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卡及其衍生行业标准的发展概况
- 来源:卡技术与安全
- 2013/11/13 11:38:022146
智能卡行业PBOC3.0标准
201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3.0)》(以下简称PBOC3.0),PBOC3.0是在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颁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以下简称PBOC2.0)基础上,经业内专家多次研讨并不断修订、补充完善而成,此次升级适应了银行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为金融IC卡进一步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推进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服务民生的水平有重要意义。
1997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借鉴有关标准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金融应用需求,
发布了《中国的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1.0》,后来业内把此规范称作PBOC1.0。从内容上看,PBOC1.0规范定义了电子钱包/电子存折应用,规定了卡片和终端的接口、卡片本身的技术指标、应用相关的交易流程和终端的技术要求等。
为满足金融IC应用发展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于2003年启动PBOC1.0规范修订工作
补充完善电子钱包/存折应用,增加了与EMV2000标准兼容的借记/贷记应用,增补了非接触式IC卡电气协议特性、电子钱包扩展应用、借记/贷记应用个人化指南等内容,并在2005年3月颁布了PBOC2.0规范。
为推动金融IC卡在小额支付和快速支付领域的应用,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5月发布
PBOC2.0规范2010版。该规范共13个部分,增加了非接触支付、基于借记贷记的电子现金等内容,以满足小额的快速支付的市场需求。
为适应我国社会安全支付的需要,推动金融IC卡的健康发展,2011年3月15日,中
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表示“十二五”期间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金融IC卡应用,以促进中国银行卡的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人民银行也提出了IC卡受理环境改造和银行发卡的时间表,这标志着国内金融IC卡迁移开始全面推进,IC卡迁移进入关键时期。经过近三年的努力,PBOC3.0规范应运而生,由人民银行于2013年2月正式颁布实施。
2013年5月,中国银联加入了芯片卡标准化组织(简称EMVCo),这进一步推动
了芯片卡标准的开发和实施,并促进银联金融IC卡在发行和受理。此前,中国银联已在银联金融IC卡、移动支付、支付安全、金融信息交换等技术标准的化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可视金融IC卡及其标准的出台
2013年09月16日,建行信用卡中心推出龙卡数字显示信用卡。一天后,交通银行于09月17日推出太平洋可视卡。
可视银行卡采用了LCD或电子纸显示技术,其内置电池可支持至少7000次显示。可视银行卡的厚度与普通银行卡一致。小小一张银行卡,装上了显示屏和数字键盘,标志着我国信用卡在数字显示技术和制卡工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此技术有效解决了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持卡人交易密码被非法摄像头、钓鱼网站等工具截获而引发客户资金损失的问题。未来,可视卡作为金融IC卡基础上的增值产品,为多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实现提供了创新平台和技术支撑。在此之前,《中国银联IC卡技术规范——产品规范第8部分可视金融IC卡规范》已推出。
移动支付领域新进展
2013年6月9日,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联合推出了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系统互联的移动支付平台及手机钱包业务,国内实现银行与通信业间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手机钱包”应用将加速移动支付产业规模发展。
2013年7月19日,中国移动公司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发布“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应用。此前,深圳、重庆、程度、广州、长沙等城市在超市、公交、校园、经典门票等方面均有小额支付试点。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份启动了电子现金跨行圈存试点,选择上海等5个城市,首先在ATM自助终端上实现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后续将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几乎同期,中国银联宣布,银联移动支付SD卡技术贵发成为安全数字卡联盟(简称SDA)智能卡标准。这是中国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技术规范首获方面的采纳,标志着中国银联在标准化方面取得又一重要进展。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支付业务统计指标》金融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发布不仅填补了金融业空白,同时使我国在实现了支付业务统计指标标准化。
2013年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IC卡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全国推广发布会。
电子现金是基于金融IC卡借记和贷记应用实现的小额支付功能,交易规则参照日常使用的现金。圈存即指金融IC卡持卡人将其银行账户上的资金划转到金融IC卡电子现金支付工具中的过程。相比传统磁条卡,IC卡有独立的CPU和存储,以及芯片加密技术,所以不易伪造,安全性高。李晓枫表示,欧洲在推广IC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它能够在多个行业应用。这一优点也是要大力推广IC卡的原因。
2011年3月,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启动金融IC卡推广工作。截至2013年8月,全国累计发卡3.4亿张,ATM和POS机受理改造环境改造基本完成。金融IC卡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在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城市管理、生活服务、企业服务等领域实现突破。但由于具备电子现金圈存功能的自助终端较少,且商业银行的自助终端尚不能实现跨银行圈存,持卡人还不能方便地实现电子现金充值。因此,人民银行协调各银行业机构,通过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推进电子现金跨行圈存工作。
RFID与物联网领域发展概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近日发布了GB/T29768-2013《信息技术射频识别800/900MHz空中接口协议》(即:RFID新国标)面世的消息,这对于RFID产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新国标的出台将解决相关领域国标确实的尴尬局面,对行业标准的制定也将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同时,也可改变以往技术产品无法实现接口统一的难题,对市场起到规范作用。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博览会上发布的《2013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中了解到,自无锡1999年提出“感知中国”概念以来,4年间,从中央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物联网规划密集出台;4年间,各级物联网专项基金相继启动,新一轮物联网专项基金有望翻番;4年间,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初步预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将累计超过7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将达到数万亿元。
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该计划包含了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应用推广、产业支撑、商业模式、安全保障、政府扶持、法律法规、人才培养10个专项行动计划。在应用推广方面,计划提出要推动电信运营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行动计划设立了各个领域从2013年到201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在顶层设计方面,我国将初步实现部门、行业、区域、军地之间的物联网发展相互协调,以及物联网应用推广、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频谱资源分配等相互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环节协调发展、协同推进、相互支撑的发展效应;将同步推进国内标准化工作,争取在标准化组织/电工委员会和电信联盟等组织中取得实质性突破。
在技术研发方面,将突破智能传感器、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与智能信息管理、行业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融合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形成我国自主的物联网产业链,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核心竞争力;将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创新载体,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紧密结合,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在应用推广专项行动计划中,到2015年,我国将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推广。
通过应用示范和应用推广,形成一批物联网综合集成应用的典型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物联网应用水平,使物联网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该计划特别提出,要推动电信运营等企业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建立鼓励多元资本公平进入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积极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服务,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
城市互联互通规划
城市一卡通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3年初,国务院颁布《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移动支付体系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加快其在城市不同交通方式中的应用。加快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实现跨市域公共交通“一卡通”的互联互通。
2013年年内,天津、沈阳、福州、南昌、三亚等20余个城市将加入公交“一卡通”互联平台,市民持卡可在全国30多个城市内乘坐公交车,部分城市内还可享受乘坐轮渡、租赁自行车的服务。届时,全国实现异地刷卡的城市可达30多个。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应用城市将达到60个。
2013年4月1日和10月31日,新加入“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城市将分两批实现异地刷卡。截止2013年1月7日,全国已有160多个城市申请使用统一密钥系统的“一卡通”,发卡量已超过3.1亿张。“这些城市的‘一卡通’密码体系相同,为以后加入异地刷卡打下技术基础。”
总结
“三流企业做市场,二流企业做品牌,企业做标准”。
“科学技术标准的水平与影响事关国家信息安全”。
由此可见,无论从企业角度看标准,还是从国家安全的大局出发考虑,标准的形成与制定、标准发展在市场中的位置均不容忽视。相信,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下一个世界标准日到来之时,我们会收获更多有关行业标准发展的喜悦!让我们一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