相悖,智能分析在地铁的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在地铁人流量大的情况下,视频分析处理能力不够,无法满足地铁运营方的要求。随着技术的完善,未来是否可期?对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安全防范技术部何伟预测:“智能分析技术的应用与我国轨道交通的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有的还有很长的距离,如人脸识别、滞留物的检测报警等。如何面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高密度人流实现智能视频技术,是从业单位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来,由于地铁逆行造成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据了解,目前只能对其进行视频监控,但误报率较大,多少显得“有心无力”。未来,如何有效对地铁高峰时客流拥堵情况以及电扶梯逆行或停止进行检测,保障乘客安全,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系数,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值得我们关注。

上一篇:行业需求稳步提高 NVR网络高清化发展成必然

下一篇:智能家居产业稳步前行离不开国家支持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