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华山论剑”的背后,黑光夜视的破局之路

来源:CPS中安网
2024/5/7 9:03:5928139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不久前,一场关于黑光产品的“华山论剑”直播,吸引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
 
  谈及这场直播的缘由,宇视旗下的阿宇品牌在两周年之际,发布了最新黑光摄像机夜鹰系列。而后,某安防视频博主放言“宇视这款产品,让南方做监控的小厂怎么活”。
 
  太过锋芒,“一石激起千层浪”。华南地区的安防厂商们不乐意了,已推出的黑光摄像头厂商们纷纷加入夜视大比拼。
 
  据CPS中安网不完全统计,参与直播测试的厂商有海康威视、大华、宇视、天地伟业、创维、天视通、安佳等。
 
  诚然,一场直播背后,看到了差异、也看到品牌厂商直面问题和加速产品迭代的勇气。
 
  与此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和图像处理的精细化,监控摄像机在黑夜的性能升级,成为不少安防厂商突围的技术要点,也为监控摄像机的不断迭代提供了技术加持。
 
  夜视需求倍增
 
  众所周知,根据夜视效果的不同,摄像机的夜景性能,从普通红外、微光、星光、超星光、黑光、极黑光等,实际上指的是摄像机低照度保持色彩的容忍度。
 
  据CPS中安网了解,行业内公认0.001Lux及以下称之为星光级摄像机,已应用在平安城市、平安乡村、高速公路、港口等。不仅不需要大规模安装补光照明设施,还可以得到较好的夜间高清彩色监控画面需求。
 
  照度(Lux),指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可见光的光通量,是衡量环境光的亮度单位。“最低照度”反映的是摄像机可以在多黑的环境下仍能看到物体。
 
  然而,星光级照度监控技术主要受镜头、图像传感器、后端图像处理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的技术革新也逐渐进入瓶颈,不少安防厂商也倍感压力。
 
  随着感光元器件等硬件的发展,海康威视在2014年推出“星光+”摄像机,“星光”几乎成了安防领域“低照度”的代名词。
 
  紧接着,大华、宇视、创维、天地伟业、科达、中维世纪等安防企业相互追赶,从红外夜视到星光夜视,再到黑光夜视,再到极黑光夜视等,解决夜间全彩的问题。
 
  一般来说,黑光级IPC能在0.0005Lux(照度单位)的低照下维持彩色,但星光级或普通红外则必须依赖补光灯。
 
  特别是,极黑光摄像机的面世,意味着夜视性能的再次迭代,兼顾全景视野和高清细节,又可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24小时臻全彩。
 
  然而,基于星光级产品的前期价格高,市场接受度并不高,特别是消费类监控设备更不多。
 
  与此同时,不论传统ISP,还是AI-ISP、双光融合等技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阻碍,黑光摄像机的场景应用将走向何方,道阻且长。
 
  多重技术突围
 
  安防行业多年的发展中,日间的监控需求已相当完备。然而,夜晚是多种事件高发的阶段,摄像机在低照场景下的监控视频质量备受关注,也是行业持续优化的技术方向。
 
  众所周知,传统监控技术在低照度条件下,容易出现图像模糊、色彩失真等问题,而黑光全彩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问题,提供监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纵观安防行业低照技术的演变路径,“无疆家用安防&西塔立方”给联合发布的《2023-2024年度消费摄像头行业报告》给出了最直观的技术路径,即红外夜视、星光夜视、双光融合、两大黑光夜视等。
 
  具体来看,红外夜视即通过红外光进行补光,简称黑白夜视;星光夜视则是通过大光圈镜头、星光级图像sensor,实现低照度彩色夜视;双光融合则是通过双图像sensor架构图像融合技术,实现低照度的彩色低照夜视;双光融合则是通过大光圈镜头、大靶面图像sensor,实现极低照度的彩色低噪夜视;两大黑光夜视则分为两种,一是传统黑光,采用传统ISP技术,搭配大光圈镜头、大靶面图像sensor,实现黑光夜视,另一种是采用AI-ISP技术,实现黑光夜视,最佳效果是搭配大光圈镜头、大靶面图像sensor,通过降低镜头和图像sensor规格,让黑光普惠化。
 
  从技术层面来看,传统ISP、AI-ISP、双光融合等成为黑光夜视的重要支撑技术。
 
  其中,ISP作为摄像机里面做图像质量优化的算法,负责完成从sensor RAW到图像RGB数据的转换,过程包括各种矫正、去噪、转换和增强等环节。
 
  然而,基于摄像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图像处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ISP在暗光环境下的降噪、对比度增强和暗光提亮等层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在此境况下,AI-ISP技术的出现,以AI技术为辅助,深度学习海量场景和数据,对图像进行精准处理,则可以在某些场景大幅改善传统ISP的成像效果,让极低照度环境下的高清全彩成像成为可能,摄像头开始从之前的“看得见”,逐渐走向“看得清”甚至“看得懂”。
 
  目前,除了豪威、安霸、索尼等国外厂商,国内的海思、爱芯元智、富瀚微、瑞芯微、星宸科技等芯片原厂也在加快布局,不断加速AI-SIP技术的应用。
 
  不容置疑的是,当下AI-ISP所面临的场景化和商业化仍存在成本高和难调试等痛点。
 
  在此境况下,双光融合则通过对可见光和红外光做专门涉及的图像处理算法,将两个光谱做高精度图像融合,得到色彩还原更真实、信噪比更高的低照效果。
 
  然而,之所以技术已存在,但未能大规模应用,也是工艺环节的“卡脖子”,最终在应用层面还未扩展开来。
 
  总体而言,在芯片厂、品牌厂、方案厂、模组厂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布局和助推下,历经多年的技术迭代和成本管控后,消费类带动专业类黑光产品价格往下走,变成一个普惠标配的监控产品,在技术加持下,或将成为消费类安防的新卖点。

上一篇:日本宣布造出世界首个6G设备:演示显示比普通5G手机快500倍

下一篇:强化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要求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讯: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