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

登录

应急战术互联网通信系统

发布时间:2024/1/11 11:19:59
浏览次数:63

      为了加强应急救援战场的通信保障,地方各级门在加强应急通信保障力量建设,利用各类应急通信保障资源,以消防救援队伍为主提高重大灾害事故前方指挥部和救援现场通信保障能力;建立全灾种应急通信手段,实现视频会议系统、宽带自组网、便携式通信终端、空中自组网基站、卫星电话、移动指挥车、手持单兵等多种通信终端融合联通,确保断路、断网、断电等条件下通信畅通。

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由应急战术互联网通信系统、分布式救援现场物联感知网络以及统一的指挥信息化系统构成。其中的应急战术互联网通信系统在通信链路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下是的应急战术互联网的应用方案设计图:

应急救援无线通信自组网技术的应用图.jpg

      应急战术互联网采用骨干网和战术子网相结合的两层网络架构,实现分层部署、随遇接入、弹性扩展。应急战术骨干网通信链路通过宽带自组网、高通量卫星、散射通信三种技术手段构建,应急战术子网可动态接入骨干网,实现多队伍协同通信。

空中骨干节点,依托大型长航时无人机搭载宽带自组网基站、PDT集群基站、机载卫星站等通信载荷构建,作为空中中继平台对地面骨干         节点进行通信覆盖。其中,宽窄带通信信号有效覆盖半径在平原约70公里、山区约30公里。

地面骨干节点包括指挥部节点、常规节点两种,指挥部节点依托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以下简称区域中心)建设,常规节点依托门及消防总队、森林消防总队建设。由于指挥部节点汇聚大量数据信息,在边缘计算能力方面需优于常规节点,其他性能两种骨干节点一致。

     在通信网络方面,通过HANHGK的“空、天、地一体化的应急通信网络”技术,建成移动为主、固定为辅的应急指挥宽窄带无线通信网,扩展现场与各级指挥部门多网络通信链路。可融合高通量卫星通信、4G/5G公网、无人机中继通信、宽窄带专网通信等多种通信手段融合,实现应急战术互联网新模式,建成畅通抗毁的空、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实现全地形、全空间立体连接、泛在连接、智慧连接,不断提升复杂条件下的前突通信能力、情况通信保障能力和大面积、大规模应急救援通信保障能力。

 

相关技术文章:

分享到: