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断桥事故不再新鲜 桥梁安防重在预警

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 作者:编辑部
2012/10/22 9:58:257762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10月21日下午2点钟左右,位于丹阳后巷镇中心河上的“庭河桥”突然倒塌。一辆满载石子的大货车瞬间和桥一道,坠入河中。同时落水的还有两辆电动车。事故现场两名人员落水,无人员伤亡。截止21日晚9点,货车司机已不知去向。据政府有关人员和警方分析,大货车很有可能超载。
  
  据有关媒体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我国共有37座桥梁垮塌,其中13座在建桥梁发生事故,共致182人丧生,177人受伤。平均每年有7.4座“夺命桥”,即平均不到两个月就会有一起事故发生。断桥事故如今已不再新鲜,国内外每年都有大型桥梁断桥事故发生,如何进行有效的预警措施,预防断桥事故。我们在探讨城市桥梁安全保护措施的同时,介绍相关国外的桥梁保护经验。
  
  哈市:动态监控车辆上桥先“称重”
  
  8月哈市断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保护桥梁安全,有效治理超高超重车辆闯桥行为,哈尔滨市相关部门将在文昌桥黄河路至和兴路的上桥处安装桥梁超载动态监控系统,即上桥先称重,让超高超载车辆无所遁形。据了解,这是哈尔滨市安装桥梁超载动态监控系统,设置在地下的电子秤已安装完毕,目前正处于养生阶段。近期将安装LED显示屏及抓拍摄像头等设备。
  
  据了解,这套称重监控系统在上海、沈阳、长春等城市都有投入使用,抓拍超重车辆十分有效。这种“电子称重仪”的上方安装有长条形LED显示屏,显示车辆的装载重量及如超载请绕行等警示标语提醒过往货车,并安有监控摄像头,抓拍过往车辆车牌号。超高超载仍硬闯的货车会被抓拍,相关执法部门会对其作出相应的处罚。从而限制违规货车上桥,达到保护桥梁安全的目的。
  
  南京:组合监控自动抓拍车辆违规
  
  南京桥北的逗号广场已安装组合式电子警察,它可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自动捕捉高峰时段违禁上大桥的车辆。交管部门提醒,那些想图方便的司机,千万不要再抱侥幸心理了。
  
  1、逗号广场3个进口高峰管制
  
  据交管部门介绍,逗号广场是紧邻长江大桥的咽喉之地,桥北路、迎江路、江山路、浦珠路的车辆在此汇合,再经桥北路匝道驶上大桥。这个路口车流量本已过大,而大桥一旦发生事故或有车辆抛锚,上桥车辆排至路口,更会造成路口交通瘫痪。为缓解路口的交通压力,交管部门采取了“限流”措施:在逗号广场,每天高峰时段的6:30-11:30、14:30-18:30,桥北路连接线禁止掉头,迎江路禁止直行,江山路禁止右转,各方向车辆只准从浦珠路左转经匝道上大桥。绕行车辆可从浦珠路向西行至柳洲路路口掉头,再向东驶至逗号广场,左转经匝道上大桥。
  
  2、4张照片显示违禁轨迹
  
  依据禁令规定,组合式电子警察分别监控3条管制道路以及上桥匝道的进口。交管人士介绍称,这种新型电子警察其实是个高清摄像机。它可对进入导向车道的车子逐辆跟踪拍摄,并记录其车号、行驶轨迹等各种参数。它还会对每辆车子驶经路口与匝道口的图像进行对比,将其中从管制路口直接驶向上桥匝道的车辆筛选出来,选取其中4张视频照片拼成一组,并将其传输到后端数据库予以曝光。以这辆桥北路连接线上的面包车为例,张位于停车线内,第二张已驶入路口,第三张正掉头,第四张已驶上匝道,违禁行驶轨迹一目了然。
  
  北京:视频监控预警汛情
  
  下凹式立交桥逢暴雨必积水,这一困扰北京的顽疾,既反映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局限,也反映了市政体制排水的乏力。从设计上来说,立交桥桥下区域并不是没有排水管网,许多甚至安装了应急排水的泵站。但是,北京市水务局原副总工程师朱晨东2011年曾于《北京水务》撰文分析,设计汇水面积与实际情况有误差、雨箅子数量不足和淤堵、连接管直径小等问题,导致众多北京下凹式立交桥附属泵站排水能力未能充分发挥。所以光靠排水泵来缓解积水问题已远远不够。
  
  一桥一预案视频监控为雨后的下凹式立交桥筑牢防线
  
  每年的7、8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会进入主汛期,强降雨后各大城市部分道路和低洼易淹区都会出现积水,个别区域发生局部内涝,特别是下凹式立交桥更是会有严重的积水现象,给市民的安全顺畅出行造成严重影响。各级交警单位借助平安城市安防监控工程,可及时发现下穿隧道和立交桥等重点路段的险情,从而快速及时地对市政防汛队伍进行调度指挥,保障公民安全。
  
  如果有些低洼地段装有视频监控设备的话,城市安防监控工程也可以成为防汛防涝的过程中关键的神经中枢。它通过大屏幕对城区的各个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对各条道路、低洼地段的积水情况进行实时发布,并及时安排工作人员前往排水。车载视频或单兵系统也可以用来对现场进行监控。单兵系统就是一个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或手持的设备,能传输回现场的视频、音频信号,供决策者决策。同时监控交通道路的情况,是否因为积水发生交通拥堵现象。
  
  通过这样的一个安防监控工程中的集智能监督、远程可视为一体的现代化防汛监检测系统,保证将对范围内的雨情、水情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其他附近地区的汛情。当发生险情时,指挥部还能通过远程可视系统召开紧急防汛会议,统一调度指挥全市的防汛抢险工作。北京市防汛办早前也曾表示,有视频监控城区90座下凹式立交桥,建立了“一桥一预案”的专项保障方案根据桥体的规模、道路结构,制定个性化方案,确保暴雨中立交桥排水通畅,不积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如信息和指挥调度渠道不通畅、排水系统标准太低,使得有视频监控设备的城区90座下凹式立交桥仍有部分被淹。
  
  国外桥梁安防措施
  
  实际上,桥梁安全问题是性课题,据了解,美国、日本和德国对坍塌大桥事故的调查结果显示,日常监管缺失和对“高龄”老朽问题置之不理成为塌桥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为此,他们高度重视桥梁工程的日常运营管理,在桥梁事故调查、超载风险防范以及老旧桥梁隐患排查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参考。
  
  德国:严把源头实时监控
  
  在过去十多年中,德国公路货物运输总量增长快,承载重负荷货物的货柜车和载重汽车对桥梁损耗比较大。德国近年来专门就桥梁酌承重标准、损坏程度、安全状况、维修保养以及加固提出更高要求,截至目前,德国没有发生大的桥梁坍塌事故。
  
  一是严把设计施工关,不追求提前完工。据德国之声网站报道,德国每修建一公里双向4车道的高速公路桥梁的费用至少在6000万欧元以上。而在特殊设计以及施工要求下,每公里高速路桥的建设费用高能达到2亿欧元;而修建一座跨水域的高速公路桥至少要耗时2年,多5年。德国所有的高速公路桥的设计寿命都在70年左右,在整个寿命周期一半的时候,路桥会经过一次全面大翻修,包括在不触及建筑主体的情况下更换路面、连接部位零件以及其他一些耗损材料。
  
  二是桥梁的日常监管有章可循,专人负责定期检查。为确保工程建筑的功能和安全,德国专门制定法规对桥梁进行定期和专业的监控和检查,其间专业人员利用DV系统,记录桥梁的损坏以及对桥梁安全状况的评估,并由建筑检测工程师对桥梁的安全性、通行安全和耐用性做出鉴定,鉴定结果汇总为安全“状况分数”。如果桥梁的状况分数为3.5及以下,意味着桥梁必须立刻进行维修或者更新,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三是桥梁承重风险预防标准高、要求严。德国交通部有关专家说,德国所有公路桥梁的大承重设计按照一亿分之一的承重可能来设计,也就是说,设计人员模拟计算出各种承重负荷,把可能性为一亿分之一,即“亿次一遇”的场景定义为桥梁的标准承重额,而在实际设计以及施工时会以该承重额2倍左右的标准来修建。
  
  四是提前预估桥梁承载风险,及早消除隐患。目前德国立法规定任何大桥每5年都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检测,每3年进行一次目测检测。此外,对于明显的损坏处,每年还要增加2次观察。所有检查结果都要记录在案。
  
  日本“预先维护”降低风险
  
  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老旧桥梁维护管理和风险防范压力都比较大。自20l0年起,日本改变对桥梁维护的政策理念,从桥梁出现明显损伤后采取“事后维护”,调整为“预先维护”,立足于“早发现,早维修”,以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修缮费用。
  
  一是明确“早预防”范围,建立桥梁状态“病历”,及早对症下药。日本国土交通省制定了“桥梁定期点检要领”,对桥梁损伤状态列出26项门类,细化到钢材腐蚀、金属疲劳、混凝土裂缝等,并根据桥梁损伤情况,作出“根据情况需要补修”“尽快补修”等判断,并把点检结果列入“桥梁管理病历”中。日本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日本地方一级政府管理的桥梁中,长度在15米以上的桥梁有217座在检查中因老朽等原因实施了通行禁令,有1161座桥梁采取限制通行。
  
  二是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对地方和基层部门落实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加大扶持力度。日本现有15.52万座桥梁,其中地方府县和基层町村管理的分别为3.37万座和8.95万座,但受预算等因素限制,安全检查能力相对较低。为加强地方和基层部门对桥梁的“安全点检”工作,日本国土交通省2007年起实施“桥梁长寿命化修缮计划”,对加入这一计划的地方提供事业经费补助。除此以外,日本还向地方自治体的道路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派遣点检人员等。截至2011年4月,日本都道府县所管桥梁的96%、政令市所辖桥梁的84%制定了“长寿命化修缮计划”,有效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率。
  
  美国:事故处理“举一反三”
  
  美国明尼苏达州密西西比河州际35号大桥2007年曾发生垮塌事故,造成13人死亡、145人受伤,是1983年以来,美国在没有天灾或外力因素情况下所发生的严重桥梁坍塌事故。然而,该起事故由于应对得当,政府部门并没有遭遇舆论压力。经过长达18个月的调查,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发布结论,认为设计缺陷和桥梁自身重量不断增加是造成垮塌的主要原因。
  
  美国政府之所以在耗时一年半进行调查的情况下依然能赢得民众理解,一是因为美国有关机构在调查处理中充分把握“快”与“慢”的平衡,即进入现场快、展开调查快、保存证据快,而在确保调查过程充分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又高度重视分析和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度,做到“不怕慢”。
  
  据美国媒体报道,事故发生后19分钟,明尼阿波利斯市就组建事故紧急行动中心,全盘接手事故救援指挥、协调工作。事故次日,当地州市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第三天,时任总统的小布什就宣布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联合进行事故调查,并派联邦调查局取证团队介入。
  
  美国完善的工程建筑管理体系也对消除社会疑虑起到重要作用。事故发生后,由于原始建筑资料保存完整,政府部门迅速公布该桥梁的承建公司以及建筑材料的提供公司等。联合调查组还要求在拆除坍塌桥梁时尽量完整地保存有关材料,“犹如*现场调查时的高规格,一块砖也不放过”,以便公众随时了解和查验调查结果。
  
  二是为保证结论客观公正,调查还主动引入第三方机构,避免利益牵扯和人为因素干扰。据了解,除联邦、州、市三级政府参与外,多家独立咨询公司也被聘请进行独立调查,当地警方就是否存在人为破坏的可能性进行调查。为弄清事故原因,联合调查组还同意联邦公路管理局专门设立的桥梁公路研究中心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终发布的调查报告不仅提供了大量数据,而且还给出了详细的数字图像分析和模型,从而赢得社会广泛认可。
  
  三是在调查结论出来后,做到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有效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密西西比河大桥事故结论确认后,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要求对全国其余700座类似结构的桥梁进行了全面检查,终发现该结构桁架连接中存在重大隐患。事故促使美国管理部门完善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的法律监管体系,如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委员会对桥梁管理规则进行修正和细化,包括桥梁施工者如何放置建筑材料和车辆等都有明文规定,以免因此引发桥梁倒塌;明尼苏达州则大幅增加桥梁检查员人数,并启用第二家工程公司对新桥梁的设计方案进行“二次审核”,以杜绝一家公司审核可能存在的漏失与风险。
  
  结语:
  
  桥梁安全防范重在事先强大的预警防范机制,安防的目的在于避免事故的发生。在防塌桥,防违规,防汛中,安防视频监控设备虽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但是有了监控设备,工作人员就可以及时监测到桥梁动态信息,这样我们可以提前预警并快速做出响应,从而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低。

【中国安防展览网原创稿件声明】:凡注明“中国安防展览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转载或部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上一篇:公安部将集中排查车辆信号灯和技术监控

下一篇:明年起我国金融IC卡将实现规模发卡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