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污染物数字化管理:我国港口和航运业的“绿色革命”
- 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 2024/11/21 14:41:30356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十四五”规划第十一篇“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完善水污染防治流域协同机制。
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机构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如《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等,对船舶的排放标准、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近年来,以数字化赋能为突破口,通过构建“海洋云仓”回收点、“五联单”共治体系、“三色码”分级体系、“渔省心”等评价体系,实现渔事管理一并优化,在全国率先开启船舶污染物治理新模式,推进船舶污染物治理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自该模式运行来,累计处理海域污染物539.268吨,回收处置率100%。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使得船舶污染物的产生、接收、转运、处置等全过程都能够实现数字化监控和智能化管理,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污染物的接收、转运和处置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推动绿色航运的发展已成为航运业从业者的普遍共识。不过,相比船舶油污与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防范,船舶废弃物与垃圾的处置可能更容易被公众忽视,目前行业内尚未围绕船舶排放垃圾的法律规制与行政监管等问题开展系统与深入的研究。
船舶污染物数字化管理包括海洋云仓、治理平台、监管机器人(涉及自动称重功能、物联通信、交互显示、 设备故障自检及上报等)、网络设施、智能移动设备等要求。其中,平台则应配备人机交互显示操作台,具备实现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追溯交互显示的功能。
物联通信:应配备智能终端、物联控制模块,并应能实现船舶定位、远程通信能力和连接交互显示操作,实时上传船舶污染物接收数据信息至手机移动端和防治系统后台的功能;网络设施要求,应配备符合相关规范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设施要求。
船舶污染物数字化管理,有利于降低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提升我国港口和航运业的环保水平,提升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减少船舶污染物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保护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维护渔民等相关群体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