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照明企业应为侵权做好准备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2/12/4 11:11:172183
灯饰持续发展,照明发力市场
由于房地产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约,房地产市场受到了一定影响,在一些地区,进而影响到房地产的下游行业——灯饰行业。但是大量城市建设还是要继续,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城市照明行业仍将持续发展。
灯饰行业营销模式发展20多年前,做灯人用推销这种原始的营销方式,将一盏灯做成了一项产业。20多年来,灯饰产业越做越大,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销售网络越铺越广,渠道越建越深。然而,时至今日,在产品同质化严重与区域差异化渐弱的背景下,灯饰行业正处于变革与洗牌的浪尖上,如何才能把握机遇成为灯饰发展的重要前提。
市场调研显示,一些灯具批发商从初的招商、定位就一直在坚定不移的走路线,开创了全国灯饰企业从未尝试过的卖场布局,开创了用灯具划分区域的经营方式,每一个楼层经营不同品类,比如一层以现代等为主;二层经营水晶灯;三层欧式台灯;四层就是做奢华名品灯,目前北京还未有任何一个灯饰卖场用一整块区域来做国内和国外进口的奢华名品。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灯饰照明市场前景良好,居家照明行业将会真正从光源时代转向灯饰时代。随着LED灯具产业的快速成长,许多照明企业纷纷进入LED照明领域。高科技、大投资,以及LED照明市场的后时代趋势,如果盲目投资LED照明市场,后果将会很严重。灯饰行业虽然历经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了专业、系统的物流体系以及现代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对于大多数灯饰企业而言,打造灯饰品牌,扩张市场规模,成为当下灯饰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然形式。
核心匮乏面临侵权风险
从LED照明产业竞争布局来看,目前美国、东亚、西欧三足鼎立,产品市场被少数的公司占据,整个产业的布局在逐步成形。LED产业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日亚、飞利浦等大公司的手中。目前来看,国外的一些大企业不仅是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占据的优势。*局保护协调司司长张志成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根据强度,结合市场综合分析,日亚、飞利浦、首尔半导体等已成为厂商,东芝、夏普可以归为技术厂商,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只能归为有发展潜力的厂商,和其他新兴厂商一样面临着较大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张志成强调,我国大部分LED企业无论是的储备,还是合作的版权,都非常不足,尚不能对其他大企业构成任何威胁。
一方面,国内申请提交的LED数量比较少,对外申请数量更少。张志成介绍,中国大陆申请人提交的相关领域的申请只占到20%,我国中国台湾地区的申请占到38%,国外申请占到44%。我国大陆总的申请比例还比不上我国中国台湾地区申请的比例。另一方面,我国LED的申请当中,发明申请量占31.5%,其他的多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申请;我国市场应用、封装的申请分别占申请总量的80%和11%,涉及产业上游的外延技术和芯片制造的基础和核心匮乏。张志成表示,储备不足会使我国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很难掌握主动位置,当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从我国LED企业面临的形势来看,在外延芯片领域,国外权人的数占比大概为70%;在封装领域,国内和国外大概各占一半;在应用领域,国外LED巨头也有大量布局。“以外延芯片领域为例,国外有340多篇发明授权,而国内只有100多篇。”叶枝灿说,“而且不仅仅是在数量上有优势,国外的发明授权更加核心,因为它是从国外以优先权和重组的形式进入国内的,巨头们试图把其间更重要的东西拿到中国进行布局。”
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应对准备
随着国内LED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侵权、诉讼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2002年之前,日亚公司在LED照明知识产权领域独霸一方,随后飞利浦、欧司朗等公司群雄并起。目前,五大巨头已经完成了相互之间的交叉许可,形成了某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整个控制了白光LED产业。张志成表示,已经成为巨头们维护既有产业格局的有效武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熟,这个产业格局正在逐步固化。一旦各主要技术领域彻底完成交叉许可和联盟建设,将意味着我国企业进入该领域之后只能在外围和下游打工,届时很可能我们有产业规模,但是却没有产业利润。
在1996年到2011年之间,已经发生了近180起和LED相关的法律诉讼。起诉方以日亚公司为主,还有飞利浦、科锐、首尔半导体等。“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不知不觉中侵权。”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真研究所研究员梁秉文说,“很多巨头对待中国LED企业是一种‘养猪’的心态,等到国内企业的生产上了规模,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举起知识产权诉讼的‘大棒’。”梁秉文强调,随着国内LED照明产业的迅猛发展,侵权诉讼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虽然目前看来,和解是大部分诉讼的终结果,但是和解必须被诉方手里有牌,如果没有几样拿得出手的,和解是非常困难的。
那么国内企业应该如何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知识产权处副处长游涛表示,首先,提升意识,加大投入。企业应该带着知识产权的意识,从初期成长开始慢慢积累,在知识产权方面投入应有的花费。其次,可以适当引进外部的知识产权,争取购买一些技术,甚至由多家企业联合出资以得到许可授权。再次,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优势,选取产业链的某个技术环节进行布局,争取谈判的筹码。后,要重视商业秘密纠纷。目前,我国大陆很多LED企业的技术人员都是从我国中国台湾地区挖过来的,相关团队会不会导致技术侵权和纠纷,需要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