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监控应用多面开花 规模应用需方案配套
——智能监控应用多面开花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3/4/18 8:44:312739
智能监控技术发展现状
所谓智能监控是指在嵌入式视频服务器中,集成了智能行为识别算法,能够对画面场景中的人或车辆及其行为进行识别、判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产生报警提示用户,结合系统软件能完成更多的联动报警功能。
纵观智能监控的发展历程,导致其呼声大,现实运用少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技术的不成熟和需求定位的模糊。智能监控技术犹如大脑般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然后进行指令操作,现实中,智能监控出现错误和偏差的行为比较多,这是由于技术的不完善所致。
智能分析出现的误报和漏报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很少有能完全满足监控各种变化条件的视频分析算法。目前使用的大部分算法都是按照实验室较好环境总结图像规律而来的。然而安防视频监控主要是面向保护人和财产的,所以视频来源主要是路口、广场、建筑物出入口、通道等相对复杂的环境。这些环境往往图像变化率大,受灯光环境干扰多。以人脸识别为例,目前的主流算法对人脸图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取景各个角度、距离、瞳孔之间的像素都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反之则识别率不高。
其次,行业内对智能监控技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明确的概念,导致智能化技术鱼目混珠,无法真正促进该技术的进步。而市场上对智能监控产品的认知和该产品实际的功能效果存在偏差,导致智能监控技术推广难。另外,成本高,相应配套产品造价高等也是影响智能监控发展的瓶颈。
智能监控应用多面开花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已经渗透金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多领域,在维护社会安全、保障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上起到不小的作用。在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模式下,保安人员需要监视太多的视频画面,远远超出人的接受能力,导致实际监控效果低下。据统计,在连续盯着视频画面22分钟之后,人眼将对视频画面里95%以上的活动信息视而不见。因此我们需要智能视觉监控来改善监控效果,同时减轻保安人员的负担。
视频分析曾经作为一种软件业务是预装在中央服务器或数字监控探头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以算法为基础,处理对特定事件的运动检测,入侵检测,出入口检测等。一些视频分析公司仍然只集中于软体研究。例如,Aimetis的主打产品期望能在任何标准或联网的PC上应用。
标准缺失制约智能监控市场发展智能监控技术发展遇到一些困境,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是智能监控技术的前景还是很光明的。保守估计2012年中国智能监控市场将会达到60亿元,面对这块诱人的“蛋糕”,所有厂商都想分一块。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和以往的监控技术有本质的区别,其主要特征是采用计算机视觉的方法,在几乎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对摄像机拍录的图像序列进行自动分析来对动态场景中的目标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判断目标的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完成日常管理又能在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及时做出反应。更形象地说,这种技术大特点是使过去的目视发现监控演进到一种全自动化控制监控,其优势较为明显。
智能监控技术提升需解决两大问题
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对智能监控技术的需求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中,我国智能监控技术应用市场正在从“概念验证”阶段向“规模应用”阶段转化。智能监控技术要想较快发展进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目前必须解决两大问题。
其一,提出行业化智能技术应用解决方案。行业化解决方案是实现智能视频分析功能“标准化”的途径。尽管在整个监控领域对智能化技术做标准化是不现实的,但在众多重要而专业的领域中经过不断实践、提炼和深度研发,在该行业内部形成具有行业共识的“标准功能模块”是可行的,有利于将智能视频在该领域推向大规模应用。
其二,解决智能化的平台软件问题。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与传统系统在报警信号的来源上有非常大的差异,前者来自视频内容本身的分析,而后者来自其他的传感器,如红外探头等。如何从视频内容中获得、处理、传递、存储、搜索以及视觉表达这些报警信息是智能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传统的平台软件显然无法直接兼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关于智能分析
智能分析指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场景中背景和目标分离进而分析并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出现的目标。用户可以根据的视频内容分析功能,通过在不同摄像机的场景中预设不同的报警规则,一旦目标在场景中出现了违反预定义规则的行为,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监控工作站自动弹出报警信息并发出警示音,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报警信息,实现报警的场景重组并采取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