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交流

您好!欢迎前来咨询,很高兴为您服务,请问您要咨询什么问题呢?

可按Enter键发起咨询

移动端

了解5种智能和可持续能源趋势,以避免浪费

2024年05月17日 17:29千家网点击量:294

  2024年,环保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有”。可持续性是客户、政府和地球内部时钟的需求。根据气候时钟,我们还有大约7年的时间来防止气温上升1.5ºC。
 
  如果这听起来还不严重的话,NASA警告道,这足以危及6%的昆虫、8%的植物和4%的所有脊椎动物的栖息地。
 
  如果气温进一步上升,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100年可能会上升4°C,那么城镇将会消失,大部分地区也将消失,各国将面临极度干旱的风险。那么,在这7年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确定起点:
 
  建筑占所有能源消耗的40%
 
  非住宅建筑的能源消耗平均高出40%
 
  就电力而言,其占总消费量的55%
 
  据估计,建筑物使用的所有能源中有30%被浪费
 
  在欧洲,75%的建筑物效率低下
 
  所以,不难发现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些建筑物?但建筑物不会自行建造或运行,所以问题实际上就在于我们自己。因此,设施管理部门有责任利用智能技术纠正建筑物问题,并避免浪费能源。
 
  如何避免建筑物能源浪费?
 
  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许多建筑都是老旧建筑,隔热性能差。这使得它们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冬天很难保持空间温暖,夏天很难保持空间凉爽。平均而言,暖通空调系统占能源消耗的40%。
 
  因此,在老旧建筑中,节能不可避免地涉及改造,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例如,新加坡已经改造了49%的建筑,使其更加“环保”,并希望到2030年达到80%。在欧洲,“改造浪潮”应该有相同的时间表。
 
  如何利用智能技术节约能源?
 
  在智能建筑中,一切都是互联的,系统实时共享信息。这种连接性使得从供暖到照明等一系列过程的优化和自动化成为可能。让我们探索促进建筑可持续发展的5种智能技术趋势:
 
  1、智能暖通空调系统
 
  通过智能HVAC系统,可以根据房间占用情况(通过传感器测量)和温度(通过智能恒温器测量)优化建筑物的供暖/制冷。
 
  例如,波士顿大学开发的系统使用门和天花板上的传感器,以及鱼眼摄像头来计算占用率,并自动调节暖通空调系统。
 
  自适应系统会随时间进行调整,从而节省更多能源和金钱。阿威罗大学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这些解决方案可以降低27%的成本,并为居住者提供更多舒适感。
 
  2、占用传感器和空间优化
 
  现在大多数人都会采用混合工作系统,许多企业都希望减少物理空间。但这迫使我们优化空间,并尽量减少员工的挫败感。
 
  这就是为什么占用传感器对后疫情时代的设施管理工作大有裨益。例如,了解占用模式可以让我们优化日程安排和房间布局。
 
  此外,正如所提到的,其可用于优化HVAC系统设置、照明,甚至清洁频率。据估计,占用传感器可减少68%的能源浪费,并节省高达60%的能源。
 
  3、智能电动窗户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75%的百叶窗全天保持在同一位置。但在朝西的窗户上,窗帘和处理可以防止77%的热量增加。
 
  因此,电动窗上的温度传感器和定时器也是节省暖通空调能源的宝贵智能技术。例如,可以在夏季最热的时候关闭百叶窗。
 
  4、遥测和废水处理
 
  除了浪费能源外,避免浪费水也很重要。在建筑物的每个部分安装简单的遥测系统,并比较早晚的数值,可以检测到泄漏。
 
  对于酒店、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场所来说,使用湿度传感器来规划花园和绿地的灌溉是另一种有趣的选择。
 
  尽管这是一个不太“智能”的选择,但市场上有越来越多的“灰水回收器”设备,通过化学和生物过程,可以在二次水网络中重复使用废水。需记住的是,在新建或翻新的建筑物中,也可以安装废水网络。
 
  5、智能照明和运动传感器
 
  最后,虽然这不再是一项新技术,但通过运动传感器开关灯,仍然是节省工业或办公楼电力的好方法。
 
  亮度传感器可以调节灯的亮度,例如在有自然光时降低亮度或在有雾时增加亮度,也是另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街道照明智能技术。
 
  Gartner的一项研究表明,智能LED照明系统可以将办公楼的能源成本降低高达90%。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