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进入微利时代 红外摄像机弊端显现
-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 作者:编辑部
- 2012/11/28 13:34:371150
红外摄像机应用原理
一般可见光的波长是0.4~0.7微米,这是眼睛能够看到的光线。而0.7至400微米的一段就是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的光线,超出了人类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另外,任何物体在零度以上自身都会发射热辐射红外光线,而像人体这样的发热物体相对于房屋、树木、石头等物体发射量会大一些。
摄像机的传感器CCD或CMOS,一般也称为“Sensor”,是将光学影像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半导体器件。但比眼睛厉害的是,它能感应到部分不可见光,如红外光线。传感器有一个指标灵敏度,也叫低照度值,是对微弱光线的反应能力,灵敏度越高,对光线的感应能力越强,感红外的能力就越强。
由于传感器可以感知到红外线,在白天,光线中的红外线也进入到传感器中,会导致整体图像偏红。所以普通摄像机在传感器表面都贴有滤光片,滤掉光线中的红外线。而如果红外摄像机也贴上这种滤光片,夜间摄像机红外灯主动发射的红外线也会被滤掉,导致红外灯失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红外摄像机一般备有双滤光片,即白天打开红外过滤光片,过滤掉光线中的红外线,晚上关闭红外线滤光片,让补光的红外线通过镜头进入图像。
以上就是红外摄像机为什么可以在人眼看不清的夜间也能清晰成像的原因。依赖摄像机传感器可感知红外线这一特性,在夜间光线比较差的环境中,利用红外补光或者物体自身的红外热辐射来实现夜视,同时采用双滤光片来保证白天的图像不偏色。
红外摄像机实际应用弊端
由于红外摄像机具有夜视功能、隐蔽性强、价格又实惠等突出优势,一直备受用户青睐。但应用过程中显露出的弊端也越来越突出,影响和制约红外摄像机的弊端主要有几方面:
1、防水及散热效果不佳
红外摄像机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内部或多或少会出现汽水(此现象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外壳的密封效果不够和当时装机时没有考虑到温差。当红外灯开始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同时由于外壳的散热效果不够,这样就会大大降低摄像机的使用寿命。
2、夜视效果不理想
此现象主要表现在手电筒的效果或者距离不够,这主要是由于红外灯的角度和功能所造成的。
现在红外摄像机所使用的红外灯又称850红外发射管,峰值波长在850,角度从5-60度可以选择,当红外发射管角度越小时照射距离越远,手电筒的效果就越明显,反之,角度越大就没有手电筒的效果,但是距离就大打折扣。
3、颜色失真
红外摄像机的色彩在白天都会或多或少的偏色,这个直接的原因是摄像机滤光片的问题,一般红外摄像机使用能透过一定比例红外光线的双峰滤光片,其优点是成本低,但由于自然光线中含有较多的红外成份,当其进入CCD后会干扰色彩还原,比如绿色植物变成灰白等等(有阳光的室外环境尤其明显)。
4、临界点的反复跳变
这是由于部分不管是配置了IRCUT双滤光片还是用双峰滤光片的摄像机在某些复杂的光线的环境下不能稳定的工作造成的,同时因为多数厂家都是使用简单的如光敏电阻感应器等方式去控制IRCUT双峰滤光片的工作状态,其临界点的反复跳变就不能尽人意了。但是如果采用智能芯片来控制,其模糊逻辑能力能有效控制IPCUT双滤光片的工作状态。
5、使用寿命短
使用寿命短是普通红外摄像机的通病。LED消耗的电能一部分转换为有效的光能量,一部分则转换为热能,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对产生的热能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处置。当产生的热能太多,或没有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时,机内温升过高,导致LED的过快老化引起照射距离的过快下降。特别是一些生产者,没有健康的经营理念,片面追求交货时的性能,忽视产品的使用寿命,在没有解决发热和温升过高问题的情况下,拼命追求亮度和距离,更是造成其使用寿命急速下降的重要因素。
结语:
红外摄像机暴露出的诸多弊病也或多或少制约了自身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红外摄像机今年的“火”不同于往年的“火”。安防市场如今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在原材料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红外摄像机厂家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不得不降低成本,这也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进而导致产品返修率逐渐攀升。
红外摄像机厂家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过程,红外摄像机在某些功能上有它的优势,但是红外摄像机厂家不能以牺牲产品寿命为代价,怎样解决红外摄像机寿命短、散热差等问题也是红外摄像机厂家在红外摄像机未来发展中要解决的命题。希望我国的安防产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能为用户带来更实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