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视频监控系统发力 构建中国特色智慧城市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3/7/31 10:54:212520
  【中国安防展览网 智慧城市】 2013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公安部等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于7月22日报请国务院发布。会议强调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具有中国特色,那么,安防如何构建智慧城市大脑,为智慧城市建设添彩?
  
  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
  
  在2013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顾大伟认为,中国要搞智慧城市,就一定要搞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智慧城市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资源的协作开发和利用水平,增强城市聚集经济、人口的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城市运行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推动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要坚持机制创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广泛聚合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在资金、技术、产业方面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专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服务及其服务外包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建设智慧城市还要注重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潜能,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提高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鼓励城市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则指出,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城市信息化向(即智能化)发展的表现。中国不同地域的城市,信息化发展状况的差异很大,因此,智慧城市的发展策略也显然有所不同。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因地制宜,解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紧迫问题,是发展智慧城市的基本的指导原则。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而言,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起点在哪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对城市数字化和网络化状况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补好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缺课。要进行研究和分析:,本市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现状,现有状态与智慧城市“状态”的主要差距;第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智能化”的紧迫需求;第三,本市拥有的各种资源,寻求“目标”、“需求”与“资源”之间的平衡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审慎地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并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即一个期望实现的“智慧城市”的蓝图和路线图。规划的目标和产出应该是明确、可以测度的,而不是抽象、概念化的;规划要大处着眼,远处着眼;要有充分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安防为智慧城市构建更发达的“大脑”
  
  平安城市是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完整管理体系。其中,技术的发展为迅速。从初的模拟信号到现在的数字信号,从有线传输到3G无线传输,从单一视频管理到联网报警平台,平安城市建设见证了安保技术的发展。目前,平安城市网络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混合网络,无处不在的“泛在网”,已经将平安城市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
  
  然而,现阶段网络技术的进步并不能解决平安城市建设的所有问题。有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平安城市建设的系统基本上还处于“人盯人防”阶段。视频信息与PGIS、案件事件等相关信息没有进行关联,视频的智能分析应用尚未成熟,还处于摸索阶段。同时,各地统筹规划落实不到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部门间的信息没有实现共享,“信息孤岛”现象非常普遍。电子防控初步建设完成后的管理和维护出现问题,“建而不管”、“边建边坏”现象比较严重,各城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
  
  因此,视频网络建设只是平安城市的初级阶段,我国平安城市建设在技术和理念上仍需升级。
  
  在保障公共安全领域,平安城市向智慧城市靠拢将使平安城市不再完全依赖人力。传统的视频监控不能解决人力监管问题,但如果加上人脸识别、车牌识别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就能够实现智能化视频处理警情,在时间快速发现问题。同时,高清视频及城市间的联网会产生大量数据,云计算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降低系统部署难度,减少管理和维护成本,使各子系统能够协同作战,对城市管理意义重大。
  
  可见,智慧型平安城市需要强大的后台处理系统。视频前端仿佛是人的眼睛,而基于云计算的存储和分析仿佛人的大脑。目前,业内主要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着手为平安城市构建更加发达的大脑。
  
  关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上一篇:大同智慧城市建设:着重内涵的延伸

下一篇:智慧城市饱满订单有望成上市公司业绩驱动力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